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5的文章

當我們討論年輕人之死

一個年輕人自殺了,我們該不該討論他?我們畢竟不是當事人、卻討論當事人,會不會流於主觀、武斷?如果在討論中賦予了這個年輕人正面或負面的評價,是不是間接鼓勵了、或是消費了年輕人的自殺? 「用生命捍衛自己所信仰的價值觀」是否感人?討論這樣的事件會不會流於主觀?這樣的事件是否值得歌頌?歌頌是否等於鼓勵? 在我看來,生命是自己的,「自殺」當然是「私事」;但是如果這個「私事」具有相當的公共意義,那麼我們沒有理由不從這個私事學得「經驗」、「智慧」,讓這個生命的死亡能夠帶來正面的意義。 一個年輕人「為了反對教育以錯誤的史觀對學生洗腦」而自殺,這當然是公共議題。既然討論,就不可能不評價(雖然每個人對此事的評價未必相同);既然是「評價」,就不可能不主觀;既然做出了價值判斷,必然就會造成某種程度的「鼓勵/不鼓勵」的效果。 比如說,當我在臉書上「討論鄭南榕、詹益樺為了爭取言論自由而犧牲生命」的時候,當然會感念他們為了自由犧牲生命的生命態度;當大家都推崇這樣的人,自然就會有人想要學習鄭楠榕這樣的精神。難道因為這樣,我們就不討論、不感念、不推崇鄭楠榕、詹益樺的偉大情操? 我們當然不能積極的鼓吹「你看!那個人為了言論自由自殺了!好偉大!大家快學他,快去自殺!」;但是難道因為擔心「接下來有誰為了爭取言論自由而自殺」,就閉口不談爭取言論自由的歷史? 當大家都不談言論自由,言論自由就逐漸萎縮;沒有言論自由的土地終將成為暴政的樂園。難道你因為擔心「十天後有誰為了爭取言論自由而自殺」,於是假裝「十年後不會有誰死於苛政猛於虎」? 我們終究要討論到事情的本質:「生命」牽涉「資源」、「資源」牽涉「鬥爭」、「鬥爭」牽涉「暴力」。生命本來就是暴烈的。獅子用爪與牙延續生命、原住民捍衛自己的獵場出草不手軟、泉漳械鬥哪裡有什麼仁慈?這樣的類比沒有任何的歧視,都只是地球上具體存在的客觀事實。 「尊重他人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當然是重要的,也因此才會有所謂的「民主」,所謂的「以數人頭代替打破頭」~~這當然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理想;但是如果因此把「珍惜生命」推崇到極致,到了「因為怕有誰仿效鄭南榕,所以不敢討論鄭南榕」的地步,未免忽視了生命「暴烈」的本質,未免太過樂觀。 終極的一個問題是:「我」該不該用「我的生命」去捍衛「我的價值信仰」?關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們不能「鼓勵」他

罵政治

每個人都在「覺醒」的路上,而且這條路沒有終點。我自己就真的很清醒嗎? 罵「價值觀有問題」的選民?罵「腦袋不清楚的網友」?「罵」只是讓對方離你更遠,沒聽過有誰被「罵」醒的。 「罵」的對象應該是「制度」、「掌權的人」、「有機會掌權的人」,而且是「罵給其他的選民、網友聽」,讓大家發現事情的嚴重性,然後大家迫使掌權者改變制度、改變態度。 如果覺得掌權者會被「罵醒」,那麼恐怕是我們太樂觀了。

帶風向的方法

圖片
網友嗆他沒記者證?那麼網友怎麼看待公民記者這件事情?網友自己又否定了有關公民記者權利的大法官釋憲嗎? 要嗆錯誤的事情,麻煩請用正確的理由好嗎? 用錯誤的理由嗆錯誤的事情,只是自打嘴巴,讓嗆聲的力道越來越微弱。 等而下之的帶風向是「用情緒性的語言攻擊對方」,喊的人自己爽,同時塑造出大家都很討厭對方的印象。 進一級的帶風向是「假裝中立客觀各打五十大板」,爭取中壢客官的認同,把白的、黑的統統一起抹成灰的。 再進一級的帶風向是「用客觀但是片面的資料進行論述」,爭取中立客觀的認同。 再進一級的帶風向是「反串」:例如用錯誤的理由批評中國國民黨,讓部分自覺正義但無腦的人跟著大聲罵,然後再由自己陣營的人出面打臉對方,堵死對方的嘴。反正有些鄉民不喜歡思考,只喜歡對自己覺得不正義的事情嗆聲。 至於嗆聲的理由是否正確?他們不太在意,沒能力也沒有意願去分辨。

當政治圍繞著我

孜孜不倦地寫著沒什麼讀者的政論吠文是一回事;我當然沒有跳出去弄政治的勇氣與本錢,可是最近總有強烈的感覺,覺得政治圍繞著我。 我只是在超商喝咖啡,就聽見電影圈的當事人談論他們如何與黑社會緊密連結的第一手對談,也親眼目睹某黨的黨營事業、軍系勢力、情治系統、甲級營造商等當事人如何穿著短褲、喝著咖啡串連人脈、共謀利益。 同樣只是到超商喝杯咖啡,竟然和社民黨的大安區立委候選人范雲聊起天來;我只是走在路上,就看見了白米炸彈客楊儒門。我去參加反核遊行,莫名其妙就和今天大安區的樹黨立委候選人陳家宏手牽手。更別提我主動與苗栗的林一方、兒權會的王薇君接觸,甚至去年還曾向沃草投履歷。 一定是日子過太爽了,才會忍不住胡思亂想:老天爺到底想要告訴我什麼?

