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8的文章

讓人不耐煩的感動

圖片
這本書是一本散文集,裡面有很多感人的小故事。奇怪的是,我閱讀的時候,一方面覺得感動,一方面又感到不耐煩,讓我覺得矛盾錯亂。 忽然之間,我想到這是什麼原因了。 就好像四維八德。「強調道德」這種事情,「本身」是沒有錯的。問題在於:如果「只強調道德」,就很容易忽略制度面的必然之惡、更容易忽略掌權者如何藉由道德教條來壓迫弱者。 看起來李家同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也很努力做善事,但是他對於政治的理解淺薄得讓人吃驚。比如說,書中有一篇《劫貧與欺貧》,寫作的時間點是2002年公益彩券開賣的那陣子,內容是「買公益彩券的人多數是窮人,公益彩券等於是劫貧濟富、欺負窮人,但竟然還有一堆教人如何算牌才容易中獎之類的詐騙節目在電視上公然播放」。這樣的批評基本上沒有問題,讓人驚訝的是李家同接下來的呼籲「我們都在等,等政府高層出來講幾句譴責這些人的話,等教育部在中小學就加入邏輯思考的課程,也等新聞局拿出魄力來禁止這種節目」。 一個正常的法治國家如果出現詐騙集團在電視上公然橫行,應該要有怎樣的機制?政府高層對於這種問題出面譴責?由戒嚴體制下爭議極大的新聞局出面禁止這種節目? 一個很善良,但是對於法治觀念、政治歷史缺乏基本認知的人不斷地提倡道德,卻不呼籲從法律制度、政治文化這些體制面去建立制度,而只是不斷地呼籲「要有同理心」、「要善良」的人,或許其本意真的就是希望大家「要有同理心」、「要善良」,但是對於威權體制而言,這樣善良的社會賢達,正是轉移社會焦點、避免人們監督體制的最佳幫手。 也因此,我一邊讀著他的散文小故事中的善良而感動著,又一邊因為他始終沒有觸碰問題核心、(有意或無意地)迴避了體制問題而感到不耐。

地震夜

又是一個很平凡的夜。和平常一樣混到很晚才睡覺;睡在我和老婆中間的女兒照例要聽晚安故事;好不容易說完故事把女兒哄睡,更是深夜;迷迷糊糊地,我也睡著了。 忽然間一陣搖晃;是地震。很晃;我和老婆都醒了,老婆低聲喊「有地震」,女兒似乎也醒來了,迷迷糊糊地說「該不會打雷吧?」,然後女兒立刻又睡著了;只剩下我和老婆面面相覷。 晃動持續,老婆眼中的恐懼越來越盛。我翻過身去,同時抱住了老婆女兒,抱著她們的當下,我腦中想說的話是「生命的本質就是這樣;我們本來就很脆弱;幸福本來就很短暫。沒關係,不要怕;如果真的怎麼樣,也是一下子就過去了」。 幸好,地震也就停止了。老婆很快就睡著了,我卻怎麼也睡不著。 生命的本質就是這樣;我們本來就很脆弱;幸福本來就很短暫。沒關係,不要怕;如果真的怎麼樣,也是一下子就過去了。可是,我們又怎麼能夠不害怕呢?

在逆風的時候寫作

其實我也知道,如果想要靠寫作闖出一些什麼,那就應該避免對公共議題發表意見;如果要發表意見,就一定要測好風向。多數的人愛看什麼立場的文,就寫什麼立場的文。比較高明的做法是:在自己的看法和主流意見想左的時候,要學會閉嘴;在自己的看法和主流意見相同的時候,就要多多提筆,乘著主流氣旋起飛。如果測不準風向、偏偏又非寫不可的時候,就要寫些模模糊糊的、怎麼說都對的大道理,避免就事論事明確地表露立場。 可是很抱歉,我寫文是為了宣揚我所相信的理念;如果我真心相信的理念竟然逆風的時候,那就更是我努力寫作的時候。 我實在沒辦法為了吸引臉友按讚而寫一些我不認同的文章。

廢死與反廢死之間的對立

又和朋友聊起了廢死議題。 我向來是主張(在有真正無期徒刑的前提之下)廢死。如果你要說我「死腦筋」、「腦袋打結」或者「價值觀偏頗」,我覺得都很無所謂。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很可能,你描述我的那些形容詞,剛好就是我眼中的你的樣子。 不過我不建議稱呼對方立場的人「偽善」。因為稱呼對方「偽」的時候,就已經判定「他說的不是真心話」或是「他只是為了營造特定形象而故意抱持特定主張」。 總之,「邏輯」、「價值觀」是可受公評的,但是「一個人到底基於怎樣的動機而抱持這樣的主張」永遠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所以我從來不會批評反廢死人士「冷酷無情」、「只想解決人、不想解決問題」。

