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荒謬,而現在就是歷史


像土地銀行這樣一間公司。公司理論上是以營利為目的,但是實際上裡面的許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混日子的心態在上班。另外還有一部分人認真工作,不過他們認真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公司更好,而是為了讓自己的職位更上層樓。

這些人並非天生好吃懶做,也不是對這個公司無情無義。而是因為制度不但不獎勵認真的人,甚至懲罰認真的人。「多作多錯、少做少錯」、「做到流汗、嫌到流涎」的情況之下,慢慢的組織文化就定型了,人員升遷基本上就呈現一個負淘汰的機制。能夠往上爬的人,一般而言(當然,並非指所有案例),最重要的能力是要能夠不問對錯、消極地服從長官、甚至積極地揣摩上意,其次才是辦事能力。

簡單的說,就是:組織理論裡面所說的每一種弊端,這個組織都有。如果連Nokia、Motorola多少的大企業都會因為技術的變革而在幾年之內滅頂,在金融技術掀起滔天巨浪的今天,我實在不知道:面對全世界金融業的大變革,這樣的組織要怎麼樣撐過下一個十年。
先不去管組織改造會讓多少人中年失業。靠「組織改造」來求企業生存?很好。但是這個企業的改造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這種半調子、做表面的組織改造,除了加速組織的滅亡之外,對組織本身而言,一點正面的意義都沒有。

如果有什麼正面意義,就是:首長看起來勵精圖治,於是首長個人的資歷經歷再添一筆。
在這種情形下,組織唯一可能(不是保證)有機會活下的出路,就是「公營」這個保護傘了。結果土銀員工自己投票說要釋股。別說什麼「釋股」只是要如何如何。頭過身就過。一旦開了這個門,土銀會被帶往哪裡走,大家心知肚明。

看歷史書,那些歷史故事總是讓荒謬得讓我啼笑皆非。其實,所謂的「現在」轉眼就是「歷史」。停下腳步看看現在,就會發現荒謬一直都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螢光豬

三張圖,決定你對服貿的看法

中日和約與台灣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