當資本家的女兒參選立委

友達光電董座的女兒跳出來選立委,許多人要求她對於父親企業製造的各種環境、勞工議題表態。有些人認為這樣的要求有失公允。 在我個人的觀念裡,「資本家」這個詞彙如同「勞工」一樣,從來就只是一個中性的詞彙。如果連勝文沒有中國國民黨的黨職,在他出來選台北市長的時候,我們會不會檢視連勝文對於連戰的所作所為、以及中國國民黨的所作所為抱持著怎樣的態度,甚至進一步要求連勝文「表態」。 我個人的選擇是:會。 如果你要競選市長或立委,選上的話,你就得監督你老爸的政黨或公司;那麼,你過去有沒有「試圖」監督?你未來會怎麼監督?投哪個胎不是自由意志可以選擇的,所以不用下跪批判父親、也不用概括承受出身。就只是說說過去是否做了些什麼、未來又打算如何做。如此而已。 其實,「是否支持」、「是否檢視」、「是否苛責」可以是三個獨立的選項。比如說,我時常用高標準檢視民進黨、甚至到了苛責的地步,但是在沒有其他更理想的人選的情況下,我依然會支持民進黨。 延伸閱讀: 苦勞網: 從資本家之女參選看社民黨危機

居心何在?

「臥底」這種角色,只要確定自己的核心目標是「掃毒」,有沒有當老大的打手、有沒有和老大一起嫖妓,難道是問題嗎?何況是領警方破案獎金的、所謂外圍、側翼的私人偵探社? 抗議課綱微調的事件中,學生應該拿民進黨的錢嗎? 基進側翼不是「組織上」的民進黨側翼,但是以「理念」的側翼自許,試圖自己貼上「激進」的符號,讓民進黨顯得相對中立,好讓民進黨執政。那麼,基進側翼應該拿民進黨的錢嗎?(當然,合先敘明的是:我一點都不知道誰是否拿錢給誰;可以確定的是~~激進側翼公開聲明,說他們真的沒有拿民進黨的錢)。 「拿了誰的資源」不是問題;問題只在於「有沒有守住自己的核心價值」。有守住,就沒有問題。 如果我推動民主的經費來自中國國民黨,我爽都爽死了!用獨裁黨的銀彈攻擊獨裁的價值,多爽! 更厚黑一點,如果我可以變成中國國民黨的「側翼」,然後躲在藍營裡面惡搞違背民主價值的中國國民黨,難道不是功德一件? 更何況,如果經費來自理念相仿的民進黨,盟友互相支援,當然更是理所當然。 至於「拿人手短,會受到制約」這個問題? 為了推動理想而組織,為了讓組織活下去而找資源。「推動理想」是「核心目標」,「讓組織活下去」是「輔助目標」,「拿誰的資源、怎麼拿」是策略;什麼時候「以組織活下去為優先考量」,什麼時候又該「哪怕組織餓死也要守住核心價值」本來就是一門很高深的藝術、確實涉及很多暗黑。 不論如何,「拿誰的資源」並不是問題;問題只在於「有沒有守住自己的核心價值」。有守住,就沒有問題。「拿了誰的資源,是不是就是誰的側翼?」、「當某某政黨的側翼是不是好事/壞事?」。~~這些,在我看來,其實不是核心議題。 如果誤以為「拿了任何一個政黨的資源,就是和該政黨掛勾,就是一種墮落的開始」,那麼,在我看來,那種邏輯基本上類似於被「政治最骯髒、藍綠一樣爛」這種術語洗腦,同樣都是把「藍綠價值」、「政黨政治」吸哩呼嚕通通一起抹黑。 說到底,我最不能理解的是:「獨裁者的進化」都已經說得這麼清楚了~~獨裁者都在玩「收編」、「分化」民主運動人士的把戲;如果民主運動陣營自己都堅持著「君子道德」,首重「分辨你的居心何在」,而不是著重「你的行為對我的理想有沒有幫助」的話,民主陣營怎麼可能打得過獨裁者? 如果覺得有誰說錯了,就炮他的論述(我最喜歡看這種戲碼了);會說回來,炮酥餅的「居心」、或者炮任何一個「自

