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十二)發現自己的無知



前言:

同樣上演「穿越劇」,漢朝的人如果忽然出現在明朝,同樣還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基本上不會有什麼適應上的問題;可是如果明朝的人穿越到現代,看到現代人拿著手機搭飛機,肯定會瞠目結舌。

以人類的壽命長短來衡量,人類歷史的演進當然緩慢而且漫長;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大約是從伍佰年前開始,人類文明進步的速度忽然變得很快。這很明顯嘛!比如說人類幾千年來最快的交通方式就是騎馬了,可是忽然間有了火車、汽車、飛機、高鐵……變化的速度忽然快得難以想像。這一切很明顯與科學有關。

到底,人類為什麼「忽然」變得有能力「研究」「掌握」「科學」?為什麼西方文明比東方文明「更願意研究」「更有能力掌握」科學?

理解這些問題,才能進一步理解為什麼短短五六百年間,東西方文明竟然強弱之勢互易。究竟是怎樣的文化背景影響了思考邏輯、怎樣的政治制度導引了資源的分配,於是開出了科學的花朵,劇烈地改變了整個世界。然後,我們才能夠進一步更深刻地理解所謂的「中國模式」~~極為有限的民主、受到嚴格控管的自由~~這種土壤,到底能不能開出西方文明的花朵?

「大約在西元1500年之前,全球人類還不相信自己能在醫療、軍事和經濟方面再有什麼突破。政府和富有的贊助者雖然也會將資金投入教育和獎學金,但一般來說只是為了維持現有能力,而不是取得新的能力。典型『前現代』統治者會贊助牧師、哲學家和詩人,目的是請他們讓他的統治基礎正當化,並且維護社會秩序,而不是要他們發明新的藥物、武器、或是刺激經濟成長」。(P280)。

「但是在過去的五佰年中,人類越來越相信,可以倚靠投資科學研究來提升人類的能力。……經過了反覆的證明,……手中握有資源的富人和政府越來越願意投資科學」(P280)。

也就是說:將資源投入研,研究的結果帶來能力,能力用於創造或攫取資源,於是「資源」、「研究」與「能力」三者如滾雪球一般,變成了一個正循環。

這樣的循環,究竟「為什麼展開」(the reason why)?這本書沒有多談;對於「如何展開」(the way how),有不少的描述。

從「全知」到「承認無知」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只有承認自己的無知,才可能學會新東西。那麼,過去的人類如何處理「無知」這種問題呢?

「對於像是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儒教這些前現代知識體系來說,他們假設是上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已經為人或為神所知」。「對古老的知識體系來說,只會承認兩種無知。地一種,是『個人』的無知;……第二種無知,是『整個知識體系』可能不知道一些『不重要』的事。」(P282)。

意思是說:如果你不懂,那是你自己的問題;其實某個有智慧的人可以解決你的問題;如果你的問題竟然走遍全世界都沒有人懂,那個問題一定不重要!不用再研究了啦!

比如說,一千年前的你想要知道「蜘蛛為什麼會結網」。你問遍了全世界都沒人可以解答;你當然可以自己研究,但是你必須體認到「自己研究的不過是一個無聊的小問題」。如果那是一個重要的大問題,全知全能的神怎麼可能不會在聖經、可蘭經裡面開示呢?

「神話」、「宗教典籍」裡面的殷殷告誡,一直都是人類很重要的行為規範。無論是「聖經」「創世紀」中的巴別塔、希臘神話的伊卡魯斯、或是猶太傳說中的活假人,這些神話都一再告誡人類,不要企圖超越人類的極限,否則只會災難加身(P295)。

簡單的說,就是:神話與宗教都告訴人類「那些問題不重要」、「不要去研究那些問題」、「超越人類的極限會帶來可怕的後果」。

但是,當人們發現「原來承認無知之後,就會努力研究問題,找到的答案可以帶來許多改變」的時候,傳統知識體系對於「無知」的處理方法就再也沒有說服力、神話與宗教典籍中殷殷告誡的「不要超越人類極限」再也沒有約束力了。


