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家人被殺了再來談廢死?

對於現行犯,你動我,我當然反擊,你敢砍我我就敢斃了你,我當然不管你是不是其情可憫的精神病患。但是我們現在討論的是司法制度,關於一個如何處理重大罪犯的制度。

對我而言,廢除死刑的意義在於避免政府的瘋狂。一個瘋狂的政府可怕?還是一個瘋狂的殺人魔可怕?

「等到你家人被殺人魔殺了,你還會不會支持死刑?」;我可不可以反問,「如果你的親人被政府冤獄給槍斃了,你還會支持死刑嗎?」。

你覺得台灣的司法有沒有問題?司法不公?檢調受操弄?你也覺得有問題嗎?那你還敢支持台灣的死刑?

如果我的家人被殺人魔殺了,我還會不會支持廢除死刑?「以牙還牙」是不是終極正義?
我可不可以反問你,如果兩蔣時代你的父親你的女兒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白色恐怖刑求虐殺槍斃了,你會不會試圖親手實現你「以牙還牙」的終極正義?

或許你會,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多數的被害者家屬不會。歷史上殘忍殺人的皇帝多了,怎麼就沒有幾個人試圖實現以牙還牙的終極正義?

那些在高位的殺人魔,因為我無力反擊,所以我只能隱忍?那些民間的、個別的、人人皆曰可殺的殺人魔,不管他是否其情可憫,總之殺人就是不對,所以一定要「給他死」、「不然我就自己動手幹掉他」?

莫非人性中,所謂以牙還牙的終極正義,也是看對象?

順便一提:以牙還牙?恢復漢摩拉比法典?這部法典把人分成「上等人」、「平民」、「奴隸」三種階級。性別與階級不同,身價就不同。法典明定:「弄瞎一位平民男性的一支眼睛」,公定賠償價是「殺害一個女性奴隸」的三倍。

換句話說,按照漢摩拉比的「以牙還牙」,平民男性的一支眼睛,等於三個女性奴隸的性命。你竟然大喊「漢摩拉比法典」的「以牙還牙」?

我支持廢除死刑,但是有個前提:那些該原本該判處死刑的人,應該藉由終身監禁真正的把他們與社會隔離,避免再度害人。

2015/5/29臉書

留言

  1. 對於「等到你家人被殺人魔殺了,你還會不會主張廢除死刑?」這類要求大家對受害者將心比心,並藉此證成死刑必須存在(這個問題只要正面回答,結果就只有一個:死刑必須存在,不然你就是沒有基本同理心、對親友沒有愛的冷血王八蛋;而不正面回答又可能會讓對方認為是在逃避問題)問題,除了反問冤獄的可能性以外,我想講一些內容:

    一、國家是永遠的第三方,討論死刑存廢時,是站在國家的立場的。既然要當第三方,那任何一邊將心比心,可能會流於偏頗。

    二、就算國家在刑事政策上,就是該對受害者將心比心、該位受害者討公道,不要忘記以下幾點:
    1. 死刑是安旁罪犯見上帝,讓他們向上帝與受害者請求寬恕的刑罰
    2. 多數的殺人兇手也有家屬和親友
    3. 殺人兇手的家屬和親友沒有參與犯罪(有參與犯罪就是「兇手本人」之一了)
    4. 殺人兇手的家屬和親友是不情願地和殺人兇手扯上關係的
    5. 多數殺人兇手的家屬和親友在情感上沒有鐵石心腸到能徹底地大義滅親,因此處決兇手本人對他們的情感多少會造成負面影響
    6. 讓沒做相關的壞事,只是不情願地和殺人兇手發生關係的人感到痛苦,不能稱得上是公益,法理上也沒有什麼好的理由,讓殺人兇手的家屬和親友必須負起連帶責任。
    考慮到這些,執行死刑牽涉到的情感問題其實不是簡單地是「兇手vs受害者+受害者家屬+多數有良知的善良百姓」,而是「兇手+兇手家屬vs受害者+受害者家屬+多數有良知的善良百姓」

    所以在問「等到你家人被殺人魔殺了,你還會不會主張廢除死刑」的同時,是不是也該問「如果今天是你媽媽妳爸爸你老公你老婆妳兒子你女兒變成殺人魔,你能真的在情感上大義滅親,讓你變成殺人魔的家人接受死刑而不會感到難過,再來跟我談。不要說這種事不會發生,請好好想想。」