開玩笑的藝術

民進黨的一位張姓黨工結婚了,蔡英文主席拍了短片祝賀新人。短片一點也不嚴肅,給人輕鬆活潑的感覺,甚至還開了一點小玩笑,這對於蔡主席的公關形象當然加分。唯一的問題是:玩笑不夠高明,對某些人(比如像我這種特別脆弱的玻璃心)而言,加分效果因此而大打折扣。 那個小玩笑是這樣的:蔡主席說「年初春酒的時候,曾經請黨工們盡量在上半年結婚,但是新人們不是很聽話,(下半年才結婚),看來新郎會成為民進黨創黨以來第一個因為結婚而被懲處的黨工;恭喜他」。 掌有權力的人,「心態」當然應該謙卑,「樣子」更要謙卑;而所謂的「樣子」,就是公關形象的一環。表裡如一,才能更加地讓人折服。 這當然是一個試圖擺脫黨主席嚴肅身分的、無傷大雅、善意的小玩笑。拿「我有權力懲處你」來開玩笑,雖然明知「心態上」沒有問題,但是「樣子上」明明有其他更漂亮的方法。 比如說,如果略微調整蔡英文主席的玩笑:「新郎一直以來是個盡責的好黨工,對黨部交代的事情使命必達,但是他竟然膽敢違抗我在春節的要求,選擇在下半年度舉行婚禮,可見得新郎對於終身大事有多重視、對新娘的愛有多深,在此真的要恭喜新娘嫁給了這位好郎君」。 同樣是「運用黨主席的身分開玩笑」,前者是把自己放在「有權主動懲處對方的上位」,後者是把自己放在「被動遭到下屬違抗的上位」,而且還順便稱讚了新郎、恭喜了新娘,和樂而不為呢? 臉書時代,誰也不知道哪一支影片會忽然莫名其妙發揮了怎樣的影響力。身為一個大黨的黨主席,當然更需要重視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細節才是。 *** 以上只是從最善意去解讀。 如果你問我的真心話?我會說,這是蔡英文活在雲端而缺乏同理心的證明。 馬英九會什麼會對原住民說出「我把你們當人看」、對災民說出「我這不是來了嗎」各種匪夷所思的話,不正是因為缺乏同理心? 本文討論的影片 在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10040813/videos/1142849255728732/?pnref=story

2016鼓動思辨風潮

圖片
長久以來,民眾在主觀上認為選舉是一種「必要但是骯髒」的過程。「必要」,是因為「沒有投票就一定沒有民主」;「骯髒」,是因為「為了勝選,各種檯面上的栽贓、檯面下的分贓、公然的抹黑與私下的謠言都無所不用其極」。 拜馬英九七年執政天怒人怨之賜,民進黨在2016的總統選舉似乎情勢大好;也因此,民進黨有機會在「勝選」之外,同時賦予這場選舉更豐富的意義~~鼓動台灣社會大思辨的風潮。思辨什麼呢? 廣義的公共政策可以這麼區分:「技術問題」、「選擇問題」與「哲學問題」。 所謂的技術問題,並不是暗示「只是技術上的小問題」,而是「大家都知道問題很重要,需要討論的只是具體的解決方案」。比如說,大家都知道中國國民黨在行政、立法全面執政的過去七年間,台灣的財政收支狀況迅速惡化;沒有任何正常人會想要維持這種現狀,於是要討論的是「下一任政府的具體對策是什麼」。 所謂的「選擇問題」,比如說,關於擁核、反核之間的數據、論述太多,但是這個議題最終可以簡化為一個價值選擇的問題:「現在的我們需要核能」還是「未來的子孫不要恐懼」。 所謂的「哲學問題」,比如說「普世價值是不是西方價值」?「普世價值為什麼值得普世推崇」?「法治的核心意義是不是人民要乖乖守法」?「是不是有選擇就是有自由」?「罪犯該不該享有人權」?弄清楚這些抽象的問題,才能具體回答「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法治」值不值得推崇。 如果多數人根本搞不清楚民主、人權為什麼重要、覺得「憑什麼西方價值就比較厲害」、覺得「可以投票、可以罵總統就代表這是一塊民主自由的土地」,那麼難怪台灣的民主進程不斷倒退、難怪締造全世界最長戒嚴的蔣經國備受推崇、難怪中國國民黨敢大喊「是台灣人對不起中國國民黨」,難怪主張終極統一的宋省長與親民黨挾帶高人氣批判馬政府而孚眾望。 2016年,不論曾經公開高喊「陪大家一起衝進總統府殺陳水扁,或者活捉他」的民主推手宋楚瑜是否要四度參選總統,從目前的態勢看來,蔡英文當選的機率應該頗大;換言之,「勝選」不該只是唯一的考量。在競選的過程中,多數的選民「不易」理解「技術問題」,「想要」處理「選擇問題」,「需要」思考「哲學問題」。2016這場選舉中,該有的栽贓、分贓、抹黑與謠言恐怕無法避免,然而 台灣的民主如果要更進步,那麼民主進步黨就必須責無旁貸地扛起提昇大選層次的任務,鼓動整個社會進入「選擇問題」、以及更重要的「哲學問題

