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6的文章

你的名字

圖片
之一 對仗的文句特別有力、重複的旋律特別動人。對仗著、重複著、纏繞著、攪拌著,共鳴是因為情緒或回憶分不清、被故事或自己感動也分不清。只知道情緒是先於思緒與語言的存在。那些不想言說書寫的情緒,其實也難以啟齒下筆。 所以,總是會有一個故事、還有故事的主題曲,在不知不覺中引起我們的共鳴;看完故事之後重複地播放著主題曲,那麼輕易地就鬆開情緒的閘門。還一直努力地回想、探索、串連,也未必能夠知道究竟為什麼決堤。 這才發現:有時候我們因為情緒滿溢而流下了眼淚;有時候我們因為流下了眼淚才發現有這麼多情緒需要宣洩。 之二 這樣說可能有點怪力亂神,不過我向來都不否認自己對於神秘力量存而不論的態度。我一直覺得,每當發生一些科學難以解釋的預知事件,哪怕只是湊巧,其實也不會只是一種湊巧。 比如說,今天清晨我夢到大屯火山爆發,漫天的碎石襲來;過了一段不知多久的時間,我接著夢見外星人飛碟投擲的巨石在我面前著地發出轟然巨響;然後接著我竟然就被地震晃動窗戶的聲響吵醒。 我覺得這已經夠巧了。更巧的是,下午,我和老婆休假來看「你的名字」。一個彗星墜落與時空穿越的愛情故事,更加覺得這是一種命定。 也曾思考命運這種事情。兩個人的相遇,有偶然、有必然。比如說那時的我努力參與相親,很可能始終一無所獲,也有可能最後終於遇見某人。「努力地讓自己更好,並且不放棄尋找愛情,最後終於會有機會找到自己的愛情」~~這叫做生命中的必然;而最後我遇見的那個人是Acelyn,這是生命的偶然。 這算是一個不錯的解釋,但如果更仔細地思索,會發現其實人與人的機緣太奧妙,充滿著太多難以用科學解釋的事情。這個世界很小嗎?有時候我們以為只是短暫轉身,但再回頭竟已百年身;這世界很大嗎?可是有時候有些人我們拼了命想躲開,卻竟然不期而遇。緣份太難解釋,於是我們用神秘的理由、美麗的故事歌頌愛情。「你的名字」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看電影的當下,每個人都會把自己投射成電影中的人物,生命經驗中的某些部分與電影情節不知不覺地產生共鳴。我想起了過去的曾經,那些做過的夢、唱過的歌、愛過的人,不能不感觸萬千。 那些經過的風景,都是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我的原因。那些感觸我願意放在心裡的深處珍藏,直到我老得只能靠回憶度日的時候再細細回想。過去神秘而且美麗;現在神秘、美麗而且真實。 珍惜當下幸福的人,才會是幸福的人。

煩惱的來源

圖片
不管是家庭還是職場,你有許多煩惱嗎?你曾想過煩惱的「真正」來源嗎? 三十歲以前,我時常問自己「我是不是哪裡不夠好?」。所謂的「好」,往往是主流價值所認定的「好」,比如夠不夠聰明啦、善良啦、認真啦之類的。雖然問完了之後並沒有劍及履及地自我革新一番,但總之時常如此自省,空想著自己可以變更「好」。 來到了四十歲,我越來越常問自己「那是我要的嗎?」。至於是否「和大家一樣」?是否偏離主流價值?我越來越不在乎。 在一個團體裡,不管怎樣,總之,「和大家不一樣」的人,就是容易被討厭的人。但那又如何?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且勇於做自己的人,未必是幸福的人;可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想跟著主流隨波逐流、害怕自己不符合他人期待的人,肯定會是痛苦的人。

