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文青看新科技~~3D列印之我思


相對於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實存在的軟體世界以「位元」為單位,那麼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世界,單位就是「原子」了。
從過去人們利用電腦 (位元) 讀取打洞卡片 (二進位資料,同屬位元),到現在以電腦 (位元) 控制機器手臂製造晶圓 (原子) ,我們可以觀察到位元對於原子的影響力逐漸增加。過去只有大企業有能力連結位元與原子,但在不久的未來理論上每個人都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做到。比如說在家中敲敲電腦鍵盤,點選「列印」,就可以產生出我們設計的成果。這就是最近很夯的 3D列印技術。

2013年6 月24日 ,報紙上出現了這麼一則新聞「 3D列印產品好看不好用......一摔就碎,只是噱頭!」郭台銘說,他十多年前就用過這種東西了。雖然 3D列印在2013 年初獲得美國總統歐巴馬欽點,在國情咨文中大讚是美國未來領導全球的新技術,經濟學人甚至認為這項發明的成熟將造成第三次工業革命,但是郭老闆說,如果這會造成第三次工業革命,那麼郭字就倒過來寫。

郭老闆說出這番話,究竟是憑著深刻的思考與敏銳的直覺做出的判斷?還是舊腦袋跟不上新時代?這引發了我的好奇心,所以我花了一點時間試著進一步了解 3D列印這個主題。

所謂的 3D列印,就是把印表機的墨水匣裡面的墨水換成特定的材質,比如說樹脂,然後一層一層的列印,像是堆積木一樣,「印」出一個立體的成品。當然啦,「墨水匣」裡面裝的材料,從樹脂、巧克力到細胞五花八門,可以「印出」自己設計的鞋子、巧克力蛋糕、飛機零件、甚至是人體的軟骨組織,完全超乎一般人的想像。而且這些並非未來式,而是進行式。

所謂「 3D列印掀起第三波工業革命」,常見的論述是:過去大公司才有能力進行大量製造,製造的產品則是為了滿足多數人的共同需求(換句話說,小眾的需求就無法滿足了),商業模式如行銷制度等也相對應的成型。現在生產的的方式已經產生典範移轉:「理論上」人人都有製造的能力,進而有多元的製造者滿足多元的需求。套句 Chris Anderson的話,就是「網路時代我們發現了需求的長尾,現在我們有了製造的長尾」。

沒錯,這麼厲害的發明已經問世了,更重要的是:一台最陽春的 3D印表機,只要台幣一兩萬元就可以買得到。我們很容易聯想到:哇塞!看看手機功能進步與價格下跌的速度, 3D印表機早晚也會進入你我家中。

於是我想起了我家裡的印表機。

幾年前我陸續買了兩台印表機,一台是黑白雷射印表機,一台是彩色噴墨印表機,還附加彩色掃描的功能。電腦加上印表機,我就可以是一家微型的出版社。身為一個假文青,這是一種必備的行頭,就像籃球打得差仍得買一雙好球鞋,書法寫得醜也想磨一磨松煙墨。何況印表機的價格大概就是新台幣三千元上下,不算很貴。

可惜我肚才有限,寫不出讓人擊節讚嘆的絕世好文,更遑論把文章印出來賣錢。就算偶有自鳴得意的作品,我通常會把文章的電子檔直接寄給報社,加上一點運氣我就可以賺些稿費,並且希望更多的人看見我的文章,繼續做著有朝一日洛陽紙貴的文青大夢。

總之家中印表機的電源一年開啟不到 5次,只有偶爾掃描必要的文件、或者列印必要的表格。更慘的是,因為不常使用,墨水老早乾掉、噴嘴阻塞,根本故障。所以現在我如果想要列印文件,就去樓下的便利商店列印,更加冷落了我的印表機。

以此延伸,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 3D印表機可能對你我帶來什麼改變。

簡單的說,在不久的未來,理論上買了 3D印表機的我就可以是個微型工廠,可以自己製造東西。我不再需要向樂高買積木了,因為我家的印表機就可以生產我想要的款式。我可以擁有自己設計的玩具,設計得好的話,設計圖還可以拿上網賣 --或者賣斷給大廠商,或者在網路上的虛擬平台零售,希望有朝一日或許成為知名設計師,就如同我投稿到報社希望賺點稿費與名氣。千萬別小看這些人,畢竟當初誰也沒想到憤怒鳥的設計公司會賺大錢!

