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0的文章

好工具,不用嗎?

圖片
之一。稱讚工具,不等於認同價值 「刀子鋒利與否」是一回事,「拿刀子來幹什麼」是另一回事。刀子是工具,「拿來幹什麼才對」是價值判斷。當我稱讚殺人犯使用刀子好鋒利的時候,當然並不表示我認同殺人犯的罪行。 之二。統戰是一種工具 共產黨愛用的「統戰」,就是一把非常鋒利的刀。 過去我也曾經誤以為人們口中的「中共的統戰」,指的是「中國因為想要統一台灣,所發起的各種戰爭」。其實,所謂的統戰是「統一戰線,簡稱統戰,是一種由共產主義者(或其他)採用的政治鬥爭方式,指聯合不同政治團體及社會各界的力量,為同一政治目的而共同奮鬥,其基礎理論由第三國際確立。通過統一戰線,共產黨人得以聯合不同的工農階級,推翻敵對的資本主義勢力。」維基百科這麼解釋。 如果覺得這樣的解釋太文言文,那就更白話一點的說,這就是一種「策略工具」,只要善用這套犀利工具,就能無往不利。 那麼「統戰」這套工具的內容是什麼呢?借用張國城教授臉書上貼文的說明,就是「依附、團結、拉攏、打擊」。以下就用我自己的話,去說明這四招分別有什麼眉角。 之三。依附 所謂依附。如果你弱小、孤單,當然不足以自保;那麼就要找個可以依附的對象,確保自己的安全。愛嗑藥的小弟,就不可能會笨到去早一個痛恨吸毒的老派黑道去跟。同樣是「找老大」,當然要找一個與自己理念價值相對最接近的老大去跟。混幫派如此,政黨也是如此。 也因此,確認一個政黨的價值理念、或是確定該黨創黨人的價值理念,絕對不是什麼「打高空」的無聊舉動。你我都知道「理念」常常是用來騙人的;但進一步說,「這個政黨是在用哪一套騙人」?如果說民主政黨是在用「主權在民,人民才安心」的理念在騙人,那麼獨裁政黨則是在用「主權在我,你們就可以放心」的理念在騙人;請問哪一種理念更容易產生瘋狂的獨裁者?可能導致更可怕的悲劇? 那麼,你還敢說「價值理念不重要」? 之四。團結 所謂團結。當弱小的你成為團體的一份子之後,你不再是孤單一人;這時候,講究「團結」,絕對有利於自己站穩腳步。這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的「團結」,是「一個組織之中的大家齊心合力」;這個組織或許是幫派、或許是政黨、或許是一個國家.....總之不管。 一個組織要團結?當然很好,但是「要團結在什麼之下」呢? 在一個組織之中,總有「最終目的」、「主要目標」、「次要目標」、「階段目標」、「實現目標