奢華便利、奴隸與無條件基本收入

有時候放掉平日的嗜好,看看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真的很有趣。除了享受「看看新東西的愉悅」,更重要的是「跳出自己的同溫層,戴上不同的眼鏡看世界」。 比如說,在汽車保養廠等車子的時候,我觀賞電視上Discovery的《製造的原理》。不管是羽毛球還是勞斯萊斯幻影的製造過程,都同樣讓我歎為觀止。 比如說一台汽車,從板金噴漆、儀表板蒙皮、座椅頭枕的皮革縫製......,那麼多的工序、各自需要那麼多的專業技師;即便是在高度機械化、電腦化的今天,還是有很多細節必須依靠人類的雙手。仔細想想,身為一個現代人,我們日常生活的大小事物,其實都是相當驚人的藝術品。就以我現在正在敲打的蘋果筆電而言,不就是一個標準的極致工藝嗎? 用一點不算太昂貴的費用,就可以享受人類智慧的結晶與無數技師的努力,這其實是一種很驚人的奢華享受;從這個角度來說,現代人真的非常非常幸福。 然後,忽然間我的大腦切換頻道。我想到了無條件基本收入。 一直以來我傾向於贊成實施無條件基本收入。關於「無條件基本收入」這個主題,我自信可以寫出三千字的文章,論述它為什麼必要。但是就在剛剛,看了《製造的原理》之後,我忽然猶豫了起來。因為我發現,我過去忽略的一個事實是:這個世界需要很多奴隸來做一些非常非常無聊的事情,無聊到不可能有人會成天醉心於這種事情。 所謂的「奴隸」是什麼呢?如果我們用傳統的定義「連命都是別人的」、「隨時可能受到主人的任意凌虐鞭打」之類的,沒錯,和五百年前比較起來,這個世界的奴隸少了很多很多。 如果我們把奴隸的定義換成「為了維持生命必須賺錢,又為了賺錢必須工作,而且一旦失去了工作能力就徹底失去了尊嚴」的話,我們的生活舉目所見,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奴隸。只要稍微運氣不好一點,每個人都有可能淪為最悲慘的奴隸。 但是,也是因為人類世界充滿了這種「為了賺取微薄薪資以維持基本溫飽,不得不從事很無聊的工作」的奴隸,所以人類才能用這麼低廉的成本享受這麼多難以置信豪華便利。 我並不是主張「奴隸之必要」,而是開始思考「如果想要真正地解放奴隸,就必須思考如何應對實施無條件基本收入之後所可能造成的衝擊」。 最近書局開始陳列討論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書籍。應該去書局翻閱看看才是。

倖存者偏誤~樂透頭彩與改變世界

「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中樂透的人,才有可能中樂透」。當我們讀到這樣的句子的時候,我們不會忘記「五千萬張彩券中,只有一張會中獎」。我們不會覺得「只要每期都買彩券,就會很幸運」。 但是。「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夠改變世界」。當我們讀到這樣的句子的時候,通常會覺得「對!所以要勇敢追夢!」。彷彿只要勇敢追夢,就已經接近偉大。 之一  看清現實 其實,兩者如果有差別,只是在於前者關於「利己」,後者關於「利他」,但是機會同樣極為渺小。 如果有個小上班族每期都花一半的薪水買樂透,最後中了頭彩,「你看,有志者事竟成」?這樣說,就是標準的「倖存者偏誤」。你只看到一個幸運的上班族,沒看到千千萬萬個買彩券買到毫無積蓄的可憐人!這當然不是一個用來激勵人心的美好例子。 總之,所以,想要中樂透所以每期都買彩券?沒什麼不好,但是記得衡量自己的財力,不能傾家蕩產地買彩券! 同理,想要致力於改善世界?很好,但是別忘了一步一腳印。至於怎樣算是「一步一腳印」?每個人的能力、機運不一樣,無法一概而論,但總之不應該輕信那些「倖存者偏誤」的美好例子,堅信自己能夠展翅翱翔,然後就在懸崖邊縱身一跳! 之二  販賣夢想 但是,事實是,因為生活太苦悶、凡夫俗子如你我太渺小,所以買個人都愛夢想。沒有能力實現夢想,也喜歡感受一下「有能力實現夢想的感覺」。所以蘋果電腦在1984年推出了一則撼動電腦世界的廣告,其中有一部分的台詞是這樣的 你能盯著白紙,就看到美妙的畫作嗎?你能靜靜坐著,就聽見美妙的歌曲嗎?你能凝視火星,就想到行動實驗室嗎?我們為這樣的人製造工具。 或許他們是別人眼中的瘋子,但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自以為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就是這樣。廣告看起來像是在歌頌那些天才,其實是讓正在收看廣告、平日喜歡對著天空做白日夢的凡夫俗子如你我覺得自己也是個天才,而且剛好缺了一台專門為天才製作的蘋果電腦。 如果你剛好是個文案寫作人員,怎麼能夠錯過這種經典的例子!

生活雜感寫作的奧秘

光是「讀書」卻不寫寫讀書心得,那麼,儘管讀書一本又一本,閱讀後所得到的智慧是大打折扣的。光是「過日子」卻不寫寫生活雜感,那麼,雖然日子一天又一天,長的白髮恐怕遠多於智慧。 生活雜感要寫些什麼? 第一階段,是:平鋪直敘地,說說今天發生了什麼事。 第二階段,是:說說我對於這些事情有怎樣的感想。 第三階段,是:思考「為什麼」、「如果~~那麼~~」、「怎麼辦」。邊想邊寫,又邊寫邊想。把這些問題想過一遍之後,經歷過的生活體驗就變成了自己活出來的智慧。 這三個階段,不管是在「寫作練習」上,還是「心靈成長」上,都有著相對應的關係。 在寫作技巧上,先求能夠通順的描述事情(敘述文),然後覺察自己的情緒(抒情文),接著開始用文字思考「為什麼」、「怎麼辦」之類的問題(論說文)。所以,練習寫生活雜感,當然是一種很棒的作文練習。 在心靈成長上,首先要能知道「外在發生什麼事」,然後「我有什麼感受」、「我有什麼想法」,然後才能進一步思考「我應該怎麼做比較好」。粗略來說,所謂的心理諮商,就是由專家協助我們經歷一次這樣的思考流程。換言之,練習寫生活雜感,其實也可以是一種最基礎也最便宜的「自我諮商」。 當然,「想通了」未必就真的等於「做到了」。更多的時候,寫出來的智慧都是些「不容易做到的大道理」。可是,想要長智慧是沒有捷徑的。就算是悉達多也要在菩提樹下歷經無數劫難考驗才能成佛,平凡人如你我又怎麼可能光是每天日復一日就能夠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