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意、民意與不分區立委~~回應「民進黨不分區名單背後所隱藏的危機」一文兼論「政黨對於不分區立委名單應有之作為」



拜讀二火在新頭殼發表的這篇「民進黨不分區名單背後所隱藏的危機」文章,我完全贊成文中內提到的「成熟的政黨,本來就該有影子內閣和智庫之類的人才培養機構。」「成熟政黨應該要培養各方面的人才,包括能夠列入不分區名單吸納號召政黨票的人才,而不是臨到選舉當頭才向民間挖角。」我也很好奇「成立30年的民進黨,為什麼平常吸引不到這些人入黨,到了選舉才「各取所需」用立委職位和公益形象作為交換條件達成合作?」。

但是,文章提到「小黨扮演少數意見的角色,並不是以短期內執政為考量,『所以』在政策上偏向少數意見,抱持較極端的立場。」?

這裡似乎邏輯怪怪的。比如說,主張護樹的小黨,是因為最在乎環境,從護樹延伸出對公共事務的關心吧?難道「主張護樹的人並不是以短期內執政為考量,所以在政策上偏向保護少有人關心的護樹議題,抱持較極端的立場」?

文章還提到「黨綱黨章是基本態度,黨決議是遵循指針,凡事應當以黨意為依歸,這才是政黨政治的正確方向。」

但是,「政黨政治」的核心是「以政黨反應民意」,而不是「政黨說出來的才是民意」;不分區立委的身分固然來自政黨,但是政黨獲得的「政黨票」難道不是來自於人民?不分區立委難道不應該本於良心、忠於反應民意?為何必須「以黨意為依歸」?

文章也提到「主要政黨的不分區立委,卻是本來就應該代表政黨的核心主張。」正因如此,民進黨提名這些不分區候選人,理論上正代表著「這些候選人符合民進黨的核心主張」;實務上,民進黨也應該對於這些不分區名單所提出的重要政見加以背書。總之,「黨意」與「不分區立委的意」應該也必須是一致的。

實務上,在個別議題上,比如,一個因為關心土地正義而獲得提名的不分區立委,終究也必須在年金改革議題上表態、投票,所以「不分區立委的意志」與「黨的意志」當然總是會有分歧的時候。更何況,一個爛的政黨,很可能提名好的不分區代表,卻讓代表淪為騙票的花瓶(這種事情,拜中國國民黨之賜,選民見多了)。也因此,人們在乎的是不分區代表「有沒有替人民做出好的事情」,而不是「有沒有遵照黨的意志做事情」。所以,「黨意」怎麼可以凌駕「好立委想要反應的民意」?

更進一步說,「黨」的形象是長久累積形成的,「不分區立委」的民望則是依照他任內的作為,即時反映出來的。換言之,「不分區立委的意志」在先天上就比「黨意」更容易貼近民意。政黨政治的核心明明就是「反應民意」,有什麼理由要求「反應即時民意的不分區立委」以「有即時民意有落差的黨意」為依歸呢?

黨還是可以有黨紀,還是可以利用黨紀要求不分區立委服從黨意,但是政黨必須小心謹慎地反應民意,只有在「黨意符合民意,立委卻不遵守黨意」的情況下祭出黨紀。怎麼會是「不管黨意是否符合民意,總之立委必須遵守黨意,才是政黨政治的正確方向」呢?

除非不分區立委的意志與基本的黨綱相違背,比如說「民進黨的黨綱明定「正名」、「制憲」,民進黨的不分區立委卻公然倡議被統一」~~否則的話,何來「黨意」與「立委意志」扞格的疑慮?

況且,實務上,至少,就我個人而言,政黨「不分區名單」合我胃口,我才會把政黨票投給這個政黨。難道這些不分區立委就不用對我的選票負責嗎?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的名單出爐了,一般來說,褒大於貶。但這樣是不夠的。民進黨必須在選前具體公布這些不分區立委所主張的重要政見,並且由政黨加以背書。否則,選民怎麼知道民進黨將來會讓這些立委當個堅持理想、反映民意的戰將?還是逼迫他們當個只會遵守黨意的花瓶?

而且,這樣貼近民意的政策承諾書,也應該拿去要求中國國民黨黨團表態,看看他們又是如何回應。這剛好可以區隔出中國國民黨與民主進步黨的核心價值與政黨屬性,一舉兩得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螢光豬

三張圖,決定你對服貿的看法

中日和約與台灣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