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9的文章

放棄什麼?失去什麼?

早在不知道多久之前,多數的台灣人就認定: 1.柯文哲在器官案裡面一定沒有問題。 2.如果有問題的話,五年前的民進黨就不該替柯文哲背書。 3.事到如今,不管柯文哲有沒有問題,總之都不應該再去追打器官案了。 4.尤其是2018選前還在拿器官案打柯文哲的人,根本就是中國國民黨的同路人,在打擊清新的白色力量。 於是,不管有任何的證據,從柯文哲在台大的無心跳器官摘取、到柯文哲在中國推廣的「物超所值」的葉克膜,儘管涉嫌極大甚至證據確鑿,人們也通通視而不見;別說是有誰「提出指控」了,即便像我這樣只是連「提出懷疑」,也要被嘲笑、被鄙視、被攻擊。 好,現在,從最近一個月柯文哲對在台灣主權議題上的傾中欺台,從「強盜說」到「買扁鑽」再到「最討厭一邊喊台獨一邊到大陸賺錢」,大家好像看出柯文哲不是什麼好東西了。 各位,你還記得你當初為了什麼而對器官案視若無睹嗎?你當初昧著的是哪角的良心?遮的是哪一隻眼? 現在,你知道自己當初出賣了什麼、現在又失去了什麼了嗎? 對器官案的評論-政經看民視

自私的理性

當我因為看到路邊長期拾荒的老太太淋雨撿垃圾而難過時,朋友說「唉啊!你想那麼多幹嘛?說不定人家其實很有錢,撿破爛只是為了環保志業」。 當我看到常常在超商吃晚餐的小姊弟的ichash餘額不足以支付玉蜀黍與大罐養樂多阿華田而心疼時,網友說「那麼會腦補!如果真的是弱勢家庭的孩童因為缺錢而吃不飽,哪裡還會買特別貴的玉蜀黍?哪裡會買阿華田?」 沒錯!你說的那些可能性,在邏輯上都確實可能存在。可是你覺得,你猜測的可能性為真的機會多高?我猜測腦補為誤的機率有多低?國小三年級不到的小朋友真的知道如何善用金錢以買最有划算且最有飽足感、相對最健康的食物嗎? 就算這兩個案例確實是我猜錯了/想太多/過度腦補,你覺得,在台灣,這些不幸的悲劇,在台灣到底是多還是少? 但是就是有些人,寧願用最嚴謹的邏輯去推論「這個世界其實沒有那麼多悲劇」,也不願意用寬容的同理心去關懷這個充滿苦難的世界。 或許這種「自私的理性」本來就是人性的一部分吧!

講究道德的內容

台灣人的思想被長達近七十年的戒嚴給奴化到不懂思辨、不敢講「道德」。或者說,只講道德的形式、不講道德的內涵。 比如說,強調「動手打巴掌就是不對」就是只想保持表現和諧的「只講道德形式」。 爭鋒相對地去討論「動手打巴掌的背後是兩套怎樣的價值觀在對抗?哪一套價值觀應該被唾棄」才是真正深入地「講究道德的內涵」。 又比如說,看到個人性的為惡,比如說家暴子女的父親或是虐待子女的小媽媽,就一副義憤填膺地要替天行道;可是對於制度性的剝削則是視而不見、更別說看到真正有權有勢的強者在胡作非為時,又忽然都閉嘴不出聲了。 像這種「選擇性的假正義」,連「道德的形式」都不算,根本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正義感而假做道德罷了!

