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你就」~~修辭的背後


關心公共議題的人雖然仍是少數,但是總比過去明顯增加。過去只在乎風花雪月小確幸的人,對於有關公共議題的貼文越來越願意點閱、按讚甚至分享。也因此,網路上看到越來越多的網友討論公共議題。

在討論的時候,時常看到許多有趣的語言邏輯。例如在一篇文章的下方,常常見到不以為然的網友回應「有種你就~~」的照樣照句。

比如說,當你論述思想自由的必要性,就會有網友說「這麼喜歡自由,有種就去大陸喊自由」;當你論述依法行政的核心概念是「公權力必須依法不得濫權,警察執行公權力必須合乎比例原則」的時
候,就會有網友說「反對警察暴力?有種遇到強盜之後就不要找警察」。

這種邏輯,大概等同於不成熟的小朋友互相嗆聲「來啊!有種你打我看看!」然後兩邊胸口頂來頂去,就是沒有一個人敢動手。只能證明自己的情緒化、缺乏將對方一擊斃命的手段與決心,一點兒都無法論證道理的是非對錯。

這種話不是不能說。如果今天我在臉書上張貼「有種就......」這種話,那是因為我只想要發洩。我清楚我的目的、手段與效果。我的目的是「發洩」,手段是「在臉書貼文咒罵」,效果是「覺得爽」。
如果我今天想要藉由臉書貼文,宣傳或是反駁一些理念,但我竟然在我張貼的資訊下方下了一個「有種就……」這樣的註解,那實在不算聰明了。

第一,認同我的人本來就認同了。根本不需要我去說服他。

第二,不認同我的人,只會覺得我就是這麼幼稚、這麼情緒化,於是對我的張貼的資訊不屑一顧;或者被我「有種你就」這樣子的話激怒而忍不住與我開戰。因為已經被激怒了,所以根本不在乎什麼大前提小前提論述哪裡有問題、還是根本犯了拿雞腿比大腿的邏輯謬誤、甚至不在乎所持的理由是否合乎基本常識。總之脾氣上來,結果是雙方用情緒性的語言罵來罵去、或是針對對方的小語病而非論述的大架構進行唇槍舌戰,根本失去了辯論溝通的意義,更別提「宣傳」、「說服」了

第三,那些原本沒有特定立場的人,發現「唉啊!怎麼這個立場的人都這麼情緒化」、「他們說的道理真的可以相信嗎?」於是自己那些具有正當性的論述或資訊蒙上陰影,更不容易被他人接受。
說更白一點,這樣子的貼文,除了發洩自己的情緒之外,唯一的效果,就是反效果。

下次想要造樣造句「有種你就……」的時候,不妨多想一分鐘;如果遇到這樣子的網友,呼籲大家:就直接無視於他的發言吧!他並不想要討論事情,只想要發洩情緒。裝睡的人叫不醒、我們又要怎麼跟只想吵架的人講道理呢?

人生有太多美好的事情,何必把時間浪費在這之上?


本文發表於2014-07-21-蘋果日報電子報論壇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螢光豬

三張圖,決定你對服貿的看法

中日和約與台灣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