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8的文章

大腦這種東西,之神奇

看了網路上的某些人的某些論點之後,我有了一個心得:大腦真是一種太神奇的東西了,難怪了解/被了解都如此困難。 歷史告訴我們,人類社會的演進歷程是這樣的:先是哲學家提出問題,然後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數百年的發酵/思辨之後,由政治家提出方案;然後再經過了幾年甚至幾十年,有某個政治人物取得了權力,然後再經過一群政客一番分贓與折衝之後,得到了一個新的平衡;如果幸運的話,人類的社會將會因此進步一點點。 在「根本道理」上,「一件事情必須要開放討論」,不然就可能會發生伽利略那樣的天才被關了一輩子的悲劇。這我完全理解。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可是,關於「公投的可能結果」是這麼接地氣的東西,適合用哲學這麼高的洲際飛彈高來高去嗎? 你以為大家都能理解什麼是公投嗎?都理解公投的效力嗎?至少我就不太理解。你以為大家都能有空去理解公投的主文內容嗎?至少我到今天為止還沒有認真讀過一遍什麼神聖婚姻法的主文內容(雖然目前只是在網路上一小撮人的熱烈討論)。 看看我這幾年寫了幾篇政治吠文?我這種政治狂都對於這些東西這麼陌生了。你以為大家(你該不會不知道,所謂的「大家」包括了學校畢業之後就幾乎從來不讀書、只看吳宗憲、追韓劇、聽《我是歌手》的那些人吧?你該不會不知道這樣的人在台灣有多多吧?)都能夠讀懂公投主文背後的嘲諷意義嗎?就算大家讀懂了,你都不擔心這樣的操作會造成什麼樣的反效果嗎?你都不怕大家被因勢利導牽著走?又或者有心操弄者敲釘轉腳把你釘封在棺材裡、活埋你嗎? 不會。不擔心。那些勇於挑戰主流價值、勇於對抗威權、擅長思辨、並且寫出許多好文的人,從非常高層次的哲學觀點,基於「一件事情如果不能開放討論,怎麼能夠確保自己是對的?」的原因,去提出這種爭議很大、反效果很大的、結果對千萬人影響至關重大的主張。 也難怪,我不了解某些人,正如同某些人永遠也無法了解我。因為大腦真的是種太神奇的東西了。 

大腦這種東西,之神奇

看了網路上的某些人的某些論點之後,我有了一個心得:大腦真是一種太神奇的東西了,難怪了解/被了解都如此困難。 歷史告訴我們,人類社會的演進歷程是這樣的:先是哲學家提出問題,然後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數百年的發酵/思辨之後,由政治家提出方案;然後再經過了幾年甚至幾十年,有某個政治人物取得了權力,然後再經過一群政客一番分贓與折衝之後,得到了一個新的平衡;如果幸運的話,人類的社會將會因此進步一點點。 在「根本道理」上,「一件事情必須要開放討論」,不然就可能會發生伽利略那樣的天才被關了一輩子的悲劇。這我完全理解。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可是,關於「公投的可能結果」是這麼接地氣的東西,適合用哲學這麼高的洲際飛彈高來高去嗎? 你以為大家都能理解什麼是公投嗎?都理解公投的效力嗎?至少我就不太理解。你以為大家都能有空去理解公投的主文內容嗎?至少我到今天為止還沒有認真讀過一遍什麼神聖婚姻法的主文內容(雖然目前只是在網路上一小撮人的熱烈討論)。 看看我這幾年寫了幾篇政治吠文?我這種政治狂都對於這些東西這麼陌生了。你以為大家(你該不會不知道,所謂的「大家」包括了學校畢業之後就幾乎從來不讀書、只看吳宗憲、追韓劇、聽《我是歌手》的那些人吧?你該不會不知道這樣的人在台灣有多多吧?)都能夠讀懂公投主文背後的嘲諷意義嗎?就算大家讀懂了,你都不擔心這樣的操作會造成什麼樣的反效果嗎?你都不怕大家被因勢利導牽著走?又或者有心操弄者敲釘轉角把你釘封在棺材裡、活埋你嗎? 不會。不擔心。那些勇於挑戰主流價值、勇於對抗威權、擅長思辨、並且寫出許多好文的人,從非常高層次的哲學觀點,基於「一件事情如果不能開放討論,怎麼能夠確保自己是對的?」的原因,去提出這種爭議很大、反效果很大的、結果對千萬人影響至關重大的主張。 也難怪,我不了解某些人,正如同某些人永遠也無法了解我。因為大腦真的是種太神奇的東西了。 