這裡有幾個重點:

第一,各種產業蓬勃發展:我童心大發想做一個以自己為造型的 Q版卡通娃娃,扼腕的是我的美術天分趨近於零。這時那些在漁人碼頭為遊客素描的街頭藝人找到了另一片市場:依據顧客提供的照片量身繪製、列印立體的 Q版人偶,並收取費用。學藝術、學設計再也不是一門時常餓死人的行業。

第二,各種需求獲得滿足:就算我有能力設計 Q版玩偶,我終究沒時間也沒能力設計所有的東西。所以當我需要一支超小型扳手應急使用,應該還是會上網,從琳琅滿目的設計圖中買一個來列印。如同現在的我雖然可以利用軟體製作自己獨一無二的手機鈴聲,但是我還是習慣上網下載一個便宜甚至免費的成品。因為不管我的需求有多冷門、多小眾,我總是可以找到符合我所需的東西,符合到幾乎等同於為我所量身訂做的程度。花一點小錢,省很多麻煩,划算!

第三,衍生的軟硬體設備商機無窮:在軟體部分,我們需要便利的設計系統與應用軟體,就如同我們需要便利的windows與word處理文書。在硬體部分,雖然有了設計圖,但是我家印表機可能遇到「墨水量不足」、「原料不夠多元」 (例如我上次想要『印』樹脂、但是我這次想要『印』塑膠」。所以,我還是去轉角的便利商店,那裡有材質、顏色齊全的各種「墨水」。如果你想要自己開個個人工作室,需要更專業的印表機,你可能會去租一台、甚至買一台。因為印刷的材料太多元了,出租印表機與「墨水」應該會是一門不錯的生意。

第四,基礎科學永遠重要:同樣「列印」一個扳手,用途的不同對於「原料」的要求當然不同。不是每一種材質的扳手都能夠鎖得緊水龍頭。所以材料科學將成為下一個世代的顯學。不管是低溫的外太空還是高壓的深海、不管是宏偉的建築物還是奧妙的人體,都等著你發明各種應用材料。

第五,創造的門檻下降:六百年前的達文西有無數驚天動地的發明,不過多數都只停留在紙本之上。如果他出生在這個時代,可以輕易將發明的原型列印出來,不必因為龐大的開模費傷腦筋。研發成功後,他可以透過網路讓產品在全世界製作、販售,而且接單生產,沒有庫存問題。

我們回頭探討郭董說的話:那麼, 3D印表機能不能掀起第三次工業革命呢?

根據維基百科,所謂「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 1870年到1914 年的工業革命。是什麼造成第二次工業革命?蒸汽機?那電燈呢?電話呢?政經制度在保障私有財產權上的進步呢?這些都是重要而交互影響的重要因素。如何能夠完全歸因於單一因素?工業革命的產生需要眾多條件的配合!

說穿了,「某項發明將掀起第 N次工業革命」其實只是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某項產品很厲害,如此而已,實在沒有必要太認真深究。所以,我們可以確定郭董說的並沒有全錯:第三次工業革命不會是由「 3D列印」所掀起。至於所謂一摔就碎,並非科技不能克服的問題。

第二次工業革命那種大量生產的方式不太可能消失,就像桌上型電腦或室內電話不會因為筆記型電腦或行動電話的普及就立刻絕跡一樣。但是未來對於人力的需求、生產的方式與商業模式勢必產生劇烈變化,看來應該是無庸置疑了。從國家的高度來思考,我們要檢討我們的教育政策 (高中生應該多算數學?還是多看畫展? )、產業政策( 除了代工,我們的未來在哪裡? )與硬體基礎建設(我們的網路頻寬有需要提昇嗎?夠不夠普及?能不能更便宜? );從銀行的角度來說,科技進步影響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影響公司經營,而公司經營當然與授信業務息息相關。從個人的角度來說,至少以我個人的角度來說:觀察一個趨勢、並預測趨勢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事情。何況如果看對趨勢,還可以在股票投資中小賺一筆!

說到股票,我忍不住想:在郭老闆為 3D列印下了結論之後,鴻海集團還有人敢建議涉足這個新藍海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這種由上而下的公司文化,很難不讓人擔心鴻海的股價啊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螢光豬

三張圖,決定你對服貿的看法

台派拉票作戰具體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