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5的文章

小綿羊的牧羊犬

我聆聽台北醫學院副教授張國城的演講錄音,演講的主題是「文化大革命」。 老師問「各位同學,去年,也就是2104年,中國派了一個人來台灣,很多人跑去抗議,大家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從錄音機聽來,現場安安靜靜,沒有人回答,沒有人知道他叫張志軍。 我覺得一陣悲哀。台北醫學院的學生是通過嚴格考試競爭的學生;理論上這群年輕人未來都會在這個社會佔據重要的位置;理論上會來聆聽「文化大革命」的學生對於社會人文是有一定的關注程度的。可是這群年輕人對於這樣一件在我看來沸沸揚揚的大事,卻似乎一無所知。 我當然沒有怪他們的意思。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整天都在打撞球與看A圖。就算出了社會,我依舊鮮少關心公共議題,更別提實際付出行動了。就算是現在,我自以為的所謂「行動」,不過就是發發廢文罷了。 整個社會就這樣一直沈淪沈淪,對公共事務的漠不關心,於是民主法治的不斷倒退。多數的人不知道崩壞的速度有多快、也不在乎崩壞的後果有多可怕。 我們就這樣,一天又一天,溫馴地繼續當一隻只顧著低頭吃草的溫馴小綿羊,任由我們推舉出來的野狼擔任牧羊犬。 後記:昨天馬英九在國安會拍板向中國的國台辦遞交申請亞投的申請書。很深很深的無力與悲哀。

通往天堂的喜悅

圖片
據說,在埃及的文化裡,人死後想進入天堂,守門員會問你兩個問題:你為你的生命找到喜悅嗎?你為他人的生命帶來喜悅嗎? 如果你有理想。你的理想可能是名車華服,它可以給自己帶來喜悅,並不能給他人帶來喜悅,那麼很抱歉,你無法進入埃及的天堂。 如果你的理想是給他人帶來喜悅~~不管那個「他人」是你的情人、家人、國人還是世人,都可以。你想守護一份幸福的愛情?你想給他一個幸福的家庭?你想給國人一個民主的制度?你想為世人打造一個環保的地球?都可以。 你為了理想努力,希望你的努力可以創造他人的幸福喜悅,不過 你的努力可能讓你遭受很多痛苦,而且可以想見的是: 你的理想越大,你遭受的挫折、痛苦就越大。 歌德說,「我有勇於入世的勇氣,下界的苦難我要一概承擔」。從你的主觀出發,你的確可以試圖承擔;從旁觀者的立場,無論如何你扛不起這樣的擔子。你只會把自己逼瘋。瘋了之後,你就什麼都扛不起了。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那麼多偉大的藝術家、作家最後選擇自殺。他們如此真心地試圖扛起這個世界的苦難,然後不意外地、他們被壓死了。 如果你沒有打算走到這麼悲壯的田地,比較折衷的作法是:給自己一個「合理」的目標。所謂「合理」,就是比你的能力高一點點的目標。因為「高一點點」,所以能夠激發你的潛能;因為「只有高一點點」,所以追逐理想的過程中,失敗了也不會摔死,還能保有再戰一場的能力。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太缺乏「現實感」。人類,別說太遠,自從智人出現,造成了怎樣的生態浩劫。我們想要堅定愛情、拯救地球,基本邏輯上就是與我們求生存、繁衍後代的本能相牴觸的事情。至於政治,所謂「治理眾人之事」,「權力的集中」勢不可免,而我們想要主權在民~~這基本上就與人性貪財愛權的本性相違背。 終極地說,符合人性的理想,不需追求,自然就會實現;違背人性的理想,才會需要努力追求。 但是這並不表示愛情、環保、民主不重要。這些是重要的,愛情、環保、民主所帶來的幸福是真實的,所以是值得努力的。但是它們也是短暫的。一萬年後通通都要灰飛湮滅,通通是過眼雲煙。 可是,我們就是在昨天、今天、明天中一天一天過著日子的啊!我們像螞蟻爬在無邊的大地,爬不快、也望不遠,活在日常的現實生活中,所以我們常常失去現實感~~忘記宇宙有多大、歷史有多長。相較於整個文明史、人類史、地球史甚至是宇宙史,根本就是那麼那麼那麼的渺小又短暫。 我們老