五分十分四十分

圖片
之一 假設說真的有一個理想國,人民安居樂業、政府服務人民、政治人物無比謙卑、人們自身也充分理解人權啊、隱私啊的重要性......諸如此類的。假設這樣算是一百分的國度。 先不要說「滿分」;能及格就已經難以想像的天堂了。 在現實世界中,先不要說及格了;當全世界各國都還只有十分、五分、甚至零分鴨蛋的時候,如果有個A國家能夠獨步全球二十分,也就很了不起了。 這個「獨步全球」也不需要是「持續進步」、「始終領先」。比如說當全世界的水平都還在十分的時候,假設有個B國家在最近的五十年內突飛猛進、已經從十五分進步到二十五分了,而那個二十分的A國家,雖然沒什麼長進,但是好歹A也已經在二十分的狀態下維持了一百年了。 在A國家裡,既然已經有那麼多個世代的人民活在二十分的狀態下,那麼,A國家中的20分的那些人們,再怎麼說,總是比那些五分、十分維持了幾百年的CDE國家的人民值得期待吧?他們至少應該會比較知道能重視進步價值、講道理吧? 之二 大家都知道,這個世界上充滿了殘忍愚昧。美國在憲法上寫什麼「人皆生而平等」的時候,美國還在蓄奴呢!後來林肯率領美國打了一場內戰,這當然是一件偉大的事情。光從這件事情上面來講,美國夠先進。在全世界都還五分十分的時候,他冒著國家分裂的危險,衝向二十分。 可是這事情當然還沒完。美國黑人爭取人權的斑斑血淚,你看看馬丁路德金恩的故事。用生命血淚去抗爭,慢慢的,黑人的人權總算進步了,來到四十分了;至少不用擔心隨時被3K黨給吊死、至少搭公車時不用讓座給白人了。 可是這事情還是沒完。各種政治上、經濟制度上、文化上的歧視,還是沒完沒了,還在努力抗爭中。但總是在一點一滴進步中,連芭比娃娃都因為各種理由(不管是市場經濟的問題,還是政治正確的問題)而推出各種膚色款式。 在我的理解中,美國就是那個四十分的國家。沒錯,「或許」有些國家在最近五十年已經入陸續達五十分的成就(雖然我其實不確定有多少國家真的已經跨過五十分的門檻),但是怎麼說這兩百年以來,美國總還算是努力向前、而且在最近五十年內都還算是前段班的學生。 當我稱讚美國的時候,按照慣例一定會有人出言譏諷「美式人權?你看看美國如何入侵伊拉克」、「你自己去看看關塔那摩監獄」之類的。 請注意:我從頭到尾在說的,本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在說的是「美國相對比較好」,不是「美國好棒棒一百分

讀書心得-《國家的決斷》之~讓人燒腦的「台灣定位未定論」

圖片
認真地把本書的第一、第二章反覆讀了三、四遍。畫記眉批得密密麻麻。這真的是營養含量的一本書,值得反覆細讀。 光是這兩章的讀書心得就不少;只能一點一點慢慢寫。 之一  關於「台灣地位未定論」。 國際的慣例是:打仗之後,要投降,總得要簽訂和約,戰爭才算真正有個了結。這個應該沒有爭議。戰敗國既然戰敗了,當然也只好盡力談判之後,乖乖簽字。關於這些國際慣例,應該也沒有爭議。 二次戰後,戰勝的盟軍與日本簽訂的是1952年的《舊金山條約》;而中國?那時中國正在內戰,二戰中那個在中國戰場上對日抗戰中的蔣政權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被中共趕到台灣島上。打贏中國內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當然想要成為繼承中國的法統。因為事情真是太敏感了,總之弄了一陣子之後,解決的方法是「中華民國沒有在《舊金山和約》上簽字,而是在《中日和約》上,由中華民國與日本簽和約」。 大家也都知道,甲午戰爭後,據說「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台灣在馬關條約中被中國(大清帝國)割讓給日本,從此台灣人變成日本人。既然中華民國在二戰中躋身世界列強,然後又在中國內戰中「轉戰千里」播遷來台,而且盟軍也都沒有反對蔣政權的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落腳,中華民國也就真的在實質上統治了台灣澎湖~~那麼,是不是應該要求戰敗的日本在和約上「表示一下」? 可是,沒有。 當初在由盟軍與日本在1951年9月8日簽訂的《舊金山合約》中,日本只有明白表示「日本政府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 1952年4月28日的《中日和約》是中華民國與日本簽訂的。和約裡面完全沒有提到「把台灣澎湖割讓給中華民國」之類的字眼,只有在第十條說「就本約而言,中華民國國民,應認為包括依照中華民國在台灣及澎湖所已施行,或將來可能施行之法律規章而具有中國國籍之一切台灣及澎湖居民......」。 在我的理解中,中日和約第十條的白話意思就是說,「我日本沒有說台灣澎湖屬於誰,但是我認為中華民國國民,包括了台灣人和澎湖人」。無怪乎張國城教授認為「《中日和約》有將台灣交給中華民國嗎?.......筆者認為日本的態度是『默認』或『不挑戰』」 有趣的地方在於:事後,各方的態度。 中華民國政府說:根據二戰結束前的開羅宣言與菠次坦宣言,中美英蘇都說好戰後台灣澎湖是中國的;而且日本在戰敗後簽的降伏文書也說日本會忠實執行菠次坦宣言的各項條款

航權談判問題?油權談判問題?

