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理性分析」與「感性分析」

股票市場難以預測,買賣股票的動機同樣混雜著「感性與理性」。但是人類還是建構了無數的工具去「觀察」、「分析」、「預測」股市。

「過猶不及」。整體而言,台灣民眾對於「政治」的思考充滿了太多的感性、少有理性,所以需要多一點的「理性分析」。當然,這並不表示理性分析就是「相對最佳」的方法,更不代「理性分析可以帶你上天堂、感性分析只會讓你住套房」。

如果分析的對象是「趨勢」~~「趨勢」本身沒有感情,想要分析它、預測它就應該著重「理性分析」;如果分析的對象是「人」~~人類通常是感情的動物,就應該著重「感性分析」。

進一步說,如果分析的對象是個「感情充沛」的人,應該「以感情分析為主」、「以理性分析為輔」;如果分析的對象是個「老謀深算」的人,應該反過來,「以理性分析為主」、「以感性分析為輔」。

當然,「老謀深算」的人也可能故意假裝自已「情感充沛」,好讓對手產生誤判。這就沒辦法了。千算萬算不如天一劃。人類的智慮總是有窮盡的。

要補充的是:所謂的「感性分析」,應該是「依照被分析者的人格特質分析這個人」,但是台灣常見的「感性分析」,卻是「分析者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在被分析者的身上」,是在是很讓人感到悲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螢光豬

三張圖,決定你對服貿的看法

中日和約與台灣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