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破解論述的小技巧


不管是口語表達還是文字寫作,我們不習慣釐清「主觀感受」與「客觀事實」。我們通常西哩呼嚕地摻在一起做成了撒尿牛丸,說/寫了出來,聽眾或讀者再以自己的「主觀意識」以及有限的「事實觀察」解讀這一串話,於是覺得「事情根本不是這樣嘛!」,於是又嘰哩咕嚕地回敬了一大串夾雜著客觀事實與主觀感受的撒尿牛丸。

比如說,「柯文哲辦雙城論壇」、「柯文哲主張兩岸一家親」、「柯文哲認為統戰在台灣被污名化」是「客觀事實」,至於柯文哲基於怎樣的動機做這種事、說這種話?這只有柯文哲自己心知肚明,旁人只能「主觀地猜測」。至於,關於這件事情的「主觀詮釋」呢?「兩岸都是血濃於水的中國人」是一種;「白色力量的柯文哲超越了政治紛擾、以維繫和平為最高價值」是一種、「缺乏法治民主觀念的柯文哲著迷於強人政治與威權思想,喜歡與毫無人權的中國勾勾搭搭一點都不意外」也是一種。

針對這個議題,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都可能針對這個議題寫一篇文章,然後又有某個人針對那篇文章寫出了一篇反擊的文章。如此來來去去,為什麼時常真理並沒有越辯越明、反而是越寫越「灰」呢?因為我們一來一往的文章時常是分不清客觀事實與主觀判斷的撒尿牛丸啊!

「核心價值」不同,「價值判斷」就會不同;「判斷」可以主觀,但是必須基於客觀的事實。面對一篇似是而非的政治吠文,只要試著去揣摩「這篇文章的所要闡述的核心價值是什麼」、「這篇文章裡面所描述的事實是否客觀」、「這篇文章裡面所作出的判斷是否背離基本邏輯」這三個問題,要理解/破解文章的論述,就容易許多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螢光豬

三張圖,決定你對服貿的看法

中日和約與台灣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