我不理解,所謂的「華航如果改名,會造成航權談判的困難」指的到底是「法律上的問題」、「獲利上的問題」、「國際政治上的問題」還是「中華民國台灣」國的國內政治的問題? 法律上的問題?有規定「因為你叫吳OO/因為你不叫陳XX,所以你可以/不可以買腳踏車」這種事情嗎?應該沒有吧?!長榮航空名字裡沒有china,怎麼也是可以到處飛? 獲利上的問題?這有可能。比如說中國要找你台灣的碴,所以只要台灣膽敢「去中國化」地「飛去中國班機上,把china給抹去」,中國就不讓你賺這條航權? 在經濟上與交通便利上,那也沒啥不好啊!那些有在飛中國的長榮航空什麼的一定樂壞了,不是嗎? 在台灣的主權彰顯上,該怎麼改就怎麼改,不是嗎? 怎麼,難道怕「國際政治問題」?現在全世界都景仰台灣的防疫成績、也垂涎台灣的醫療口罩,不趁現在改,你要趁什麼時候改? 除非,是因為「國內政治」的問題~~因為種種不可言說的國內政治理由,所以只能說說,不能真的去做? 還有,更重要的是,放著台灣一堆「中國石油公司」之類的官方/準官方企業不改名,又是怎麼一回事? 飛上天空、飛去外國的中華航空改名了之後,歐洲人搭著「台灣航空」飛來台灣之後,結果發現到處都是「中國石油公司」的加油站?請問那會是一種怎樣的「台灣之光」? 還是,又要說「這是油權談判問題」,所以不能隨便改?

美國停止對WHO金援

關於川普停止美國政府對WHO金援一事。那當然不是我管得到的事情;我評論那個事情已經不是狗吠火車、而是實在是狗吠火星了。 但我還是想吠一下;單純藉此來理清自己的思路。 客觀事實一,是:在經費方面,美國對世界衛生組織的是各國之冠。客觀事實二,是:依照歷年的營運費用與結餘款項來看,除非其他的金主也因為美國的停止贊助而跟著停止,否則,如果單單只是少了美國政府這筆捐款,WHO仍有結餘,並不會因此倒店關門。 所以我就不懂啦! 第一,既然你美國捐這麼多錢,尚且無法掌握WHO,又憑什麼覺得可以藉由「停止美國的捐款」這種方法,來威脅WHO、要求WHO改善現狀的諸多不合理之處? 第二,你美國就這麼有把握把各大金主一起帶出場嗎?恐怕沒有吧!?如果依照這一兩天的新聞來看,事實上各大金主也沒有真的就要被川普帶出場啊! 第三,中國用了「某些手段」讓世界衛生組織WHO幾乎變成了中國衛生組織CHO,你美國明明有各種的情報網、各種的檯面上檯面下的武器,結果你竟然玩輸中國?那也就算了;不好好去痛定思痛,把那些「玩輸中國的地方給扭轉回來」,反而是像小朋友那樣氣呼呼地「那我不玩了!我自己玩!」~~然後還揪不到其他的玩家?這是在搞笑嗎? 第四,我不知道WHO的實際運作;再怎麼說,至少,不管世界衛生組織再怎麼腐敗,至少在名義上,它總是「替全世界的病人/可憐人在努力」的一個國際組織;也就是說,那些病人/可憐人在實務上,不但是WHO的募款招牌,也是WHO被攻擊時候的人肉盾牌~~「你要讓WHO倒台?難道你要看那些病人立刻病死嗎?有本事你就進來改善這個組織啊!你說不玩就不玩?你是小朋友嗎?」 第五,你美國再成立 WHO 2.0?好啊!大家也樂觀其成啊!可是你美國有辦法讓他們無縫接軌嗎?在這兩個新舊組織抗衡搶資源/青黃不接/分工不明/責任不清的混亂期,萬一什麼伊波拉病毒從非洲叢林裡面死灰復燃地擴散到全世界了,那筆帳要算誰的?美國的? 川普有著種種糟糕,那是舉世皆知的事情;川普(至少在表面上)出重拳打擊中國,則是我所樂見的。眼看著川普下這好大一盤棋,我實在看不知來這步「停止對WHO捐款」到底高明在哪裡。