    反問冤獄可能其實沒那麼有效,人們會說「這是因噎廢食,不能因為冤獄錯殺的可能性,而不執行死刑」而且「把冤獄問題帶入死刑存廢是因噎廢食」這點,已經變成台灣人民的共識了;另外對於以牙還牙的處罰法,那些主張者真正要的是「『人人一律平等』的以牙還牙」,當人們談及漢摩拉比法典時,他們要的是其中「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精神和做法,但不要其中分別貴族、平民和奴隸的部分。然後對於沒有受害者真的找統治者復仇的問題,也許反廢死的人會說「所以你就知道歐洲廢死國家事實上是在濫用政府權威,以人權之名在傷害受害者了,而真正主掌正義的政府當然得順應民意、替受害者討公道。」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還有,問出「如果你家人被殺,你還會不會主張廢死」這問題的人,有些,或許很多,其實是在搞一種真實的詭辯技巧,就是訴諸情感。且看以下分解(以下內容取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208979 )。


      作者:宋病已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208979/answer/3035074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场景2.1A:我支持废除死刑B:如果你家人被残忍杀害,你也支持废除死刑吗?A:……对,即使是这种情况我也支持废除死刑。B:看来你确实有强有力的理由说服自己支持废除死刑。那请问是什么理由呢?我想听听看是否能说服我。A:……B:看来你在支持废除死刑这件事上确实有着强烈的信念,但是信念可代替不了理由啊。由于A的坚持立场,使自身维持了统一的标准,从而使B的归谬流于无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B确认了A是从一个统一的标准出发选择支持废除死刑,因此B愿意继续与A进行讨论,话题得以继续。在这种情况下,风度上A加分,B减分,但这与逻辑有什么关系呢?当然,B也可以选择诡辩,采用真正的“诉诸情感”的诡辩技巧:场景2.2A:我支持废除死刑B:如果你母亲被残忍杀害,你也支持废除死刑吗?A:……对,即使是这种情况我也支持废除死刑。B: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你都要忍气吞声看着你的杀母仇人逃过死刑的惩罚么!你真是太冷血了!难道所谓的人权理念已经把你彻底洗脑,让你沦落成毫无血性亲情的禽兽么!A:……(群众:对啊,谁受得了自己的妈妈被杀啊!居然还坚持要求废除死刑,A这家伙是冷血动物吗?)在这里,B真正的在玩弄“诉诸情感”的诡辩技巧,因为他试图通过情感判断来检验“A支持废除死刑的理由是否正当”。因此我在这里下一个结论,在本题下谈B的反问没风度、吃相不好的之类才是在“诉诸情感”。请记住,人萌发一个念头、做出一个决定并不一定都是从理性出发的,从感性出发是非常常见的。基于一时意气做出的决定未必合乎理性,但却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行为不合乎理性就判断他犯了逻辑错误。事实上,一个人出于感性做了什么错事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只有当他声称他是从理性出发去做某事、却又被人找出了他是出于感性而这么做的证据时,我们才能理直气壮的说:“你说的话完全不合逻辑!”所以理想的讨论情境应当是场景2.3A:我支持废除死刑B:如果你家人被残忍杀害,你也支持废除死刑吗?A:……对,即使是这种情况我也支持废除死刑。B:看来你确实有强有力的理由说服自己支持废除死刑。那请问是什么理由呢?我想听听看是否能说服我。A:BLABLABLAB:嗯,你说得有道理,但不知道你有没有考虑过,当XXX情况下,你的这些理由还能成立吗?(请注意,这里B继续使用了归谬,在没有具体内容的情况下,各位是否能冷静点来看这其中的逻辑呢?)A:BLABLABLA



      台灣一些人,或甚至很多人用的,甚至是國外支持死刑的人用的論述,幾乎就是上文中情景2.2的狀況。

      順帶一提,類似的提問在美國也出現過,在198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當時民主黨的候選人Michael Dukakis主張廢除死刑,他在一次電視辯論中,就被問到說「如果Kitty Dukaikis(Kitty Dukaikis是Michael Dukaikis的老婆)被先姦後殺,你是否會支持一個不可回復的死刑?」(原文:if Kitty Dukakis were raped and murdered, would you favor an irrevocable death penalty for the killer?),對此Michael Dukaikis表明說廢除死刑是他一貫的立場,結果他的支持度在一天之內就從49%跌到42%,即便他後來改變說詞也無濟於事。

      刪除
    2. 真心感謝分享這些更細緻的思考(大心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螢光豬

三張圖,決定你對服貿的看法

中日和約與台灣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