給蔡政府的一堂策略管理課

選擇性重視? 相對於站在「雞蛋這邊」的人,另一群人喜歡站在(自認為正義的)高牆那邊;相對於站在「普世價值」這邊的人,另一群人喜歡站在「傳統價值」那邊;相對於主張「沈默是罪惡的幫兇」的人,另一群人更重視「和諧社會」。他們的價值不管進步與否,總之是「穩定」的。對於他們不認同的政策,他們的憤怒始終是一致的。 同性婚姻議題沸沸揚揚的同時,有網友在臉書上問「為什麼,勞工爆肝、空污紫爆、食安危機、神父性侵的時候,他們都不出聲;同志爭取婚姻人權的時候,他們卻又大動作抗議?」。 為什麼有些議題他們選擇視而不見?有些問題又跳起來高聲抗議呢?是因為他們選擇性認知嗎?淺見以為事情絕非如此單純。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公共議題的四個象限。 公共議題的四個象限 畫一條水平線,再從中間畫一條垂直線。在垂直線的右邊是進步價值,左邊是退步價值;在水平線的上方是廣大民意支持的議題,下方則是認同人數較少的議題。 在這個象限圖的右上方,也就是「很多人贊成,而且價值很正確」的議題上,執政黨理應要凸顯自己的價值正確、以及推動正確價值的勇氣。比如說,在維護食品安全、抵抗財團工業污染之上,只要在符合最基本法治程序的前提下,就要有斷然推動的勇氣。這樣一來,可以同時獲得多數民眾的支持與欽佩。所謂支持,是「多數民眾對這個議題的支持」;所謂欽佩,就是「日後在其他議題上,先入為主地傾向於支持這個政黨」。簡言之,這是推動正確的政策、並且獲得多數民眾信賴的大好機會。 在這個象限圖的右下方,也就是「很少人贊成,但是價值很正確」的議題上,執政黨在凸顯自己價值正確的同時,必須符合較高標準的法治程序。比如說,在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或是廢除死刑這些政策上,雖然價值正確,但不可否認的,這個社會有很大部分的人對這些政策存有疑慮。這種時候,執政黨應該用更長的時間、舉辦更多場的研討會、公聽會甚至電視辯論會,除了陳述、宣揚正面的支持理由、一方面也讓反對者的聲音能夠被聽見,更重要的是「不會因為程序瑕疵而留給反對黨借題發揮的機會」、說些「你連基本的民主精神都沒有」之類的話,讓原本就不大贊成這些議題的許多民眾對執政黨產生更大的質疑、進而在日後其他的議題上先入為主的反對這個執政黨。簡言之,執政黨必須要有足夠的程序正義,才能減少因為堅持正確價值而流失的選票。 有些人認為,同性婚姻的公聽會開得也很不少了,說來論去總

民主哪裡有問題

事實是,美國人選出了一個共和黨候選人當總統,但是這個候選人之糟糕,至少在當選之前,連自家的共和黨議長都想要切割。更別說川普的各種爭議言行,不管在性別、環保、還是種族議題,川普先生有各種讓人瞠目結舌的發言~~可是,川普先生終究還是變成了總統先生。於是許多人說「看吧!民主制度根本有問題!」。 探討「民主哪裡有問題」之前,我們先回頭看一下這場選舉。比如說關於紐約時報的這個出口民調。 哪個因素最能讓一個選民決定投給誰呢?從這些圖表看起來,解釋力最強的因素是「政黨屬性」/「政治理念」,其次才是「種族」/「種族+學歷」。更別提,有資料指出,據說許多過去投給民主黨歐巴馬的有色人種這次都不願意出來投票,種族因素再次影響了選舉結果。 從另外一個面向來說,覺得美國「基本上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也就是「想要維持現狀的人」,有九成都投給了希拉蕊。相對的,覺得美國根本「火車脫軌」的人,有七成投給了川普。 很多媒體在說的「中低收入白人偏愛川普」,看起來其實影響有限;因為,年收入不到三萬美金的相對貧窮者之中,甚至有五成的人投給希拉蕊。換言之,「收入高低」不足以解釋投票行為;「種族」比較可能是關鍵的因素。 這說明了: 第一,美國選民對於國家的走向有著巨大的分歧。 第二,種族議題真實、巨大地影響著這個國家。當然,更進一步地說,或許,「種族」只是表面的問題,「種族之間的資源差距」(比如說教育資源的差距)才是問題。但是,總之,再怎麼說,變數緊扣著「種族」。 這是民主黨的問題嗎?淺見以為,這是「民主的問題」。事實是,美國的民主制度讓整個美國民眾因為各種原因而「歧見兩極化」、「對過去感到失望」、「對未來缺乏希望」,之嚴重,到了願意選出這樣一個(至少在表面上看起來)瘋狂的人來擔任總統,冀望他「讓美國再度偉大」。這樣的民主哪裡會沒有問題? 說到「民主有問題」,推崇「有中國特色的民主」的人就眉飛色舞了。可是拜託,「民主有問題」這句話不是放在那個脈絡裡面來理解。 那是放在哪個脈絡來理解? 曾經,法蘭西斯.福山樂觀地說「民主可能是人類歷史的終結」,大意是說,人類制度演化到民主這個檻站,就是頂天無敵完美、不需也不能再更進化了。 其實,「民主」這套遊戲制度,是人類做了幾千年的實驗之後,目前為止演化出來的,相對較佳的制度。可是,每一種遊戲制度玩久了,都會有強者「鑽漏洞」、「搶當裁