社運偶像

圖片
想像一下:某個爆乳素人出了一本「如何思考生命意義」的書,然後臉書上出現這樣一張照片:女作者端坐中間,兩旁各有男性一邊拿書一邊親女作者的臉頰。你覺得ok嗎? 德雷莎修女擁抱有著惡性傳染疾病的人,那是因為德雷莎修女有無私的愛,願意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受苦的人。所以她偉大。 有正確醫學常識的人知道愛滋病不會因為擁抱、握手而傳染,但是多數的人有這種錯誤的認知。所以當一個公眾人物公開擁抱愛滋病患者,有助於破除一般人的錯誤認知。所以這樣的擁抱是值得鼓勵的行為。 那麼,身為一個直男公眾人物在公開場合和男性親親,應該給予怎樣的評價呢? 如果我是一個異性戀的公眾人物。我是一個尊重同性戀的直男。異性戀可以在公開場合親親而不被歧視,同性戀當然也沒有理由不行。但是不論如何,我不會和男生親親,因為那不是我的性偏好嘛!我在公共場合和男性表演親親的意義是什麼?難道我應該藉由不尊重自己的自由意志與情感,來表示我尊重對方的自由意志與情感嗎?這是說不通的。 所謂見微知著。這的確是一件小事,但背後反映出來的是一個大關節。在我的認知裡,這樣的公共人物,雖然他的初心可能確實是有理想的,但是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淪為譁眾取寵的偶像,為了維持人氣而迎合主流價值,不太可能是個不斷深思、反思之後能夠堅持信仰、勇於當個烏鴉挑戰主流思想的人。 把自己當成偶像經營的人,其偶像包袱讓他很難批判自己。沒有勇氣批判自己的人,在面對自己的錯誤時,要不然就是死不認錯,要不然就是根本不覺有錯。 因為有用心經營,所以有機會成為偶像;一旦成為偶像之後卻又堅持部分的錯誤價值,豈能不讓部分覺青失望、讓部分覺青因為力挺與否而分化?這種能讓進步價值團體內耗的人,當然是黨國媒體願意大力捧紅的人選呀!有了黨國媒體的關注,當然更易竄紅呀! 這不是要特別針對哪個偶像的崩壞,而是想藉機強調:如果放棄思考、不在乎價值,我們都只能被黨國思想耍著玩,然後還自認自己是清醒的覺青。總之,在台灣人學會「重視核心價值」與「戒掉偶像崇拜」之前,這樣的套路還會不斷不斷地重複上演。 備註: 1.衡報導一下。關於「不讀書能去哪裡」那件爭議的時候,黃先生默默地撤掉了原文;「真想撕掉記者的記者證」時則在臉書坦承失言。 2.2017年的時候,有新聞說時代力量打算請黃先生參選。我不知道後來如何,不過看他勤於上各談話節目來看,或許有幾分可能性。

身為台派的自我期許

在這個充滿黨國威權思想的島嶼上,人們對於黨國的執著、對於威權的崇拜等等的思想強大到不需要被討論。哪怕是非常痛恨貪官污吏的人、看似關心弱勢、批判不義、擁抱進步價值的人,內心也企盼著強有力的領導者出面率領大家。 這當然是一種可怕的價值觀。但是一旦有誰試圖透過「討論」去挑戰這些價值,立刻就會被冠上「政治狂」的污名。怎麼辦? 如果以「討論政治議題」的熱烈程度區分,如果完全閉嘴不談政治是零分、而電視名嘴那樣熱烈爭論是五分,至少,有理想的台派們,都應該試著有技巧地打開那第一分的討論空間。否則,所謂的「維持現狀」其實就是「鞏固現狀」。 身為一個台派,當我們說一句話或者寫一篇文,並不只是「一句話」或「一篇文」。如果你是個爸爸,你可能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你的孩子;如果你是的太太,你可能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你的老公。就算你的聲音「進不了對流層」,至少也可以「鞏固同溫層」。 甚至於,你可以在有意無意之中改變同事、同學的觀點。當然,在辦公室裡或許不適宜主動去挑起政治上的爭論,但至少你可以在他們「基於錯誤的資訊或價值觀討論政治的時候,駁斥那些錯誤」。雖然這樣並無法改變他們的觀點,至少可以減少那些錯誤資訊被散播的可能性。 進一步說,「駁斥」其實也是有技巧的。 「你說的是錯的,明明OOXX......」這種「糾正」式的口吻,在第一時間就挑起了對方的敵意;就算你說的明明很對,對方也不太可能真的靜下心來思考。 比較理想的方法,應該是用溫和的口氣,「說出一個客觀的資訊」、或是「反問一個突顯對方邏輯錯亂的問題」。比如說,當有人說「和解共生」的時候,我喜歡反問「嗯,那些被刑求的民主人士,知道當年下令用刑、親手施暴的人是誰嗎?如果不知道的話,要和誰和解呢?」 這樣有什麼效果呢?第一,讓他們「清楚地感受到」「這個世界存在著不同的聲音」,打破他們的同溫層。第二,讓他們(其中一部分願意反思的人)發現「原來我的主張在基本邏輯上有漏洞」。第三,人性的本能是「傾向於迴避衝突」。很少有人喜歡故意找人吵架。當台派理直氣和地用這些問題反問對方的時候,就是一種表態,「請你們別繼續在公開場合宣揚這種經不起討論的思想;如果要往下討論的話你們就一定會被我打臉」。 當然,要做到這樣子,需要兩個條件。 第一,強大的論述自信。如果沒有把自己的思考清楚的整理過,就不可能清楚表達思考、更別說用自己的思考去駁