科學革命的要素

科學革命為什麼發生?要素之一,當然是「好奇心」。人類與生俱來就有好奇心。牛頓的好奇心讓他發現了三大運動定律,只要用簡單的數學公式就可以描述一切物理的運動(直到十九世紀末,科學家才觀測到有些例外,於是進而出現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當牛頓開啟了用數學公式描述世界的先例,用數學描述世界的潮流沛然莫之能禦。

另一個重要的要素是:死亡。死亡是人類終極的極限,而人類不可能不想盡辦法試圖打敗死神;想要打敗死神就要研究人體、研究疾病;「想盡辦法」的結果就是「用新的方法研究」。

「在中世紀的歐洲,教育的核心是邏輯、語法、修辭,而數學教育通常就只是簡單的算數和幾何學。沒有人研究統計學這件事。而神學無疑是所有學科中的王道」(P289)。而各種宗教、哲學經典,充滿了修辭,從來就沒有半個數學公式。

相對的,中性、絕對理性、不帶絲毫感性的「數學」成了科學王國的官方語言,衍生出來的統計學成為研究各種科學的必備研究工具。

要知道, 「研究主題」是一回事,「研究方法」是一回事。現代科學的特色是「一致的邏輯」、「嚴謹的觀察」、「重複的驗證」~~發展出來的研究方法,當然比「只能信、不能問」的神學,或是抽象且主觀的哲學來得更有說服力。

終於,「科學革命」這個思想炸彈引爆,人類再也回不去了。

科學與意識型態之間

「現代科學之所以能在過去伍佰年間,取得如同奇蹟般的成果,有很大程度必須歸功於政府、企業、基金會和私人捐助者,願意為此投入數十億美元的經費。這數十億美元……的貢獻,其實遠超過哥倫布、伽利略和達爾文個人。就算這幾位天才大師從未出生,遲早也會有人得到與他們相同的見解。但如果沒有適當資金,就算再怎麼天縱英明,也是有力難施。」P304

「究竟為什麼會有數十億美元的資金,從政府和企業流進實驗室和大學?」,原來是因為:「科學研究之所以能得到經費,多半是因為有人認為,這些研究有助於達到某些政治、經濟或宗教目的。例如在十六世紀,國王和銀行業者對於前往世界各地進行地理探勘,可說是揮金如土,但講到要研究兒童心理學,可就一毛不拔了。原因就在於,國王和銀行家認為新的地理知識能夠讓他們征服新的土地、成立貿易帝國,但他們在兒童心理學這一塊,看不到任何利益。」(P304)

「1940年代,美國和蘇俄也投入大量資金研究核物理,而不是水下考古。根據他們推測,研究核物理有助於發展核武,而水下考古對於贏得戰爭,大概沒什麼幫助。科學學家本身並不一定會察覺到各種控制金錢流動的政治、經濟和宗教利益;許多科學家確實只是存脆為了求知而研究。然而,真正控制科學發展進度表的,很少是科學家」。(P304)

畢竟,「正因為資源有限,我們就必須回答像是『什麼更重要』和『怎樣才算花得適當』這種問題。但這些都不是科學問題。」(P305)

「如果想知道人類究竟是怎樣做出核彈、怎樣登上月球,光是研究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和社會學家還不夠;我們還必須考慮到當時的思想、政治和經濟力量,看看這些力量如何形塑了物理學、生物學和社會學,將他們推往某些特定的方向」。(P306)

總之,「科學研究一定得和某些意識型態聯手,才有蓬勃發展的可能。」過去伍佰年間,科學與「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於是科學產生了爆炸性的進展與影響力。



相關閱讀:
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一)〜集體想像

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二)〜很久很久很久以前

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三)〜亞當夏娃的生活

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四)〜毀天滅地的人類洪水

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五)〜史上最大騙局?

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六)〜蓋起監獄高牆

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七)〜歷史無從正義

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八)〜歷史的方向

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九)〜帝國的願景

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十)宗教的法則〜1〜宗教的定義與泛靈信仰

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十)宗教的法則〜2〜從泛靈信仰到多神教

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十)宗教的法則〜3〜當多神教遇見了一神教

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十)宗教的法則〜4〜關於一神教

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十)宗教的法則〜5〜二元論宗教

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十)宗教的法則〜6〜自然律宗教

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十)宗教的法則〜7〜宗教與意識型態

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十一)成敗的秘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螢光豬

三張圖,決定你對服貿的看法

中日和約與台灣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