當「愛中華」再度成為大選的主軸

多少年來的愛國教育下,大家堅信「沒有國哪裡會有家」。曾經,中國國民黨的選戰策略是強調「民進黨主張台獨就是消滅中華民國」,而且「主張台獨中共就會打過來」。於是憑著「愛中華」與「怕中共」這兩招,中國國民黨就可以穩穩吃下很多票。 沒想到風水輪流轉。馬英九執政七年多來急速傾中,讓多數的民眾開始擔心「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偏偏中國國民黨對於中國各種踐踏法治人權的行為~~比如中國大舉抓補維權律師的舉動視若無睹、毫無評論;退休將領高喊「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甚至中將當共諜判刑定讞後還能照領退休俸,更讓人合理懷疑中國與中國國民黨之間究竟怎樣地暗通款曲?有什麼千絲萬屢的纏綿情意? 馬英九主政七年多之後,因為民眾怕台灣的主權消失,所以「維持現狀」成了蔡英文的口號~~而「多數台灣人自我認知的現狀」當然是「中華民國」;因為怕兩岸統一之後中共的集權統治, 所以要拼命維護台灣的民主與人權。換言之,「愛中華」、「怕中共」再度成為綠營的競選核心。 歷史的演進如此充滿戲劇性。 「兩岸統一」之後,台灣這個民主的燈塔可以照亮中國大陸的黑暗,為十三億人口帶來民主自由嗎?當然不可能。客觀的事實是: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兩岸統一」這個議題,只有「台灣是否被統一」的問題。馬英九總統七年來口口聲聲說的是「維護台灣主權」,但是實際做的,則是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內建的「國家統一」使命,「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而進行各種實質統一的協議簽訂、經濟統合與文化接軌(還記得馬英九主張「中國的民眾應該『識正書簡』嗎?」。 民進黨呢?早期的民進黨堅持獨立建國的理想,在1999年執政前夕開始承認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後來又在2007年的「正常國家決議文」中說要正名、制憲、爭取入聯,然後在2014年又一度提議廢除黨綱中的台獨主張。 而今民進黨說要「維持現狀」?那麼馬英九任內眾多具有爭議性的政策、協議,當選後是否要一一檢討、廢除呢?以「台灣被中國統一」為前提的憲法要不要修改呢?中華民國的首都還是南京嗎?  我們要如何一方面維持著「內建統一機制」的中華民國憲法,一方面又要維持「台灣主權獨立」的現狀?就算你是所謂的「華獨」,難道你看不出來中華民國的主權在這幾十年來不斷流失的現狀嗎? 每次討論這些問題,有些人就會說「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說,拜託你不要那麼天真好不好?」。另外有些人說:「從馬英九的經驗來看,說過的話都

鍵盤手樂勝嘴砲手的原因

我實在沒什麼耐心對笨蛋解釋一些簡單的東西;如果對方真的是笨蛋也就算了,但是對方往往其實並不笨,只是他比我自私很多,所以不想去理解那些他不想要理解的事情。 但是我不能罵他笨,也不能罵他自私;因為和其他的某些人比較起來,我蠢得可以,而且我在許多層面的確也是個自私鬼。 如果有誰罵我又蠢又自私,我很難感謝他的提醒,只會討厭他的臭嘴巴;相對的,如果我當著那個愚蠢又自私的傢伙的面破口大罵,除了讓他討厭我,實在產生不了任何的實質影響。 所以還是用寫的;好處可多了。 第一,把想說的話,通通寫在文章裡,如果真的有誰有興趣,只需要請對方看看我的文章就可以,不需要我重複地唱老調;至於那些沒興趣的人,大可以跳過我的文章,不怕耽誤他的寶貴時間。 第二,就算是演講,一次也只能對幾百個人說話;放在部落格上的文章幾乎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任何有心人想接觸就接觸得到。 第三,文章投書媒體,一旦刊登出來,可以讓自己的文字被更多人看見,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順便刷一點存在感、成就感。 第四,至不濟,把文筆練通順了,總是多了一項工具,不論要寫情書把妹或是寫家書罵女兒,援筆立成,毫不費力。

「為什麼殺人犯有人權?」

甲:為什麼殺人犯有人權? 乙:如果明天有個傢伙像鄭捷那樣在捷運上砍人,然後被路人制伏了,你覺得這個殺人狂是否應該享有人權?比如說被公平調查、審判、不受刑求的人權? 甲:那種人渣憑什麼有人權? 乙:如果這個殺人犯是個精神病患呢? 甲:精神病患應該關起來,怎麼可以在外面亂跑? 乙:如果你的子女因為被同學霸凌、或是因為課業壓力太重,昨天放學後才忽然理智斷線跑去砍人呢?要不要把你子女綁起來每天鞭刑鞭到死為止啊?「為什麼殺人犯有人權?」

打臉五毛

「人們若是在批評黨,比如說調升油價,他可能會丟個爆炸性的想法,『你若是太窮開不起車,那不就剛好』他說:大家一看到這個評論,就會開始攻擊我,慢慢的主題會從油價轉移到我的評論。任務就完成了」。<<野心時代>>,p220。 中國的五毛黨會進化,台灣的五毛當然也會。 事情很清楚:不是什麼言論都值得我們反駁的。有些五毛擺明了就是要你去打他的臉,浪費你的時間、精力,說不定還讓那些中壢李姓的客觀覺得「兩邊都不理性」。 所以,對於荒謬到一定程度的言論,我的對策是直接忽略,而不是加以反擊。把時間拿來睡覺、休息、打球、看a片,都強過浪費時間精力去打不值得打的臉。 我為什麼要把精力花在不值得打的臉上面呢 XD