小心社群媒體的蠱

1.已經絕望、但是又能有勇氣持續付出努力的人,絕無僅有。 2.也因此,願意在網路上宣揚理念的人,基本上都是希望/相信自己或多或少可以影響他人的人。 3.越多人願意回應(不管是贊成還是嘲笑)我的貼文,表示我越有影響力。不知不覺中我就真的以為自己重要起來了。這當然不是好事。 4.那麼,要如何一方面能夠堅定地努力宣揚理念、一方面又不要自我膨脹、也不要自輕自賤? 第一,在現實生活裡面找到自己的定位。這樣就比較不會因為網路世界的推崇或嘲笑而自尊自大或自輕自賤。 第二,把他人的推崇或嘲笑都縮小。練習告訴自己:我就是我;我的價值不需要透過他人的主觀評價來衡量。 第三,培養一兩件自己擅長的事情,並且把它做到「有客觀的證據可以證明自己在某件事情上真的比多數的人還棒」。有了這種「有所本的自信」之後,就比較不會因為他人的嘲笑而否定自己。 第四,用同理心去觀察這個世界,然後就會發現「自己之所以能夠在某件事情上比別人厲害一些,除了自己的努力外,同樣重要的是自己的運氣」。當我們發自內心這樣認為之後,就不會誤以為自己真的是個多了不起的傢伙而狂妄自大了起來。 第五,要有一個可以轉移注意力的寄託。音樂、閱讀、運動、打電動......隨便什麼,只要不會傷害他人、又可以轉移注意力、讓自己感受到「單純的喜悅」的事情,都好。人心畢竟是肉做的;每個人都需要喘息。老是掛念著那些沈重的公共議題?沒有幾個人擔得住這種重擔!學會轉移注意以放鬆自己,是必要的事情。 第六,培養自己的氣度。這可以具體地分成幾個關卡: 第一關,要有雅量傾聽別人的觀點。 第二關,要有勇氣挑戰自己的觀點。 第三關,要有勇氣為自己所信仰的真理去辯護。 第四關,對於那些太可笑的跳針、毫無戰力的謾罵、或是確信荒謬的誤解,要有付之一笑的氣度。 朝著這樣的方向去努力,才算是「善用社群媒體這種武器」;否則,一不小心,就中了社群媒體的蠱了~~讓人失去現實感而自尊自大或妄自菲薄的蠱。

犀利評論之道

@ 發生一件時事之後,會出現各種時事評論。第一個問題是:怎樣算是好的評論呢? 第一層要能夠通過「客觀事實資訊的檢核」。如果A明明說「我早上只喝了一杯牛奶」,評論卻寫「A一早開始就喝啤酒」~~這種評論,連客觀事實都不符合,當然一點參考價值都沒有。 偏偏人性是:「文章的意見和我的想法一致時,我就會先入為主地覺得文章說得很對」。討厭A的人一看到這種文章,往往忽略了事實的查證,就直接先入為主地說「我就覺得A不是好東西;果然是個貪杯的酒鬼」,而且還覺得這篇文章的作者寫得真好。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常說「社群媒體把社會的意見給兩極化了」的表面原因。說到底,「兩極化」的真正原因,是人性的本質,不是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 第二層要能夠通過「基本邏輯的考驗」。分析「A為什麼做某件事」的時候,至少要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因為錢/權/性/愛/理想」是幾種最常見的動機。 有時候,A做了某件事看起來不合理的事情~比如說,「自斷其臂」不合理,但如果自斷其臂是為了要「斷尾求生」那就合理;相對的,如果我們把「自斷其頸」卻說成是為了「斷尾求生」?那就不合理了。 最怕的是動不動就認定「因為敵人笨」~~這實在是一種非常非常可怕的思想癌。偏偏臉書上、甚至報章媒體上充滿這種文章。 第三層,要能夠通過「橫向的比較」。 比如說柯文哲強調的「不要兩岸一家親難道你要兩岸一家仇」、「扁鑽說」等等。就算你完全沒有判斷能力,至少你可以看看人家以以色列是如何在列強環伺中成為世界強國。以色列會和那些一心要消滅阿拉伯國家「一家親」?親到主張「不應該花大錢買武器」、「應該把自己的經濟與敵國的經濟綁在一起」?全世界根本就沒有這種道理嘛!古往今來的歷史都告訴我們,這樣搞的國家肯定是自尋死路的時候,我們又憑什麼覺得「兩岸一家親」可以帶給台灣和平幸福繁榮?除非能夠舉出強而有力的理由來論證台灣就是特別的特別,否則,那樣的分析評論同樣缺乏參考價值。 @ 接著把「怎樣算是好的評論」這個問題換個角度問:同樣是評論時事,為什麼有些人看事情特別犀利? 根據我在網路上觀察偷學的經驗,我發現評論高手的思考,往往有一個核心架構,以及兩個特點: 關於思考問題的核心架構: 其一,盡可能列出客觀的基本事實資訊。 其二,把客觀的基本事實資訊拼湊起來,得出事情的大概樣貌。 其三,用基本邏輯去檢視這個拼湊出來的大概樣子,看看有沒有不合乎基本邏輯/基本人性的地方。 其四,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