閱讀心得:網路廣播「1001夜」~第三夜~酒的故事

圖片
網路廣播1001夜的第三夜。這一集,說了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關於啤酒與葡萄酒 到底,是先有啤酒?還是先有葡萄酒?探討這麼冷門的問題,對於一般大眾到底有什麼意義? 第二個故事,關於通訊技術3G 西元2000年,距離iPhone 出生還有七年,當時的行動上往需求主要來自於筆記型電腦。那時候出現了3G這種無線通訊技術,投資人開始產生了無限的想像:說不定這種技術可以一統江湖呢?對此,高盛銀行寫了一篇預測產業發展的的文章,它的分析,在十多年後的今天看來,「結果」是對的、它對於「產業發展過程」的預測卻是錯的、而「論述方法」本身,卻是非常值得借鏡。~~怎麼會這樣?都已經證明預測錯誤了,真的還有值得借鏡的地方嗎? 如果我們只在乎「結果對不對」,那就等於我們忘記「瞎貓也會碰上死耗子」。上面兩個故事,一個是「重建過去的歷史」,一個是「預測未來的發展」,我們都必須依賴有限的資訊做出判斷。蒐集資訊、定義問題、從現有的資訊做出符合邏輯的判斷~~這,才是理想的決策模式。 第三個故事,關於台灣的啤酒史 日據時代,日本的資本家在台設立啤酒廠,與來自日本本土的啤酒公司競逐台灣市場。聆聽日本這個殖民母國如何管理這些啤酒公司,可以給我們什麼啟示? 「殖民者」有很多種。「為了可以長久掠奪,所以加強建設」是一種,「只懂掠奪、不懂建設」是一種。從台灣酒類生產公賣的歷史,看見歷史的荒謬…… 延伸閱讀: 網路廣播「1001夜~第三夜~酒的故事」

閱讀筆記:人類大歷史(一)~集體想像

圖片
這是一本打開了就讓人不想闔上的書。 人類不過就是一種動物,可是這種動物,從整個演化的歷史來看,人類用很短的時間,就從食物鏈的一環迅速爬到了食物鏈的頂端!人類究竟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就像「貓」有很多近親遠戚,「人」本來也有很多種。從兩百萬年前到一萬年前為止,整個世界至少還有其他六種不同的人,比如說「尼安德塔人」、「梭羅人」、「弗洛瑞斯人」 …… 等。現在地球上舉目所及的人類,稱為「智人」~~這當然是我們給自己的稱謂。「從整個歷史來看,過去多種人種共存其實是常態。現在地球上只有一種人,這才是異常」( P14 )。智人又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以致於能夠把其他的兄弟姊妹,比如說「尼安德塔人」、「梭羅人」、「弗洛瑞斯人」給幹掉? 有些答案我們大約知道。比如說「火的應用對文明的產生很有幫助」、「讓人類可以吃熟肉」。是的,「有些食物處於自然型態的時候,無法為人類所消化吸收,比如小麥、水稻」( p20) 。 但是你可能沒想過:黑猩猩每天得花上五小時吃生肉;有了火之後,人類每天只要花上一小時就夠了( P20)。 你可能更沒想過:有了烹調,人類演化的時候可以縮短腸道、降低能量的消耗,進而在演化的時候,把能量留給更大的腦袋。於是尼安德塔人與智人有了更大的腦袋( P20 )。 你可能知道許多動物都有自己的語言。比如說,負責警戒的綠猴用牠們自己的語言喊出「小心!有獅子」的時候,同伴會向地平線四處張望;如果有猴喊出「小心!有老鷹」的時候,同伴會觀望天空。 可是你可能沒想過「八卦」有多重要。人與人之間要合作,得要有「信賴」。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信賴?兩種方式:一種是「親自與對方打交道」,一種是「聽說這傢伙還不錯 / 很機車」。 因為時間、空間的關係,如果只能依賴第一種方式,信賴的夥伴不可能太多。在自然的情況下,黑猩猩族群一般是由 20 到 50 隻所組成。隨著成員數量增加,秩序就會動搖,最後造成族群分裂。 P36 。 大約在七萬年前,智人發展出新的語言技能,讓他們除了能夠大喊「小心!有獅子」之外,還可以說別人的八卦( P33 )。讓我們知道誰可以信任、誰不可以信任,所以人類的「自然團體」比較大一點,來到 150 人。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團體,如果希望成員彼此認識、信賴,這個團體的人數最多不過 150