被球打到,可是我痛得很爽

圖片
台灣的棒球生態惡劣,從軟硬體到師資薪水都不足以支撐一個健康的棒球生態。整體而言,制度不健全是「因」,生態不健康是「果」,然後互為因果積重難返。 制度的問題制度解決、生態的問題則是所有人的共業;至於個人造業當然各人承擔。在這樣不健康的生態中,曹錦輝犯錯了、認錯了,也付出代價了(永遠無法在台灣打球)。現在他在美國爭取到了另一個機會,身價漲了、聲勢也漲了。在此同時,有識之士開始擔憂了:「這樣以後要怎麼教小球員呢?原來打放水球也沒關係,只要你夠厲害、只要你天賦異秉,隨你怎麼玩都行。在台灣玩完了還可以去美國玩、還更威風呢!」。 如果我們把性格分成三種層次「神性」、「人性」、「獸性」,我肯定我自己身上沒有神性,我也不太相信哪個人的人格成分中沒有獸性;既然都有獸性,我看不出來誰能夠不犯錯。眼看著曹錦輝承受在台灣職棒犯錯的苦果之後,竟然在美國大聯盟重新站起,我們一方面放言高論「制度很重要、生態很重要」,一方面卻開始憂心不知道如何教導小球員? 小球員未來的棒球生涯能否小心自持、是否臨淵履薄,靠的是制度與環境的獎勵與懲罰?還是哪個英雄或狗熊樹立的榜樣? 難道剝奪曹錦輝改過自新、在異國重來的機會,可以有改善國內棒球制度、生態的效果?就可以讓小球員永遠記得「計利應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 什麼時候,台灣才能夠學會「以倫理要求自己、以制度導引他人」?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夠專注探討政府在各項公共議題制度性的改善,而不是跟著記者、名嘴歌頌或批判那些符合或是違背倫理道德的英雄或混蛋? 「檢討制度永遠比檢討個人重要」、「掌有最大權力的人永遠要負起最大的責任」。這樣的思考原則並不僅僅適用於政黨政治,也適用於體育政策!更何況所有的公共議題,都是一定程度的政治問題! 至於曹錦輝,就用力地投球吧!忘掉那些探討個案但是不批判制度的迂腐倫理、無視那些絞殺罪人卻不問責當權者的荒謬輿論!你需要記住的,只有電影「kano」裡的那首歌「雖然我被球打到,可是我痛得很爽,jia!a na ke!」。阿美族的你,一定懂得歌詞裡的阿美族語。 文章發表於 2015-07-16-蘋果日報電子報論壇 回應的回應: 有網友回應說「那麼賴素如、林益世是不是改過自新也可以回到政壇」。 在整個政治結構中,林益世、賴素如是被起訴的政治人物,是操縱者(控制權力、制度)、剝削者(剝削的資源來

A片與民主

A片與民主有什麼關係? 「2010年四月,中國網民想方設法、規避網管的人數突然暴增,原以為是網民的政治意識突然升高,彈事實證明是日本AV女優蒼井空在推特開了帳號,中國男屌絲不惜一切想去看看。」<<野心時代,p174>> 換言之,多幾個蒼井空,中國就會有更多設法突破網路長城封鎖的男人,然後就會有更多的中國人接觸到平常接觸不到的資訊,為中國的民主化多種下一顆種子。 與其和強國人打筆戰,不如介紹他們看A片。「打筆戰」只是把民主這條魚塞進中國人的嘴裡,介紹他們看A片可是讓他們愛上遼闊的海洋啊!

被軍隊射殺的美國學生

圖片
1969年,美國一群大學生在校園裡面抗議美國出兵越戰與柬埔寨,情況有些失控,開始有人縱火;後來情況冷靜下來,結果美國的國民兵開槍,真槍實彈射殺了四個人,射傷了九個人。 照片是事發當時,十四歲的女學生對著同學的屍體尖叫的瞬間。 如果事情發生在今日的台灣,民眾會如何看待?政府又會如何因應? 越想越覺得悲哀。 維基百科敘述了這件事情的始末。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2%AF%E7%89%B9%E5%B7%9E%E7%AB%8B%E5%A4%A7%E5%AD%A6%E6%9E%AA%E5%87%BB%E4%BA%8B%E4%BB%B6 http://www.neontommy.com/news/2010/12/one-pulitzer-prize-winning-photographer-some-days-are-never-forgotten

國家、中國與「一中如何表」

圖片
到底,什麼是「中國」?「一中」應該如何表?幾十年前取了日本名字的台灣人是不是「皇民走狗」?主張台獨是不是「腦袋壞掉!竟然知道戰爭的可怕」?堅持台獨的人是不是應該「有種不要用新台幣」?想要台灣被統一的人是不是應該「滾回中國去」? 要釐清這些問題,我們總得要回歸定義、參考歷史,從釐清「國家」的意義開始。 獨立與戰爭 什麼是國家?一般而言,在政治學的定義中,國家有四個要素,包括了「人民」、「領土」、「主權」、「政府」。 國家是「一大群人」的組合。「國家」核心是什麼?當然是「人」啊!「覆巢之下無完卵」,重點當然是「卵」而不是「巢」;當我們喊「愛國」的時候,愛的其實是「人」。「國家」只是「招牌」;至於「政府」,在民主制度下,不過是取得人民授權而治理國家的一小群人、一種組織。 也因此,如果「政府」不能帶給人民幸福,在民主政體中,人民就用選票把政府換掉;但是,如果「國家」不能給人民帶來幸福呢? 看看美國;它用革命、戰爭的方式,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看看立陶宛,用公投與堅強的意志面對蘇聯的軍事威脅,趁著蘇聯體制不穩之際,順利達成獨立建國的夢想。 那些認為台灣應該被統一的人,往往有一個很重要的論點,叫做「難道你不怕中國打過來嗎」?獅子從來就不會輕易吐掉到口的鮮肉,統治者對於想要獨立的人民從來都不手軟;統治著台灣的中華民國不手軟,一心想要統一台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更不會手軟。但是歷史證明,爭取獨立不等於必定經歷殘酷戰爭。況且,邱吉爾說得明白不過:「在戰爭或屈辱中,選擇屈辱的人,在屈辱過後,終究還是要面對戰爭」。因為,「難以忍受的屈辱」之後,緊接而來的是「無法忍受的剝削與壓迫」,為了生存,終究還是得要一戰。 你問問那些在霧霾之下無法呼吸、無法抗議的中國孩子;你問問那些走進官署引火自焚抗議的中國青年;你問問那些被活摘器官的中國「罪犯」;你問問那些為了抗拒房屋強徵,被怪手活活壓死的中國居民;你問問那些受了冤屈、想要越級陳情上訪,卻被當地政府毒打一頓的中國訪民。 你問問那些中國人,他們是不是活在沒有戰爭的太平盛世?然後你問問自己,是不是因為害怕戰爭,於是你心甘情願成為中國的一份子、活在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之下? 你總不會天真樂觀到認為「被統一之後,台灣這個自由民主的燈塔,可以照亮中國共產黨的黑暗」,然後讓整個中國大放光明,從此全體中國