美麗新世界

之一 先不管這次的武漢肺炎病毒並不是不是「純天然」;客觀的事實之一是:這樣的病毒可以帶來天翻地覆的毀滅與改變。 客觀事實二,是:因為生物科技的突飛猛進,在當代,這種武器的製造成本極為低廉。所有那些毫不畏死、只求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恐怖份子」或是「流氓國家」都會愛死這種武器。進步的科技讓人們輕易打造出廉價、便利且效果宏大的有機鑰匙,輕易即可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於是我們可以推論出一個結論:接下來的幾十年,這種生化攻擊勢必層出不窮。所謂的層出不窮;不用多,每三年來一次,帶來的經濟寒冬就足以讓整個地球進入小冰河期。 之二 但是人們必須設法活下去,所以當然會想辦法因應。不是說這些辦法可以有效地消滅那些風險,而是至少總要「盡人事」、「能減災一分是一分」。於是我們可能會看見這樣的場景: 要去海外旅行?可以,不過吼,出境前,或是入境後,各自都要隔離十四天,才能入出國境。除非你是因為國安/緊急醫療等特殊原因,否則,不管你再十萬火急,你的火都得依照不同條件打折成二五八萬。 要工作?可以,不過吼,要檢附抗體、抗原的相關檢驗;符合若干條件的人,才可以擔任某種工作;比如說要擔任醫護人員,必須如何如何,符合最高等級的安全;要進入台積電這種戰略性的高端產業,必須如何如何;擔任教師者,必須符合若干條件......。總之,人就是會分成三六九等。 所有的行業,都必須依照接觸人群「數量」的多寡、以及接觸對象「質量」的高低,區分「重不重要」;然後搭配生物檢測與資訊追蹤(比如用手機追蹤你是否最近和高風險族群接觸),來決定你是否「乾淨」。 當警報響起,該管制的立刻高度管制、該保護的立即嚴密保護;重要且安全的人可以繼續執行日常工作,重要但不安全的人必須立刻被隔離,不安全也不重要的嚴格居家隔離管制;不重要但安全的人可以繼續上街,以維持最低社會經濟的流動。 當然,和戰略、醫療、高度機敏產業的專業人士與政府重要決策層級人員,受到最高度的保護,也必須受到最高度的管制。 人權的定義,從隱私權的定義到監控的合理規範、從數位獨裁到公民抗命......所有的定義都要改寫。 歡迎來到美麗新世界。 之三 沒有人會喜歡這種世界。尤其那些本來是老大的人,更不喜歡這種被隨便一個毛頭小子就拿槍搞得天翻地覆、甚至自己一不小心就被小鬼給噴掉的不安全感。 於是老大們勢必會出手。首先是