新興媒體的生存之道

你能想像廣播電台向聽眾收費嗎?讀者要花錢才能看文章的媒體,註定活不下去。 有些新興媒體刊物有著崇高的理念,個人十分敬佩。但是理念是一回事、生存是一回事。 新興媒體走網路的方式,並且依靠募款,因為成本相對較低,或許還有機會生存;如果還要生產紙本刊物,印刷費用與流通成本勢必大增,生存的機率一定更低。 這無關乎理念崇高與否。這是時代潮流。看過Chris Anderson的「免費」一書的人,應該都能夠理解這件事情。 而且事情恐怕還要再更「悲觀」一點。別說是向我收費了。免費要我到你的網站註冊、要我填資料、取帳號、記密碼?想到我就懶,寧可不看。至於有多少人像我一樣懶?應該值得做更進一步的量化研究。 今天看了兩三個所謂新媒體的網站,於是有感而發。

書海無涯,精讀是岸

「讀」了幾本書?「消化、吸收」了幾本書?讀了一肚子的觀念、理論,能不能成整合成為自己的一套想法?能夠用語言、文字表達出幾成?說出來的話、寫出來的文字,聽者、讀者能夠吸收幾成? 大量閱讀不是壞事,但與其貪多嚼不爛,還不如老老實實,挑好書讀,多讀幾遍,讀的時候劃重點、寫眉批,讀完了以後做摘要、寫心得。這樣才是真正的吸收了一本書。 人的記憶力太有限。一年前看的書,不管再精采,能夠模糊記住主旨、大綱就算是了不起了。有了這樣深度精讀的歷程,不管時間過了多久,透過瀏覽摘要心得,過去曾經消化吸收的內容立刻重新鮮活了起來。真要提筆為文,這些東西就是最扎實的養分。 這種深度的精讀方式,和浮光掠影、趕業績似的大量閱讀比較起來,起碼一本抵五本啊!

企業該花多少錢買臉書廣告?

廣告的流程是:a商品、服務的製造、提供-->b廠商花錢買廣告,讓商品被消費者看見-->c消費者看見了-->d消費者感興趣了-->e消費者購買-->f消費者主動宣傳 但是,b與c,兩者在臉書上,是互斥的。因為:一般使用者看臉書的時間有限、廣告主的廣告預算有限,而臉書替一般使用者篩選廣告的演算法無窮啊! 回歸本質,臉書的廣告主只能在a、d、f多加著墨;b,也就是「花錢買臉書廣告」這件事情,不過是聊備一格,從根本上來說,效果非常有限。 思考過程: 1.對一般使用者而言,在於:時間有限,所以「有時間看的」就只有那幾則;當然希望看到的貼文,都是「真的想看到」的。 2.對臉書而言,在「理想上」,是:幫助一般使用者,讓他們看到「真正想看的貼文」。一般使用者才會繼續愛用臉書。 3.對臉書而言,在「實務上」,是:讓花錢買廣告的粉絲頁能夠被更多的一般使用者看見。這樣廣告主才會繼續向臉書買廣告。 4.綜上,臉書只能透過演算法,盡可能幫「讓廣告主的廣告出現在對該廣告有興趣的一般使用者」的臉書上。比如說,讓球鞋的廣告出現在喜歡打球的年輕人的臉書上。 5.即便如此,球鞋品牌這麼多、廣告這麼多,愛打球的我也不可能有時間看遍所有廣告。所以,廠商們向臉書砸大錢買廣告,其實還是為了我那有限的「看臉書時間」在廝殺。 6.結論:企業想要在臉書上行銷,「廣告」只能是一個非常次要的手段。 畢竟,「廣告」,從字面而言,就是把「訊息廣泛的灑出去」。然而,在臉書上貼文,終極地說,只是「把訊息貼出來,讓有興趣的人看的見」;但是「把訊息廣泛灑出去」這個動作,想要靠買廣告「把訊息主動地灑出去」終究是事倍功半,而且和其他廠商之間變成了費用競賽。 延伸閱讀: FB 免費行銷時代結束,你的貼文只有 20%的機率被看見--專訪 Facebook 大中華區總經理梁幼莓