同一種媒體,同一套把戲

你對於汶川大地震的印象是什麼?中國媒體沒有報導的是「用竹子取代鋼筋的豆腐渣工程」,全力報導的是「慘重的傷亡與感人的救災」。 你對於八仙樂園塵爆的印象是什麼?台灣媒體少有探討的是「中央部會與新北市政府的責任」,全力報導的是「慘重的傷亡與感人的救傷」。 你對於高雄氣爆的的印象是什麼?台灣媒體少有探討的是「中央部會的責任」,全力報導的是「慘重的傷亡與感人的救災」。 同樣都是「放大情感的力量而削弱批判思想」這套把戲啊! 自由但自律的媒體從來都是民主的必要條件。怎麼竟然有人誤以為「台灣的民主很健康」?

先學爬再學走

圖片
每一個高爾夫的初學者都是從一百多桿的成績開始慢慢進步的。明明只有十八個洞,卻硬是比標準桿72桿多出六、七十桿!到底是什麼原因? 一個成績在七字頭的高手球友在網路上寫了一篇文章,大意如下: 絕大多數的情況中,問題不在於球桿,而在於基本動作不夠扎實(球桿歪來歪去)、核心肌群不夠強壯(身體軸心根本hold不住球桿產生的離心力)、心理素質不夠穩定(一下場就方寸大亂)。 想要破百、甚至打到八字頭的成績,問題不在於能否像職業選手那樣擊出超長的距離、或是精準地讓球路左曲、右曲、或是強力倒旋,而是能否減少失誤~~避免那些明明很有機會避免掉的大失誤~~就很有機會九字頭、甚至八字頭了。 更換「更」適合自己的球桿、二百五十碼的強力開球、各種球路的精準控制~~這些,是想要打出低於標準桿成績的人需要專研的。對我這種把破百當成天大喜事的人而言,如果為了提昇成績而把鈔票、時間與精力放在這些上面,叫做捨本逐末,叫做「不會爬、先學跑」。 文章讀起來很機車,但是超級實在。 打球如此,人生也是如此。有夢最美,不過逐夢要踏實,才有機會美夢成真。 至於我自己?我慢慢認識自己了:我逐的不是「美夢成真」,我逐的是「逐夢真爽」,所以也就無所謂踏實不踏實。流行歌曲說,失戀的時候,「哭過就好了」;逐夢的時候,「爽過就好了」。沒有足夠的財力一直換新球桿,就一直打球讓手掌一直長水泡、換新皮,也是一種浪漫。

退後原來是向前

圖片
曾經有那麼一兩年的時間拼命健身,每天想著要把肌肉練得更大,從健身房回家的時候總是精疲力竭,連爬樓梯都沒力氣。 想要肌肉更大,就要挑戰更重的啞鈴槓鈴;想要從四十磅的啞鈴進步到五十磅卻很難突破?一不小心就肌肉拉傷?那麼,請記得先把目前的啞鈴重量減輕,但是次數、組數提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達成五十磅的目標。 「退後原來是向前」。 最近想要提昇高爾夫揮桿的速度、進而提昇擊球的距離,但越是想要增加桿頭的速度,越容易打不到球心;於是練習把原本就已經很慢的揮桿速度放得更慢,才發現許多揮桿應注意的細節被我忽略。沒有落實這些細節,想要把球打得更遠、更準、更穩,根本是緣木求魚。 「退後原來是向前」。 這實在是老梗了,可是,老梗之所以能成為老梗,就是因為夠經典啊!

「虛心學習」錯了嗎?

看到別人打出去的球,方向與距離都比自己好太多的時候,是否應該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嗎? 答案是「未必」。 從結果來看,他打出去的球的確又直又遠;但是從原因來看呢?他可能是因為運動神經好、力氣夠大、練習夠多,所以能有這種成果;但是因為方法錯誤、導致擊球不穩定;今天狀況好就打得又直又遠,明天狀況差球就亂飛。 如果是上面這種情況,哪裡值得我們學習?如果他用對方法,他明明可以打得更直更遠更穩定啊! 不懂原理、不論方法,看別人的結果好就依樣畫葫蘆,問題是我的運動神經沒有他好、力氣沒有他大,硬要學他的方式打球,恐怕只是讓自己打得更爛而已。 我們總得要先知道原理,知道什麼是「對的」,然後向那些「方法對」、「結果好」的人學習,才是聰明的學習。打球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迷信政黨不如靠自己」其實是謬論,你知道為什麼嗎?