收放情緒

圖片
說起來不過就是短短的幾百個字,可是這充滿火氣的幾百個字,實實在在就是在怒不可遏的情緒下寫出來的。那樣的情緒太難平復,以致於讓自己持續地焦躁不安。 如果你真的關心,看著那些狗屁你就不可能不憤怒。要怎麼樣的修為,才能夠做到「關心的時候很真心,但轉過頭之後又能夠很淡然」? 於是發現:練習收放自己的情緒,是關心公共事務者必須練習的重要功課。

產業與志業─對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張永祥致詞的疑問

圖片
我不知道是我聽錯了還是誤會了,我聽到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的得獎者張永祥在致詞時緬懷那個電影的黃金年代,說「那是非常美好的年代」、「彷彿沒有壞人」。 什麼叫做產業?能賣錢的就可以是產業。什麼叫做志業?用心力用生命關懷他人的,才配稱作志業。 我管你一輩子可以寫出的劇本有120篇還是1200篇!「那是非常美好的年代」?「彷彿沒有壞人」?你去問問在華西街裡面被警察剝削的雛妓們!你去問問為了爭取言論自由而自焚的鄭南榕與詹益樺!你去問問因為白色恐怖被關押刑求、被拿牙刷刷下體拿牙籤插指甲的政治犯們!你問問那些因為工安猝死暴斃卻被封鎖消息求償無門的勞工們! 那是非常美好的年代? 身處在那樣一個白色恐怖的年代,我們不該要求每個人都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正義感。但是起碼,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個世界的苦難無限,就算我們窮竟畢生之力也難以拯救萬一;這是一個有人道關懷者的基本常識。就算因為兩蔣的白色恐怖讓我們眼盲耳聾,但是至少我們的心不能裝傻;就算因為兩蔣的白色恐怖讓我們無知,這些年來多少的資訊流通我們總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可是你卻說「那是非常美好的年代」?「彷彿沒有壞人」? 終身成就獎?如果你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把電影當作一個娛樂產業奉獻了終身,那麼我覺得你這個終身成就獎實至名歸。 本文發表於 2016-11-17-蘋果日報電子報論壇

你最好開始祈禱

我會一直寫。你他馬的爛政府。我會一直寫,寫到我再也寫不出來為止。 如果你剛好是那個爛政府裡面的一個爛政客,你最好祈禱兩件事情: 第一,祈禱我不要寫出了幾篇什麼有力量的文章。那幾篇文章搞不好就足以讓你遺臭萬年。 第二,祈禱我的這種臭脾氣不會變成一種傳染病。否則,就算一個我寫不出什麼有力量的文章,十萬個像我這樣的人之中總會有他馬的一兩個天才;那個天才會把你的醜陋言行刻畫得入木三分,永留人間,遺臭萬年。 你可以繼續醜陋、繼續累積你的人脈錢脈;你可以繼續趾高氣昂地活著,但是你永遠無法高枕無憂地睡覺。 如果你不好好祈禱的話。

