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者無心,但聽者有意」怎麼辦?

我真心覺得這個年輕人「很可愛」,但是我話一說出口,似乎又很像把他的社會地位貶低成為小貓小狗小朋友,擔心對方感覺不受尊重。怎麼辦?

心理的感受是「核心」、「根本」,語言只是「表徵」。

心理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說出口的言語卻會讓聽者產生感受,而且「言者想要表達的感受」與「聽者聽完之後產生的感受」往往有很大的落差。

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我們是否打從心底尊重對方」,另一個問題是「我們的言語是否讓聽者誤以為我們不尊重」。

第一個問題,我們只需要真心地問自己。只要我是真心尊重,就沒問題了。

第二個問題,我們必須考量對方的感受。怎樣的用詞,才能夠表達我的欣賞,又不會讓對方感到不受尊重?

我覺得兩歲的小女孩童顏童語很可愛,我稱讚她「妳好可愛」;我覺得三十歲的電腦高手直爽不做作很可愛,我會稱讚他「性情中人、豪邁爽朗」;我覺得八十歲的老人家返樸歸真很可愛,我會稱讚他「很有智慧」。他們都不會覺得不受尊重。

說穿了,就是一點點詞彙的變換而已。這一點點的詞彙變換,可以讓對方充分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欣賞,何樂而不為?

只可惜許多人「懶得改」、「不屑改」、「做人幹嘛那麼累」,所以很多人喜歡把「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嗎」、「我這樣說你聽得懂嗎」當成溝通時候的語助詞卻絲毫不覺得有問題;更有許多人認同「心直口快」,彷彿那是一種值得引以為傲的美德,完全不在意聽者的感受、不在乎自己因為「懶得改」而「傷了人」。

修心卻不修口,功德幾何?又要如何修善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螢光豬

三張圖,決定你對服貿的看法

中日和約與台灣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