讀書筆記: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

圖片
首先,會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出版社說,中國想要買這本書的版權,而且條件是要把序章給刪掉,弄得日本人很擔心。然後我就被吸引了。 買來之後先讀了序章。嗯,總之白話就是「民族是一個虛構的概念」、「通常都是統治者用來唬爛被統治階級的工具」。有意思,但其實之前就已經知道這樣的觀點,並沒有什麼特別驚艷之處。 然後今天努力讀了第一章。有一個收穫,兩個心得。 收穫是:永遠要用多元的視角讀歷史。比如說,說到「絲路」,別忘了當時也有「海上絲路」;又比如說,「絲路」這個名詞背後的意義總是在說「東方到西方的路」,但在這樣的名詞背後,那些「路上的國家/民族」根本就被忽視了。 至於兩個心得。第一個心得是「我對於中亞的地理或者歷史都實在太陌生」,也很可能因此讀起來沒什麼感覺。第二個心得是「光是定義何謂『近代』、『前近代』就分析比較了半天」。我相信所謂的基本定義在學術上一定有其重要性;但是我只想讀史普書,沒打算這麼專業;而且我這個外行人總認為,既然要出書給大眾讀,其實就只要說「十六世紀中葉到十八世紀末」之類的,就可以明確指涉特定期間,幹嘛要花好幾頁的篇幅在那邊說明、比較什麼「近代」、「前現代」不同版本的定義?這對於我這種讀者來說實在是太煎熬了。 結論是:我打算把它冰在書架上。或許等到哪一天我多讀了幾本中亞歷史的書之後,會比較有興趣,再把這本書拿出來翻閱看看。至於現在這個當下,書架上還有許多有趣的書等著我去翻閱啊!

台派企劃四案~~不只是脫口秀而已

企劃案一:讀書會 這是老梗了。讀書會的目的可以有很多層次。第一層是為了宣揚/深化民主思想,第二層是為了發展人際網絡,第三層是為了讓有思想見地的人有舞台。當這樣的台派人士有了舞台,台派才有更多的可能去挑選精英中的精英去從事政治志業。 企劃案二:群聚寫手。 延續企劃案一而來。讓台派寫手常常聚會;在讀書會等各種場合,比較有機會讓那些善寫、能講、會主持的人自然而然展露鋒芒、脫穎而出。台派政治團體就能從其中培養文武場幕僚。回想二十年前的選舉場合。民進黨的大型造勢晚會有多少能夠掌握氣氛、鼓動人心的主持人才!如今要宣揚台派理念,當然也有厚植新一代文武場幕僚的班底! 企劃案三:培養脫口秀人才。 延續企劃案二而來。台派應該要培養脫口秀人才,把台灣的各種荒謬用高級酸的笑話方式說呈現;也就是說,多一種方式去宣揚理念。 企劃案四:台派說帖彙整。 中華民國充斥著各種荒謬的、邏輯不通的思想。許多台派寫手為了宣揚理念,於是花許多時間,不斷試著破除這些低階的糟糕邏輯。但是嚴格說起來,其實都是在重複做同樣的事情;其實是一種寶貴資源的浪費。 所以,應該要有一個網站,來彙整、甚至進一步(由網友)挑選出最有戰力的文章。然後以後遇到「有教化可能」的人,就用網站裡最有說服力的說帖、最好笑的脫口秀影片去影響他。台派寫手要動手寫文之前,也可以參考相關資料,省下寫作時間,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比如說,多寫兩篇介紹《獨裁者的進化》裡面的觀念的好文)。 如果遇到了某些無窮跳針的網友,就直接轉貼連結,省下和那些「無教化可能」的人辯論的時間。之所以貼連結,目的當然不是給對方看,而是給「路過的網友」看。好處是:「你看看我們台派的論述都是扎扎實實,不會淪為你一言我一語的罵街式辯論。而且如果有哪個路人真的點進去看,說不定還會順便被文章影響呢!」 企劃背後的意義: 一、台派的資源已經夠少了,所以台派更需要用有效率的方式去運用資源;使用的資源最好還能夠層層加值運用。這四個方案,基本上就是基於這樣的理念而發想的。 二、網路時代,除了善用資訊科技宣揚理念,更需要兼顧傳統「在現實生活中碰面」的組織方式,才能夠插頭一被拔、帳號一被封就幾近瓦解。 三、人脈網絡永遠不嫌太多。有更廣泛的脈網絡,就更可能更充分彙整、運用資源,也更可能出現各種有力的槓桿支點。 比如說,不同的平台,就是不同的槓桿支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