閱讀心得:賭神的尾戒~之~FBI教你讀心術

圖片
第四台已經將周潤發演的「賭神」重播千百遍了,所以劇中的老梗你應該也很熟悉:賭神高進為了讓敵人誤判自己的意向,於是故意在前幾年的幾百場賭局之中,加上了「無意中摸尾戒」這樣的小動作。終於決戰的日子來到,成功的讓敵人上當。 在公平的賭局中,「人性」是決定勝負因素的重要關鍵之ㄧ。比如說拿到了ㄧ手好牌,「人性」會讓你興奮,興奮很可能讓你呼吸急促、雙手發顫。如果你的肢體顯露出這些訊息,對手於是輕易的判斷你的心理狀態,當然你就輸多贏少了。 在真實的人生當中呢?如果你真的學會了讀心術? 有個美國聯邦調查局,對,就是好萊塢電影中通天遁地無所不能的FBI探員,出了ㄧ本書「FBI教你讀心術」,在你家隔壁的書店就有得買。作者可不是信口開河、花拳繡腿的江湖術士,而是長期從事犯罪偵查的探員,由他討論這樣的主題應該值得ㄧ讀。 理論基礎是很「簡單」的:人類的腦袋乃是三合一腦:爬蟲類腦(主幹)、哺乳類腦(腦緣系統)與人類腦(新皮質層)。簡單的說,爬蟲類腦負責生命現象,比如說呼吸、心跳。人類腦負責思考、腦緣系統則是我們的情感中心。由於本書有關理論基礎的論述略嫌薄弱~~畢竟這不是本書的主題~~因此,在介紹書中讀心術的具體技巧之前,請容許我為讀者複習多年前狂銷熱賣的「EQ」ㄧ書中部份的重點。 人腦與其他高級動物一樣,最原始的部分是環繞脊髓上端的腦幹,負責呼吸及器官新陳代謝之類的基本生命功能,並控制一些固定的反應與運動。這些原始部位不具備思考或學習能力,而是預先設定的調節器,確保身體維持生存所必須的運作與反應。(註一) 隨著演化,主要的情緒中樞漸漸成形,狀似甜甜圈而底部被咬了ㄧ口,缺口處剛好嵌入腦幹。這個環繞腦幹的部位稱為邊緣系統,為腦部增添了情緒的實質功能。在進化的過程中,邊緣系統有了兩大功能:學習與記憶。此一革命性的進展有助於提升動物的生存能力,根據不同的挑戰調整因應方式,而非採取一成不變自動反應。(註二) 情緒跟「學習、記憶」有什麼關係呢?就拿「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來說吧!如果你只有腦幹,那麼只有在每次被蛇咬的時候,你的手才會自動的往後縮(反射動作);但是因為你有「腦緣系統」,所以你有情緒:上次被蛇咬的疼痛經驗(生理反應)和恐怖的感覺(情緒)連結在ㄧ起,所以在日後看到「一團很像蛇的東西」的時候,(人類腦)還來不及判斷到底是蛇還是井繩的時候,腦緣系統已經下達「恐怖

說書夢~04~工作進度記錄

2015-03-26-星期四 進度: 測試mac office進行ppt錄音的效果。 結果: test ok。 說明: 用iphone錄音,把錄音檔插入ppt 再用ppt的「投影片放映/錄製投影片放映」,以手動模式到每一頁點選每一頁的播放,並且錄製下來。

追尋正義的路上~~談轉型正義

定義很簡單 轉型正義是什麼?就是:對於過去的錯誤,「查明」、「更正」,進而避免未來再度發生錯誤。所謂的錯誤,不只是探討「個案的錯誤」,更包括「制度的錯誤」。 比如說,你當時幫助納粹屠殺猶太人,這是錯誤的。納粹垮台、二戰結束後,開始調查你過去的錯誤或損失。這些,就是「查明」。 比如說,過去因為執行屠殺而獲頒的勳章要撤銷,反人類罪的罪行更要追訴;如果你過去因為被壓迫而遭受損失?在法律上、物質上以及名譽上必須恢復權力、給予賠償~~這些,屬於「更正」。 然後,讓這些歷史清楚地呈現在世人面前,提醒後代這塊土地曾經發生過的悲劇,進而避免重蹈覆轍。這些,屬於「避免未來的錯誤」。 落實很現實 轉型正義的概念說起來很簡單。問題是:什麼叫「正義」?由誰來「定義」?「由誰來執行」?「執行起來有什麼問題」? 「定義」的現實 以德國納粹為例。納粹的瘋狂並不是單純的瘋狂。要知道當時種族主義可是在醫學、人類學上有著堅實的學術論述作為基礎;也因此,延伸出來的種族淨化論顯得格外有說服力。 昨天我信仰這種正義、整個國家也鼓勵我執行這種正義、而且不執行這種正義還會受到懲罰,怎麼今天正義忽然轉型了,明天我就要受到追訴了?正義難道變來變去?你要我怎麼辦?如果法律都講究「法的安定性」,難道正義沒有安定性?究竟什麼是普世並且恆常的正義? 這是恆久存在的、哲學上的問題。「法後有法」的意思是說,法律的訂定是基於某種正義,換句話說,一個金字塔的頂端,最高那層是「正義」,下來才是「法律」。 理想中的那個「正義」的完美原型或許存在~~比如說以「同理心」為核心概念的「至善」。但是落實到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原型不可能完全落實。 隨便舉個例子:你有本事多買兩間房子應該是你支配財產權的自由,可是這樣的買賣讓房價越炒越高,傷害了下一代年輕人的居住權。你在乎的「正義」,究竟是你自由支配財產的正義?還是群體的居住正義? 更何況,當整個政權更替了之後,「正義」換人定義、也換人執行。想要藉由「不溯既往」、「法安定性」這些理由來阻卻轉型正義的進行,只是徒勞無功。 「執行者」的現實 相對的,如果「正義」的定義者、執行者沒有變更,這樣的轉型,勢必不可能「徹底轉型」。 舉個例子就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在聯合國的地位。雖然俄羅斯在法理上來說是新的政權,也試圖進行轉型正義。問題