就算資訊科技再發達,人類目前看不到「完全直接民主」的可能性;換句話說,民主政治就必須是「代議民主」、「政黨政治」。缺乏政黨的力量,人民只是一盤散沙,更容易被政府操弄!跳過政黨的政治,只能淪為民粹政治! 「政黨輪替」是政黨政治中避免弊端叢生的方法。理論上「純然理想性的為民服務、天下為公」是很棒的理想,但是與人性相違背,而政客也是人,也有人性;也因此,利用「政黨輪替」這個胡蘿蔔去誘使政黨貼近民意,是民主政治中的必要手段;換言之,如果有哪個最大在野黨政黨竟然不想要「政黨輪替」,那麼這個政黨恐怕是執政黨安排的傀儡政黨。 因為政黨接近權力、掌握權力,所以政黨往往弊病叢生;我們要做的事情是「監督政黨」,而不是「否定政黨」,說「迷信政黨不如靠自己」這種聽起來慷慨激昂、其實違反民主政治基本原理的反智言論。 相關新聞閱讀: 德國人看八仙塵爆 台灣法令讓他們完全不敢相信

這也不行,那也不對?然後呢?

這些日子以來,具有高度爭議的經貿政策、教育政策與重大公安事故接二連三,逐漸喚醒民眾對於公共事務的重視;加上大選的逼近,批判的聲音四起。在此同時,常聽見的聲音是「這也不對,那也不行?你嘴砲這麼厲害,那你說說看該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看人挑擔不吃力,事不經歷不知難」,於是,在個人道德上,我們都知道「光是批評卻不提出建議」並不是一種建設性的互動。如果搭車時乘客老是在一旁大喊「走錯路了!」卻又說不清該怎麼走,駕駛會發火也是人之常情。 但那是「個人層次」的道德,我們卻總在不知不覺中將它套用在「公共事務層次」。以服務貿協議的爭議為例,支持方最常提出的反擊是「反對者這個反對那個反對,那台灣經濟到底該怎麼辦?你倒是說說看啊?」。 歷史告訴我們:當人民缺乏監督政府的警覺心,就是重大災難的開始。當人民對公共政策產生疑慮,怎麼辦?答案當然是「由執政黨解釋清楚,並且贏得人民的信賴與同意」,而非反過來問人民「那不然你覺得怎麼辦」。當然,「解釋清楚、贏得信賴與同意」並不容易,但是執政本來就不容易啊! 執政黨的責任是必須拿出方案,讓人民安心;在野黨(尤其是最大在野黨)的責任是監督執政黨,並且預備好方案,證明自己隨時有上台執政的能力;人民的責任是睜大眼睛看政治人物的表現。 每個選民的能力不同,有些人(像我)只會鍵盤嘴砲,有些人有上街抗議的行動力,有些人甚至有跳下去從政改變社會的勇氣。對於公共事務,每個人都有義務關心、都有權力提出批評~~哪怕有時提出的批評異常荒謬,但是我們還是得包容!因為那個提出荒謬批評的腦殘民眾說不定竟是唯一的清醒者!關於這點,看看新加坡余澎杉的例子就知道了~~有了這樣的公民意識,民主社會才有進步的可能。 很明顯,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對公共事務提出「精準的批評」,更遑論提出「周延的政策」。也就是說,當人民(包含許多專家學者在內的人民)認為服貿有問題、引起重大疑慮的時候,人民並沒有「提出一套解決方案」的義務。況且,在公共事務上,提出批評者無法提出替代方案,並不代表正方的意見為真,或者反方的意見為謬;反之,亦然。 「只會嘴砲,然後呢?」。下次別再用這種邏輯質疑提出批判的人民。然後?「然後」始終是執政黨的責任啊!掌握多大的權力就得負起多大的義務!不是嗎?

老屁股與年輕人

陳為廷發表了一些對於老台獨的看法。 雖然我已經中年,已經是老屁股的「年齡」,但是我最討厭老屁股的「心態」。老屁股最喜歡說的話是「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一副自以為年紀長、經驗多就了不起的樣子。 可是,年輕人,可是你自己就是如此飛揚輕浮啊!你的確付出汗水青春衝撞,和我這種中年宅比起來的確了不起,但是你真的就因此自視如此之高,視那些真正「用生命拼搏」的前輩為無物嗎? 退一萬萬萬步來說,就算老人家們真的年邁力衰,真的頭腦不清楚了,「政通人和」四個字你沒學過嗎?這四個字固然可以用迂腐的儒家觀念來解釋,更可以用厚黑學來理解。難道這樣的道理你無法參透? 我這個老屁股這麼討厭用這種話形容年輕人,可是怎麼年輕人就要不偏不倚地對號入座,證明這張貼了標籤的椅子正是你的? 敢衝撞的年輕人不多,敢衝撞同時有智慧的年輕人更少見。老天啊!如果真的天佑台灣,能不能給我們多一些智勇雙全的年輕人,或者至少,讓勇敢的年輕人快快長出智慧? 延伸閱讀: Re: [新聞] 獨派大老彭明敏、陳師孟等 組台獨新政黨

