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8的文章

2018台北市長選情分析

圖片
前言: 因為要讓文字邏輯縝密一些,所以這篇寫得落落長。其實這篇的主要論點只有四點,就是: 1.柯文哲少了綠營的支持之後,絕對不可能有2016年57趴的高得票率。而且,對柯文哲而言,少了綠色選票的加持,絕對不是「有點可惜」或者「傷筋動骨」,而是「元氣大傷」。 2.觀看近十年的北市選舉與總統大選,得出的假設是:丁與柯的選票加起來,基本上的天花板就是48趴。 3.綠有自己的基本盤,但是柯文哲則要視丁的得票率才有機會贏。 4.綠色只要顧好自己的基本盤,並且想辦法避免泛藍的棄丁保柯,則贏多輸少;如果讓丁與柯對分那48趴,則綠軍穩贏。 內文: 就好像「實驗裡面一定要有參數設定,而參數設定一定會影響實驗結果」那樣,「要做出推測就一定要先建立假設,而假設的正確性高低決定了推測的準確與否」。 我想要推測2018台北市的選舉結果,就得要先建立我的假設。 假設一:民進黨把台北市選戰的層次從市政層次拉高到「主權意識層次」與「人格層次」的選戰。我假設民進黨果然這麼做。 假設二:因為柯文哲所受到的質疑,不是「價值觀不同所造成的判斷不同」,而是有具體事證的「主權意識投機搖擺」的問題。所以,只要媒體能夠盡量宣傳這樣的議題,綠色的選票就能夠大幅度的回流集中。我假設媒體報導的強度夠強。 假設三:民調說「年輕人很喜歡柯文哲」。這很可能是個事實,但並非是個「無法改變」的事實。隨著柯文哲的主權爭議與器官爭議越燒越旺,只要媒體能夠盡量宣傳這樣的議題,「銘印小雞」的數量就會越來越少。我假設媒體報導的強度夠強。 假設四:投給橘色的人,要不然就是實為泛藍但自詡中立的人,要不然就是自認深愛中華民國但是不反對台灣被中國併吞的人;而這樣的「終極統一」的主權立場也與中國國民黨相符合。所以,橘色與泛藍有一定的相關性。 接著,我們把2008、2012、2016的總統選舉在北市的得票情形,還有2010、2014的北市選舉得票率的示意圖畫出來。如圖片。 2016年總統大選,台北市藍綠橘的得票比是37:52:11。如果把這個數字放到2018年當作預測的參考,它的意義是:柯文哲與丁守中的票加起來,基本上天花板就是37+11=48。如果天花板之上竟然還能蓋個小閣樓Y1,那就是來自於所謂的「中立」的選民了。 用簡單的數學來說,如果丁守中的得票數是X,柯的得票是(4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