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寫作能力


首先我承認自己蔽帚自珍又好為人師的壞毛病。不過反正我也沒打算要改了,所以還是把自己的這些年寫文所得寫在這裡,做個紀錄,至少以後可以給我女兒當參考。

第一,了解事情本質

舉例來說,「區塊鏈」、「人工智慧」、是最近很紅的議題,至於「二二八事件」,毫無疑問地,始終都是台灣的重大歷史事件,引起眾多的討論。

說「閱讀很重要」是老梗了。絕大多數的人不可能變成程式專家、人工智慧專家或是歷史學家,但是我們總得要試著練習去讀一讀相關的書,試著多努力去了解一些這些事情的「本質」、「基本原理」、「基礎事實」之類的東西。

當然,相較於臉書文章,這種書籍確實不容易消化、讀這種書確實很花時間。也因此進一步說,「閱讀的胃」是很重要的。就像享受美食得要有強大的胃一樣--閱讀的胃越強大,越能消化各種文章書本,進而吸取字裡行間的論點。

許多重要的思考角度,有梗之人早已寫在有梗的書或者文章裡面。只是以多數人的標準而言,所謂「有梗的書」通常都太枯燥了、太硬了~~要不然就是文字太生硬(學術腔/充滿術語),要不然就是主題太枯燥。

這沒辦法。只能靜下心來練習閱讀。讀越多,「閱讀的胃」就越強健,讀完一本好書後所能吸收消化的養分就越豐富。

順帶一提的是,重點是「好書」與「消化吸收」。一吃閱讀、一邊思考,讓書本的文字進入我們的腦袋,讓書本的觀念與自己腦中的想法碰撞,才是最重要的「消化書中的營養」與「轉化成我腦中的能量」。而,「邊讀邊想」是很花時間的。如果捨不得花這種時間,卻掉入了數字的迷思、一昧貪多求快地講究速讀,恐怕就是本末倒置了。

有了這些基本功之後,我們才比較不會人云亦云、不會在這些議題的看法上隨便就被人牽著走。


第二,吸收他人觀點

即便吸收了很多他人的觀點,未必能夠產生自己的觀點;但是,不吸收他人的觀點卻想要獨創新觀點?那實在不容易。

另外,對於同一個主題,多看正方反方側面的多元論述,把那些不同的意見放進腦子裡,讓他們在腦海中打一架,再決定自己比較認同哪一種看法;甚至於綜合各家的看法之後,自己也會產生自己的另一套想法。


第三,時間的配置很重要。

多讀了幾本書、多練習幾次思考的技巧之後,會發現自己思考的角度多元了、觀點變多了;如果拿出一張紙一邊寫一邊思考,會發現自己時常能夠更深入地寫出一些自己沒有想過的觀點。

這是一種很迷人的事情,也是一個很危險的關卡。

迷人,是因為:忽然之間覺得自己變聰明了~~在慢慢掌握了幾套思考的訣竅之後,許多事情套入這種思考訣竅,邊想邊寫,寫著寫著就會寫出讓自己眼睛一亮的見解,很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也是可以頗有見地的」,也因此獲得很大的成就感,於是更加忍不住,什麼事情都要想一想、寫一寫。也因為忍不住一直寫,所以文字也變得比較流暢了、甚至投稿文章也變得比較容易被刊出了。

但是,這也是危險的關卡。因為:「大量地練習思考與寫作」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別忘了,「把時間省下來增加思想的廣度深度」也是很重要的。

具體白話的例子就是:如果一天到晚發表高論,就沒空好好閱讀、增加自己見識的厚度與廣度了;如果每道菜章都是從自己腦袋中現成的材料、拿著那幾套固定的思考邏輯去分析思考熬煮出來的,久而久之腦袋裡面就沒有新材料,再怎麼煮都是炒冷飯了。這當然是危險的。

所以,要不斷地補充新材料,讓自己思考的廣度深度有所提升。

也因此,想要同時兼顧「鍛鍊寫作能力」、「強化思考能力」與「吸收新種養分」的最好方法,當然就是「寫閱讀筆記」了。

第四,寫作必須「講究策略」。

時間有限,又必須抽時間閱讀,邊讀又必須邊思考,讀完又得要寫讀書心得,於是剩下來「發表高論」的時間變得極為有限。

於是必須有策略地慎選寫作的主題。

比如說,對我而言,中國國民黨真的很糟糕;既然已經這麼多人在罵中國國民黨了,而且現在又不是選舉的關鍵時期,於是我就不花時間繼續罵,把時間省下來多讀兩本書。

又比如說,好發議論如我對於什麼主題都很想嘴上兩句,但是我在花時間寫一篇長文之前,都會盡量記得問自己「花這麼多時間寫這篇文章,目的是什麼?整理我的想法還是只是看了狗屁事情很不爽,於事抒發情緒、不吐不快?這樣的想法經過真心地自我反思之後,是我深信的嗎?這個想法很有見解嗎?這個見解已經是社會上的主流意見了嗎?」

如果只是因為抒發不爽的情緒而寫,那就盡量不寫;如果見解並不特別突出、或早就是人所共知的主流意見,那就大可以把寫作的時間省下來,留著讀書、寫閱讀筆記。

像這篇關於寫作的文章。我們時常在網路上看見「寫作很重要」之類的勸世文,但是我就很少看到網路上有人分享「台派地圖砲寫作經驗分享」的文章。所以野人獻曝。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螢光豬

三張圖,決定你對服貿的看法

中日和約與台灣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