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絡」與「詮釋」

關於「脈絡」

如果我說「生命是短暫的」,反對這句話的人應該不會太多。如果我說「生命是短暫的,所以要好好把握生命」,應該會很多人贊成;如果我說「生命是短暫的,既然這麼短活著又有什麼意義?死一死比較乾脆」,應該會有很多人反對。

想要評論我說的話有沒有道理,總得要把前後的句子一起考量~~比如說「所以要好好把握生命/死一死比較乾脆」。把前言後語串在一起思考我要表達的意思~~這,就叫做「脈絡化」;如果你不管前不管後,就只聚焦「生命是短暫的」,然後長篇大論地評論我說得到底對不對、接著討論「生命其實很短暫/很漫長」,這個就叫做「去脈絡化的思考」。

如果有個人說「台灣人的美感真是貧血得可悲」。如果他並沒有清楚說明他的脈絡,那麼,他的脈絡究竟是什麼呢?是「台灣人被中華民國可怕的教育壓迫了幾十年,穿了幾十年的制服,難怪完全沒有美感」?還是「中華民國創立之初的服飾多美,偏偏台灣人就是註定醜,美感貧瘠到今天這麼可悲的地步」?

很明顯,兩者的脈絡有天壤之別。

關於「詮釋」

什麼叫做「詮釋」?你說了一串話,我來「解釋」你這串話的意義,就是「詮釋」。把「你說的話」放進「我的脈絡裡」去解釋,就等於是用你言語的磚來鞏固我論述的牆。就算我們覺得對方是「敵人」,也要從他的話裡面摘出我們要的部份,才是借力使力。如果看見「疑似敵營」的文章就急著批判他論述上的瑕疵,其實有點可惜。

更何況,說不定只要說之以理,對方本來可能變成我們的盟友;如果劈頭就指責「你這樣是錯的」,對方恐怕很難被我們說服;更何況,萬一對方只是表達不精確,於是我們無法正確掌握到對方的脈絡,進而誤解了對方,豈不是徒然樹敵?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螢光豬

三張圖,決定你對服貿的看法

中日和約與台灣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