讀書心得-《國家的決斷》之~各自的盤算-1

圖片
讀《國家的決斷》第一章的時候,「門檻」就出現了;進入第二章的時候,門檻更明顯。 所謂「門檻」,指的是「這明明就是一本枯燥的書,寫了一大堆的歷史,到底是好看在哪裡?」,於是翻了幾頁就想要放棄閱讀的困惑。 在我看來,有兩種心態可以幫助讀者跨過這道門檻。 其ㄧ,如果你對於台灣、中華民國、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之間乃至於日本、英國等國各種錯綜複雜的國際政治互動,到底是「如何互動」、「對台灣產生怎樣的影響」、「台灣可以從中獲得哪些經驗」、「現在台灣要如何保護自己」、未來局勢可能會如何演變」這些問題迫切地想要了解,那麼你就會興致盎然地讀下去。因為這本書光是在「史實的記載」上,對於多數像我這種對歷史缺乏瞭解的人而言,這本書是一本大補丸。 其二,不只是要讀書中的「歷史資料」、「對歷史的分析」,更要試著去讀出「事情的本質」。哪怕你對於歷史沒有興趣,「歷史資料」、「對歷史的分析」實在沒有興趣,但是只要能夠在閱讀過的過程去思考「事情的本質」,那真的會是一件非常非常有趣並且實用的練習,幫助你開啟更寬廣、更清晰的思維理路。 這樣講很抽象。以下就拿我自己當例子,說說我在閱讀第一、第二章後,所體悟到的心得/祕技/原理原則。 關於「要如何創造對我有利的局面」的方法原則來舉例。先說我得到了哪些心法,然後再說明這些心法究竟是從怎樣的事實案例中體悟而來的。 關於心法: 1.先獲致實質效果,再講究正式名義。 2.制度性活動的效果,遠比特殊性的效果好。 3.例行性活動的效果,遠比專案性的效果好。 4.要因勢利導,借力使力。 5.挑對談判籌碼,讓你上天堂。 6.常設組織的重要性。 7.用空虛的承諾換取明確的要求。 8.先造成堅實的既定事實,再從該既定事實之上繼續創造對我有利的條件。 不管是關心政治的人想要看懂政治,還是社會人士在江湖走跳需要解決社會事,這些心法可以讓你有更多元的步數去觀察事情、處理困難。但光是這樣寫出八點心法略嫌抽象,難以體會,更別說是活學活用了。所以接下來聊聊我到底是從怎樣的故事中領悟出這八個心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因為種種原因,總之蔣介石代表的中華民國的國民政府取得了對台灣的統治權,可是緊接著1949年蔣介石在國共內戰中失敗,弄丟了中國大陸偌大的領土而千里轉進、播遷來台,而中國共產黨也在同年建政。蔣介石與毛澤東各自都

讀書心得-《國家的決斷》之「前言」

圖片
在台灣,質疑「台灣到底是不是一個國家」是一種很敏感、「兩面不討好」的事情。那麼換個問法好了~~請問:「你覺得台灣是一個正常的國家嗎」以及「你覺得是/不是,就真的是或不是了嗎」? 「你覺得是一個正常的國家嗎」?「我覺得」「不是」。以今日台灣的領土地小、人口多寡、經濟實力乃至於軍事實力,怎麼可能會無法加入各種國際組織?怎麼可能會全世界九成以上的國家都不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 「那是因為中共的打壓啊!」如果你這樣回答我。沒錯,但是這個答案只說明了「台灣為何始終是一個不正常的國家」,並沒有辦法證明「台灣是一個正常的國家」。 要不然,古巴、伊拉克不是也被美國制裁打壓了多少年?為什麼他們就能享有國家的地位? 到底,「享有國家的地位」有什麼重要性?積極地說,可以對台灣人帶來什麼實質的好處?消極地檢討,「不在意自己的國家地位」到底會對台灣人帶來什麼嚴重的負面影響?張國城教授在本書的前言有深入淺出的精要剖析。 「要言不煩」是必須的~畢竟囉哩囉嗦一大串的話,又有誰會想要仔細聽呢? 但是當你用三言兩語說明一個重要觀念的時候,你又要用什麼來回應我可能會有的質疑?你要如何讓我深刻地在邏輯上理解而確信、在情緒上被感動而認同? 答案是「證」與「論」。「證」就是拿出客觀的歷史史實,論就是用符合邏輯的分析去解釋歷史。經過這樣的論與證,你才會恍然大悟,發現原來多少年來自己活在怎樣的政治謊言中、又用怎樣經不起客觀事實與基礎邏輯去檢視的「我覺得」在理解政治、在蓋選票、結果選出了一堆讓自己悔不當初的政客小丑。 關於《國家的決斷》這本書的「前言」,我想要摘錄分享一些我覺得極為重要的觀點。 之一 「台灣人通常將國家擬人化。事實上,......國家的決策幾乎都受到三個重要的決策模型--理性決策模型、組織行為模型和政府政治模型--的影響。」 「台灣人對國際關係的現實有許許多多認識謬誤,因此導致了許多謬論。這些謬誤的產生,最大原因就是對國際關係的原理原則、其他國家的決策邏輯、以及對台灣有影響的重大國際事件不夠瞭解,甚至是完全不了解,或者是有所了解,但是解讀有所偏差。這些原因多半來自於台灣過去的政治氛圍,使得許多事實及背後的原因不能被太多人知道;或是因為台灣特殊的國際地位,以至於對於外交和國際事務需要產生特定的台式定義,以免激起民眾對當局政策的質疑;要不然就是出於無奈或