讀書、智慧與幸福

幸福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往往比較幸福。書海中有智慧嗎?當然有。但是,用錯誤的心態方法讀書,只會累死自己、冷落家人, 不會增加智慧、帶來幸福。必須「正確地讀書」才能增加智慧、求得幸福。 所謂的「正確」,包括「不讀太多書」、「維持健康」、「經營家庭婚姻友情」、「不忘記看看書本以外的世界」。 關於讀書,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以有涯追無涯」。這個問題要怎麼面對? 讀書有幾種目的: 第一,獲得最基本的讀寫能力。 第二,在書中獲得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如果你是一個工程師,不能不懂得基本的物理;如果你是一個律師,不能不懂得法律;如果你是一個銷售員,不能不懂得行銷。 第三,在書中獲得人生所必需的智慧。關於做人處事、心靈諮商的、尤其是關於關於生死課題的智慧。 第四,在書中獲得生活所必需有的常識。比如說養生、理財的常識,或是使用3C產品的常識。 讀書的步驟: 第一個步驟,是「培養閱讀的興趣」。比如說,練習閱讀天下雜誌、練習閱讀學術論文,讓自己對於「主題」與「型態」(比如說「財經文字」、「法律文字」或是「學術文字」都要能做到「不排斥」)。 第二個步驟,是「確立現階段的主要與次要目標」。比如說,這半年的主要目標是「獲得專業智慧」、次要目標是「獲得養生常識」。 第三個步驟,是「針對目標集中火力閱讀經典好書」。比如說,如果要看管理的書,彼得杜拉克的書認真看個三本,勝過看書局裡面雜七雜八的管理學叢書20本。另外,關於同一個主題的五本書,我們是在一年之內連讀五本?還是每隔五年讀一本?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能夠在短時間內密集的閱讀,可以有「相互比較」的功能,除了讀得比較快之外(這個重點上一本書已經讀過了),還可以交互印證比對(奇怪,這本書和那本書關於同一個主題為什麼有不同的見解)。 第四個步驟,是「寫書摘/讀書心得」。寫完讀書心得/書摘,有兩個最大的好處:第一,重新反芻書本裡的重點,更深入理解這本書;第二,寫讀書心得,就是把這本書的用點用自己的話說一遍,這本書才會真正消化吸收成為自己腦袋中的養分;第三,寫過一遍之後,對於這本書的記憶會更深刻;第四,多年後如果想要重溫這本書的重點,閱讀自己的讀書心得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第五個步驟,是「建立/充實自己的書櫃」。人類的所有文化產書,都可以用「歷史」這種架構分類整理。誰在哪個年代哪個文明體系

尊重當地文化?

「文化」這個詞的內涵超級廣泛。每個文化裡面都各自有高貴美好的、與卑鄙齷齪的部分。輕言批判哪個文化高、哪個文化低是一件很自大很危險的事情。 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應該鄉愿地「尊重當地文化」。 如果當地文化就是把人民當成奴隸進行殘酷的奴役,我們該不該這樣的文化? 如果當地的文化就是把女人當成比畜生還不如的玩意,甚至存在著「弟弟與更高種姓的女人通姦,姊姊就必須被輪暴」這樣的刑罰,我們該不該尊重這樣的文化? 文化的改變,尤其是政治文化的改變,理論上當然最好是由下而上、循序漸進地。如果外力試圖藉由強力摧毀原有的政治秩序來建立新的政治文化,只會帶來另外一場災難;究竟是新的災難可怕還是原有的災難可怕?因為都太可怕了,實在很難比較。 更別提,那些所謂「外力」總是帶有私心,重點在於在他國培植聽命於己的魁儡政權罷了。 結論是:外力~~不管是武力、還是政治力~~的剪裁接枝,都是極端危險的事情。電影與教育才是最棒的武器。電影就是說故事,藉由故事讓人們思考;教育則是讓人們更善於思考。有了故事與教育,每一個文化才能有吸收其他文化養分、讓自己文化更好的可能。 延伸閱讀: 性別觀察:我是輪暴受害者,我為了對抗世界活下來

人類的愚蠢

圖片
人類的愚蠢是很驚人的。 一國兩制?美國那樣子相對崇尚自由的聯邦國家,總也得有些事情必須「一國」、不容兩制。況且一黨專政的中國? 中國怎麼可能讓香港維持一國兩制?這當然不可能啊!五十年不變?真要到了第五十年以後才開始變?那時候怎麼變?屆時要如何與不自由不民主的中國接軌變成真正的「一國一制」?當然必須遠在五十年屆滿之前就先動手啊! 況且,這五十年間,中國各省眼看著彈丸之地的中國香港都可以自由民主,難道中國廣東、中國四川、中國遼寧.......這麼多省,每個省的資源都足以自立為國,各省的人民不會想要爭取自由獨立嗎?那中國共產黨還要不要一黨專政啊? 五十年不變?這種鬼話你也信?說這種鬼話的人固然陰狠,相信這種鬼話的人難道不愚蠢? 是說,咱們就別嘲笑香港人了。咱們台灣人推崇先總統 蔣公、擁抱中國國民黨、相信九二共識多少年了?台灣人怎麼會有資格笑話香港人?