在事故中說故事的媒體

圖片
先別說什麼「他山之時可以攻錯」了。我們先問自己:每一次發生重大事件的時候,這個社會有沒有更進步一點? 沒有!從國人同悲的消防人員不斷殉職,到舉世注目的空難頻傳,這個社會有沒有更進步一點?沒有!出深入死的消防員想要換件「不破爛」的消防衣,竟然需要上街抗議!空難事件凸顯的血汗機組人員問題,出面抗議的華航工會遭到資方惡意打壓,最後勞動部的裁罰竟然是「新台幣三到十五萬」。於是那些悲劇只能是悲劇,無法產生任何正面的意義。 悲劇為什麼會發生?可能是因為運氣差;悲劇為什麼重複發生?往往是因為制度有漏洞;有漏洞的制度為什麼不曾改善?往往是因為文化。怎麼樣的文化造成了悲劇一再發生?答案之一,是「重視價值判斷、忽略事實分析」的文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並且據以對事情加以判斷,這是自然不過的事情。問題是在進行「價值判斷」之前,我們有沒有先「蒐集事實」,然後進行「事實分析」? 從黑盒子與塔台蒐集來的飛航資料,叫做「事實」;根據事實分析為什麼墜機,叫做「事實分析」;「機師為了某種理由忽然改變飛行姿態」叫做「假設」;「盡忠職守是好事」,叫做「價值觀」;「機長盡忠職守,進而避免更大的災難,所以是個英雄」,這個叫做「價值判斷」。 在事實呈現之前、在失事原因判定之前,媒體基於「災難本來可能更嚴重」的「事實」,忽略了「駕駛為了避免撞上民宅導致飛機失事」的可能,直接代入「駕駛盡力避免飛機撞上民宅,使民眾免於更大傷害」的「假設」,然後得出了「駕駛是英雄」的價值判斷。可是不過兩天,忽然又發現「機師可能操作失當造成災難」,彷彿機師從天上掉進河裡還不夠,還要把機師的名譽捧到天上然後再摔到地上,讓悲傷的家屬更悲傷。 而今飛安報告顯示機師收錯油門,讓人瞠目結舌無言以對。事實證明:當初媒體價值判斷(看哪!英雄!)背後所立基的「事實」、「假設」與「分析」如此薄弱啊! 這次復興航空摔飛機事件中,太多的「事實」沒有被「分析」,但是高度戲劇張力的「價值判斷」倒是佔滿了各種媒體。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尤有過之的是,這次新北塵爆,熊熊烈火映出了醫療體系、公共安全等各種相關制度的陰暗面時,竟然有媒體報導「八仙樂園的風水如何不單純、業者如何請鍾馗鎮煞」! 在重大傷亡事件中,對於事件中的受難者不斷追蹤訪問特別報導,對於問題發生的真正原因、制度改善的具體方案卻少有探討,媒體的社會責任何在?這是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圖片
塵爆事件中,和信醫院並未醫療傷患。各界批評,然後和信醫院的黃達夫院長投書澄清、然後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外科主治醫師洪浩雲投書批評和信醫院的確缺乏醫德、而台北市柯文哲市長則認為和信醫院沒能加入此次重大意外的醫療救援行動的確有其客觀因素。 從和信醫院的批評、澄清到再批評當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價值觀,所以當然可以各自有自己的價值判斷;然而,「價值判斷」並不表示我們應該任性地以主觀當做唯一的評價依據~~比如說「這個觀點和我想的一樣!這個觀點是對的!」、「這個觀點我喜歡!這個觀點很好!」、「這個觀點是我崇拜的醫生 / 政治偶像 / 名嘴,這個觀點應該不會錯!」~~這些都是危險的思考邏輯,讓我們不知不覺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成為媒體、政客輕易就能操作的玩偶。 和我一樣的觀點就是對的嗎?會不會這個人和我掉入一樣的邏輯盲點? 我喜歡的觀點就是對的嗎?我們都是感情的動物,會不會這個觀點側重感情,然後我們就因為濫情而理盲? 偶像就一定是對的嗎?偶像難道不會偶爾做出錯誤的判斷?難道絕對不會因為特定的利益而背棄當初的理想? 試著努力將既有的定見歸零、試著聆聽不同的聲音。學著分辨:這段論述中,哪些部分屬於「資訊」,哪些部分屬於「道理」,哪些部分屬於「價值判斷」。 論述中「資訊」,是「真實」的嗎?是「片面」的嗎?如果一個論述中充斥著錯誤的資訊,或是只擷取片面資訊來加強自身論點、卻刻意忽略資訊的全貌,那麼這樣的論述很可能就是「錯」的。 論述中的各種「道理」,經得起邏輯檢驗嗎?如果「道理」背後的「邏輯」前後矛盾,或是類似的事情卻經不起同樣邏輯的檢視,那麼,這個論述很可能就是錯誤的。 比如說,中央政府對於新北塵爆與高雄氣爆的反應截然不同。不管行政院基於怎樣充分的理由而對新北塵爆採取這種態度,都無法用同樣的邏輯說明為何當初對於高雄氣爆卻又如此冷漠。 「價值觀」是每個人心中的那把尺。對於每一個議題的評斷,最後還是不可避免的要用這把尺量一量。每個人的價值觀不盡相同,重點是,在我們的價值觀中,我們是否偏好附和主流更甚於支持小眾?是否痛恨黑道為惡更甚於制度殺人?我們是否珍愛自己的利益更勝於同理弱者的不幸?我們是否偏好追究個人的因素更甚於檢討制度的缺失? 比如說,在一片溫馨感人的祈福氛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