「文章養分之多寡」,與「作者用心之高下」

關於政論寫作。這六年來寫了幾百篇、更讀了數千篇的媒體政論文章後,我有一些心得,關於「一篇文章養分的高低」,還有「作者用心之高下」。 之一。關於「一篇文章養分的高低」。 最高等級的,是能夠深入淺出地說出少見的觀點,而且論述堅實,無可辯駁。 第二等(但依舊是水準極高)的文章,是作者深入淺出也旁徵博引、鑑古知今地,拿著過去的歷史來借鏡、對照、分析、然後推論。 第三等的文章,則是說一些「廢話般的空話」,比如說在武漢肺炎肆虐、全世界各國天翻地覆,為了應付這種極端情形,而推出各種極端的行政措施後,寫出一些政論文章,如「人權不是不重要,但是因為人命關天,所以適度的暫時犧牲人權,是無可避免的」,或是「人命關天固然重要,但是如果退守了基本的人權法治底線,人民的隱私自由基本人權將萬劫不復」。 這些話都是很對的、但也都是打高空。「雖然A....但是B」這種文句,只要把A和B的位置對調一下,就可以分別寫出完全不同立場的兩種論述! 這種用公式寫出來文章真的有價值嗎?公式如下:在文章開頭略述一下事件的梗概,接著引述一下想要批評的「對方論述」,然後加上一段「雖然A,但是B」,最後再文章末段來一段「不左不右」的「中立客觀抒情文」,例如「在這種時代,A很重要,B也不能偏廢,只有人們齊心合力,才能兼顧AB」這種廢話,就可以是一篇用來投稿的文章。 像這樣的文章,如果沒有說出具體的意見、也沒有佐以具體的論證內容、更沒有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那麼那種文章到底有什麼閱讀的價值? 之二。關於「一位作者用心之高下」 一個最靈驗的判斷指標是:是不是「總是」站在主流風向上打順風球。 敢逆風說話不一定就是有見識。你看某些在台灣的統派,雖然在台灣已經是極小眾了,還是一樣堅持逆風發言,但是正常人不會去掘他們「有見識」~~因為他們那種「乖乖被統才是對台灣最好的選擇」的立論真的就是破綻百出,荒謬到可笑。 打順風球不一定就是沒骨氣。比如說關於同婚議題,因為時代的洗禮,(至少在網路上)主流聲音必然就是「尊重同志」,如果你要我寫文,我當然也是寫出「尊重同志」的論點,我總不可能因為要標新立異或是顯露風骨,所以就故意違背我自己的價值觀、故意唱反調痛批「同志婚姻的毀壞倫常」吧? 但是,文章的重點都是在但是之後~~如果有人「總是」站在大順風處、總是彈著一些早就已經是主流到不能更主流的主調,那麼