蘇格拉底之死

圖片
蘇格拉底怎麼死的?根據維基百科說,是因為「不敬神」的罪名而被判處死刑。據說他的學生要幫助他逃獄,可是他老兄拒絕了。平靜地喝下毒液自殺。 對於這個事情,最近,我忽然有了一種全新的看法:喝下毒液的時候,或許蘇格拉底是一種「終於可以解脫了」的心境。 蘇格拉底這麼聰明,又這麼喜歡思考,他當然會發現人世間這麼多的荒謬、愚蠢、殘忍......。各種讓人精神錯亂的事情,這個世界竟然如此的理所當然。偏偏這些荒謬愚蠢殘忍又不是憑他一己之力可以扭轉的。 這樣子活著,實在是太痛苦了。另一方面,不管他再聰明,生與死的謎團不是憑著邏輯思辨就可以的解開的,所以似乎也不應該輕易自殺。 總之,就是一種糾結的心情:活著太痛苦,但是似乎又不應該輕易言死。現在既然被判處死刑,那正好,瀟灑的自殺是一種最完美的解脫。

有這麼一回事?不是吧?

圖片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每次一看到別人的貼文,就會傾向於懷疑「真的是這樣嗎?」,然後像找碴似的,故意在心底和那則貼文唱反調;有時候想著想著,果然發現那則貼文的邏輯有問題;有時候想著想著,發現這樣的邏輯我還真是挑不出毛病。 這種找碴的習慣之深,有時候甚至會忽然驚覺~~「咦,可是這個人的看法和我一樣啊!」。 看起來很白痴、很無聊。但是我喜歡這樣的自己。對所有人的說法~~包括我自己的說法~~都永遠存疑。永遠準備好自己打臉自己的勇氣。

媒體以立場區分敵我 是自投獨裁者羅網(原標題:價值與立場)

有關中國國民黨主席會見中國領導人一事,台灣有三家媒體突遭中國取消採訪資格。許多人對於這些媒體~尤其是其中的新興媒體~賀辭不斷,恭喜其「受到中國認證為『反中』媒體」、笑說「這些媒體應該感謝中國為其宣傳」。誠然,台灣的部分媒體新聞報導之扭曲、觀點之偏頗已經到了讓人鄙夷的地步;所幸仍有部分媒體能夠站穩立場、不對威權力量屈膝,這當然是民眾之福、可喜可賀之事。 須知,媒體不可能沒有立場、更必須有立場。新聞事件何止萬千?要採訪哪個人?不要報導哪一條?要凸顯哪一件?從新聞議題的設定到用字遣詞的隱性褒貶,在在都反映出媒體的立場!媒體哪裡可能沒有立場? 但是,立場不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才是!比如說,同樣是站在「反中」的立場,其核心價值是「復興中華民族、反對中共威權」的大中華統一思想?還是強調「擁護普世價值、堅持台灣主權」的獨立尊嚴? 但是部分台灣民眾不習慣檢視核心價值,只在乎區分立場,並且直覺地以立場區分敵我:站在我這邊的就是對的,站在對面的當然就是錯的;「朋友的朋友自然就是朋友」,「敵人的敵人想必就是朋友」。 以立場來區分敵我的結果,就是自投獨裁者的羅網~~比如說,獨裁者在打擊對象中安插一個苦主,我們就把所有的苦主當成了朋友。 究竟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在個人的層次,疏於檢視核心價值的人,就是最容易被獨裁者因勢利導而不自知的敵人;在媒體的層次,「對於真相的探求因為對象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程度的揭露」、「對於事件的評論因為對象的不同而採取不同邏輯的分析」的媒體,就是真正有毒的媒體。在這個新興媒體如雨後春筍的時代,身為閱聽大眾的你我,豈可不慎乎? 本文刊載於 2016-11-04-上報

