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之妙妙無窮


政治評論的文章有很多種,可以粗略地劃分為「抒情評論」與「論說評論」。

所謂「抒情評論」,內容不需要與事實相符、邏輯是否前後矛盾也在所不論。為文的目的不外乎二者:其一,抒發主觀意識與個人情感,並藉以鞏固同溫層;其二,投主流觀點所好,進而讓按讚數字極大化。

所謂「論說評論」,則必須基於一定的事實基礎,並且符合基本的邏輯判斷,進而對客觀的事實進行「客觀的邏輯推衍」或「主觀的價值判斷」。

那麼,所謂的「網路帶風向」又是屬於一種文呢?答案是「以上皆非」。帶風向的政治文是最高竿的一種文,叫做「詮釋評論」。什麼意思呢?

經典的例子是:2016大選,部分媒體不提柯文哲的「首都大聯盟」中凡是親中、偏藍的候選人如黃姍姍、李慶元及楊實秋一律落選,卻強調柯文哲「單車輔選」的23人中有14人當選,並且稱其為「柯文哲效應蔓延」,定調為「藍綠被超越」(言下頗有「將大勝的綠與慘敗的藍一併貶為落後價值」,並且頌揚「主張兩岸一家親的白色力量柯文哲魅力蔓延」之意)~~這個就叫做「詮釋評論」。

再舉一例。主張廢除台獨黨綱的童振源擔任行政院發言人屆滿百日之後,轉任國安會諮詢委員一職。須知,由法定職掌觀之,行政院的實質權力掌握在院長、秘書長、乃至不管部會的政務委員等人手上,發言人只是行政院的傳聲筒,在行政院體系內並無實質權力;而國安會可是直屬總統的一級單位,國安會諮詢委員可是直接與聞國安會議。但是部分媒體不談童從此更接近權力核心,卻說「政院發言人頻頻出包」所以才遭「撤換」,而所出的包又包括「政院發言人竟然打臉政務委員張景森的『陸客是我們最需要的朋友』言論」,言下之意依稀暗指「陸客乃我最好朋友無誤,發言人豈可打臉政務委員」~~這個就叫做「詮釋評論」。

在政治名嘴口水漫天、評論文章百花齊放之際,台灣的閱聽大眾對於政治評論之妙,只要用心體會,必能略窺門徑。須知:詮釋之妙妙無窮、洗腦之法法無邊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螢光豬

三張圖,決定你對服貿的看法

中日和約與台灣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