入戲太深

之一 其實我也不是不懂得安慰自己。 比如說,直到今天,歐美還一堆專家在討論「該不該戴口罩」,乃至於川普打臉自己國家的專家,說「戴口罩不是強制;我不會戴」。 在這種時候,這樣一想,就覺得自己真是好狗運。至少目前不是馬英九那種「不在第一時間把口罩送給中國,真沒人性」、柯文哲那種「口罩生產線是盲目擴產」、或是周錫瑋那種「口罩不足,進口就好了」的貨色。 至於韓國瑜,嗯,算了;不敢想。 之二 沒有人說「口罩萬能」。 客觀的事實是,口罩「至少」「確實可以減少」飛沫傳染。而飛沫傳染早就證實是武漢肺炎的重要傳染途徑。 光是這樣,還不夠嗎? 之三 香港人的反送中還在持續。雖然我很久沒有在臉書上貼與香港相關的文,但其實我默默讀著臉友的貼文。 我在猜,多數之中的香港人,沒有想過自己竟然有這麼一天,必須這麼悲壯地拿自己的性命,去以卵擊石、愚公移山地去面對酷刑,只為了爭基本的自由。 那不是電影裡面才有的情節嗎?我只是一個平凡人,我只是想要平凡地活下去,為了生計、為了婚姻、為了子女而白頭一輩子而已啊! 那些悲壯蒼涼,不是應該只是電影情節嗎?怎麼我就真的碰上了?怎麼我就變成了劇中的一角了? 我這麼猜想著香港朋友的感受,因為我自己也有類似的感受。中國國民黨對台灣的毒害難道還少了嗎?中國國民黨推出的那種韓國瑜、泛藍的那種宋楚瑜郭台銘、白裡透紅的那種柯文哲能投嗎?台灣人犯傻了嗎?香港反送中血淋淋的慘劇示範著傾中的下場大家看不見嗎? 那麼努力寫文在狗吠火車,寫到幾乎要憂鬱症,怎麼自己變成了憂國憂民的亂世作家了?我只想要寫寫情色小說滿足意淫、寫寫文青散文賣弄文筆啊! 然後怎麼搞的,「亡國感」的亡國戲碼不過「暫時下檔」一個月,緊接著上映的卻是世界末日這種好萊塢才有的老梗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真的,有好多個清晨,一睜開眼,我就想到了我所身處的世界,然後我都覺得自己應該還是在夢裡;我只是入戲太深地沈浸在電影裡。

螢光豬

圖片
之一 你有沒有想過,未來有一天,這個世界上可能會出現「螢光人」。 比如說,要消滅你維吾爾族人,就把你身體植入螢光基因,於是你的世世代代的子孫就等於受到永恆的詛咒。 首先你自己會發瘋;你的子嗣也永遠沒有替你報仇的可能。因為它就是一個那麼明顯的螢光人。他只剩下兩條路,一條是自殺,一條是成為新世代裡永遠的人形畜生,承受一切最殘忍的剝削,只求為了活命。 這不用「大規模普遍實施」;光是一開始「單點試行」,就足以產生絕對的威嚇能力。 你想逃,但是你絕無可能逃脫。因為你的臉就在發光。 之二 如果你覺得這實在太匪夷所思、太殘忍。那麼你有沒有看過中國國民黨的黑牢裡如何虐待囚犯? 倒也不是中國國民黨特別的喪心病狂,而是人性中普遍地就是存在那種黑暗因子,可以黑暗到不見天日。不然你看看中國中共、看看德國的納粹、看看美國的關塔那摩......。 之三 如果你還是覺得「那實在太殘忍了!不寒而慄!人神共憤!」的話,那麼,如果這樣的殘忍對「這個社會整體而言」有益呢? 比如說,五年後人類研發出了武漢肺炎的疫苗,凡是接種疫苗者,有七成五以上的人可以在三年之內免疫;但是到那時候全球有一成的人已經成為所謂的無症狀感染者,而且他們永久性地帶病毒並且維持傳播能力,就如同今日的B肝帶原者,只是傳染力與致死率不成比例地比B肝帶原者高出一千倍......。 那麼,應該把他們通通「標靶治療」地「永久隔離」?這太殘忍。 那麼,應該劃出一塊地,比如說菲律賓群島與台灣島,讓那幾億人去住在那一連串的島嶼上,一種「集中防疫」的概念,而且因為是離島,只要控制了船舶與飛機,就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病毒外傳的風險。至於菲律賓與台灣島上的「一般人」則是遠走他鄉? 這在實務上太困難、太複雜的工程。要挑哪個國家?挑哪塊土地?要如何維持當地的基本人權、治安與經濟?要如何賠償遠走他鄉者的損失?要走去哪一鄉?.....無數的問題太棘手。這難度太高了。 又或者,還是應該至少「仁慈」一點,在這些傳染者的身上「做記號」;不一定是「螢光」,也可能是一種「一看就可以立刻可與一般人區隔的生物特徵」,以確保疫情的「可防可控」「就好」?不然的話,人類隨時都可能出現另一波的全球大流行喔! 在這種情況下,「螢光豬」的概念,真的離人類很遠嗎? 之四 想像這些幹嘛?吃飽太閒? 先不要說武漢肺炎的