關於制服的模擬聲明

「有關本校制服出現在蔡依林小姐新歌MV一事引起各方關注,我們鄭重發出聲明如下: 蔡小姐身為流行樂壇指標性藝人,願意在流行音樂注入對校園學子的關懷思維,自然是所有教育界人士所樂見。 在蔡小姐的MV中,霸凌者穿著本校的制服,讓部分的本校學生、家長、老師同仁乃至於校友覺得似乎有損校譽,我們在此要特別強調:多年來本校始終致力於給為學梓打造更美好的學習環境,這其中當然包括『防制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雖然我們如此努力,但是我們也清楚知道,在我們努力所不能企及的某些場域、在某個陽光照不到的角落,一定還有幽微的哭泣,需要我們用心聆聽。 所有關心本校校譽的朋友們,請放心。我們的努力從來不曾稍歇;校譽因努力而卓著,從來不會因誤會而減損。況且表演只是表演,我們的校譽不會因為成為某隻MV的演出服裝而受傷。 在此同時,表演不只是表演,它真實地提醒著所有教育從業人員我們的任重道遠。我們感謝蔡小姐的MV讓這個社會再度聚焦於校園霸凌這個重要的議題,我們也了解蔡小姐在青少年朋友的心目中有著動見觀瞻的影響力。也因此,我們誠心邀請蔡小姐擔任本校的『校園祥和大使』,在每一個可能的場合與我們一起合作,一起消彌校園霸凌、打造更祥和的學習環境。」 在蔡依林的MV引起社會關注之後,如果中山女高的反應不是「要求蔡依林道歉」,而是發出上面這樣的一篇聲明,輿論會有怎樣反應?對於校園霸凌的防治會有怎樣的正面影響? 可惜,並不是。警察執勤時被砍傷,部分民眾群情激憤,認為警察的尊嚴受損;同性戀可望享受平權婚姻,宗教界人士認為這個人類將因此滅絕。就算我們不在乎自己是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我們總要懂得計算利弊得失。為了被砍傷的警察同僚而包圍地院真的可以討回警察的尊嚴嗎?壓迫同性戀的人權真的可以展現宗教大愛嗎?逼迫歌手把MV裡面的制服打上馬賽克之後,學校的制服就會發出聖潔的光芒了嗎? 一個本來可以提升學校聲譽的大好機會,就這麼白白喪失了啊! 本文刊載於 2016-11-07-蘋果日報電子報論壇

探求本質的必要

分析事情,我喜歡問自己「事情的本質是什麼」。要看穿「事情的本質」當然沒有這麼容易,但是我們總要不斷地練習。越是能夠精準掌握本質,才越能夠化繁為簡地掌握核心、才越能夠看穿善意的謊言或是惡意的鬼話。 比如說,政治牽涉到資源的分配;不管是閱讀外在的歷史、還是審視自我的內心深處,我們都很容易確知「人為財死」、「權力是最好的春藥」;那麼,說「政治的本質是鬥爭」哪裡有什麼好意外? 每一種制度下都存在著強者與弱者的鬥爭,而且每一種遊戲規則都會有漏洞,所以永遠會有強者善於鑽遊戲規則的漏洞、設法當上偏心的裁判、甚至成為遊戲規則的制定者。 也因此,「理想的政治制度」永遠只存在於理想之中,而且這樣的「理想制度」尚且須要不斷跟著人類生產、消費與戰爭的方式而與時俱進。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人性」~~同時包含著美好與醜陋、無私與貪婪的人性。除非某一天生物科技強大到改變了人性,「貪」「懶」「懼」這些驅動人類文明演進的基本人性通通消失,那麼「人」也不再是「人」。只要人性存在,制度的演進就不會休止。 或許再過三十年,當人類社會進入超高齡社會、而且半數以上的工作職缺被機器人取代的時候,高科技時代的人類會試圖(也必須)進入一個高科技共產主義時代~~因為機器人的高效率產能維持了人類的物質生活,於是半數以上的人找不到工作、也不須工作,靠著國家無條件發放的生活費過日子的人們只須在自己的志業上燃燒生命,用另外一種看似無償的方式為社會做出貢獻……。當這天來臨的時候,人類擁抱共產主義成為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民主制度、所謂的「財產權的保障」究竟代表了什麼意義、能夠為人類社會帶來怎樣的福祉,都勢必要重新審視。誰能確定這一天不會真的到來呢? 簡單兩句話:「政治的本質是鬥爭」,「人性的本質是貪婪」。當我們理解了這兩個本質之後,我們怎麼會相信法蘭西斯.福山所說的「民主制度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更別提,我們怎麼會非要見到中國對香港撕破了一國兩制的假面之後,才驚覺原來中國的承諾不可信? 人類歷史都幾千年了,關於威權政體的本質,難道我們還看不清嗎?

趨勢:怎樣的工作不容易被淘汰

圖片
關於未來的趨勢。怎樣的事情才能不容易被淘汰? 當然是第一象限的事情。越是右邊的工作,越不容易被機器搶走;越是上面的工作,越是不容易被其他人搶走。 我們總是和他人競爭工作。其實競爭壓力最大的來源不是別人,而是潮流。一百多年前人類必須和機器比賽體力甚至技能,現在我們甚至必須和資訊科技比賽腦力。只想要贏過別人卻忽略潮流的人,很容易就被潮流淹沒。看清了趨勢未必就有能力卡對位置;至於看不清趨勢、不想看趨勢的人,除非運氣好,否則注定只能卡到爛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