動盪時代中的趨勢產業

如果你是學生,你可能正在思考「未來我應該走哪種產業、學哪些東西,才比較不會失業」;如果你是上班族,你可能會思考「世界正在劇烈變動,想要投資理財的我,應該要押注哪種類股,才比較能夠賺錢」;如果你是這個社會裡面有重要話語權的人,你可能正在思考台灣前途「眼看大蕭條將至,有限的政府資源應該挹注在哪些產業上,才能確保國家最低限度的運作」。 事實上,這三個問題所探討的,其實都是同一件事情。關於「國家最低限度運作」所涉及的層面當然更廣,但是「思考的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 之一。變動加劇的世界 第一個客觀事實是:世界的變動會更劇烈。不管是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政治衝突、乃至於文明衝突、還有人類文明的內在矛盾,都會讓世界的動盪加劇。 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這不用多說。地球暖化、臭氧破洞、海洋垃圾、微粒塑膠、蜜蜂和雨林的大量消失、大量野生動物的持續滅絕......。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了。這些議題,隨便哪一件都可以演變成威脅人類生存的重大威脅。 政治衝突?這也不用多說。美國中國會不會衝突?美國伊朗會不會衝突?越南中國會不會衝突?.......簡單的說,因為各種政治經濟軍事權力的競爭,衝突是必然的。 至於文明的衝突。文明的一個重要核心是宗教信仰。當世界動盪加劇,人類自然會「分邊」,而,有著相近宗教信仰的人,當然更容易站在同一邊。於是不管雙方衝突的核心原因到底是什麼,最後都會因為宗教、以及以宗教為核心輻射延伸的所謂「文明的不同」而對立加劇。 至於「人類文明的內在矛盾」~比如說,人們渴望自由,然後以為資訊科技進步所帶來的資訊透明與迅速流動可以防衛自由,結果卻是讓包括民主政體之內的各種政府握有更強力的武器去監控人民。又比如說,人類以為基因工程可以減少疾病、帶來美麗新世界,實際上卻是一再地打破了生命的界線與倫理的規範,闖進一個過去可以託言「只有神才能掌控」 的未知領域,但是人類卻又寫不出自己的十誡。 之二。哪些產業 不用是什麼經濟專家,也可以大致了解:以人類今天的經濟規模而言,光靠第一、二級產業是,根本不可能維持今天的經濟水準的。 但是,在變動如此劇烈,而且會越來越劇烈的未來,人類面對氣候政治文明的大震盪,必然會產生經濟的大震盪;在經濟大震盪的時候,因為涉及國民基本生存所以政府必須全力確保的核心產業/因為能夠符合震盪環境所需所以特別容易活下去的核心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