李光耀過世與九二共識

帶領新加坡獨立的李光耀過世了,那群人歌頌新加坡的繁榮整潔,這群人批評新加坡的威權獨裁~~結果這些批評剛好被那群人拿去說嘴:「對啊!你看,台灣可是擁有能夠投票的民主呢!」。換句話說,當這群人說:「我們不要獨裁」的時候,另一群人剛好因勢利導地說:「台灣比新加坡民主多了,哪裡獨裁?」,說不定還要順便頌揚一下兩蔣的功績。 可是,我們厭倦了「有選擇的自由卻沒有及格的選項」。我們要的不是進化過的獨裁。我們要的是真正的民主,而真正的民主國家中,不會存在中國國民黨這種「全世界最富有的政黨」。 對於李光耀過世的新聞事件,我們該強調的,是新加坡獨立建國的好處~~爭取獨立建國是為了國家尊嚴,而國家尊嚴的實質內涵不是「看著國旗飄揚紅了眼眶」的感動,不是盲目的愛國主義,而是「人民的幸福」。人民是否安居樂業?是否免於受殖民統治者與敵國的侵害? 不論台灣成為了哪一國的一部分,我們始終面對各種的威脅。十六世紀的時候,澎湖隸屬明朝,結果遭受荷蘭的侵略佔領;七十年前台灣隸屬日本,結果遭受美國的轟炸攻擊。我們怎麼會天真地以為中華民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之後,從此高枕無憂?對外不會遭受日本、美國的武力威脅?對內不會像西藏、香港那樣遭受鎮壓?就因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恐懼,我們甘願接受這一切已知的風險、放棄一切潛在的可能,而接受九二共識、走向兩岸實質統一的道路? 這個世界沒有永遠的敵國或盟國。看看兩次的世界大戰就知道了。所以台灣需要的,是一張國際承認的身分證,我們才可能對等地與外國討論經濟協議繁榮經濟,才可能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情勢中找一個有利的位置,為了台灣的生存創造最大空間。但現況是:中華民國死抱著一部幻想自己依舊地大物博的憲法不放,而統治那一大塊土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早就為全世界所承認。請問:我們要國際如何認同中華民國的身分?台灣缺乏國際地位只是剛好而已啊! 備註:2015-03-25-聆聽台北醫學院張國城副教授演講心得所感

說書夢~02~企劃

節目宗旨 讓更多人愛上閱讀,從閱讀中思辨。 節目型態 傳播方式: 網路聲音廣播。 網路文字分享。 目標群眾: 愛看書的人 想看書但沒時間看書的人 核心議題: 人、群體、國家、國際、世界。 經費 經費來源: 自己貼錢。 募款。 打書。 經費預估 網站架設:30,000元。 主機代管:20,000/年。 節目要角與工作內容 製作團隊 人選: 短期:查理擔任。 中期:擴充志工團隊。 工作: 製作 書籍選定 這一集、下一集、下下一集,要分享哪幾本書? 與出版社合作的接洽 說書人接洽、選定 與該集說書人洽談內容,包含主要對談問題 腳本撰寫 行銷 臉書行銷 官方網站與聽眾互動:包括辦活動。結合書本主題、時事、話題人物。 洽詢出版社合作:打書、合作辦活動 主題行銷 定義:連續若干集,分享不同出版社之間,主題相關的好書。 目的: 主題式閱讀,擴大閱讀的深度、廣度。 提高出版社來本節目打書的動機 對買書者而言,相同主題的書籍,買了這本就可能暫時不買那本。 對於出版社而言,只要別人家的那本書有在這個節目打書,我也應該要在那裡打書。 排行榜:比照20年前流行歌曲節目排行榜。 聽眾評分「哪一集節目最有趣」。 聽眾票選「最想買的書」。 記錄 節目錄音 逐字稿 主持人 人選: 短期:初期查理擔任。 中期:有更佳的人選出現,則交棒。 主持群,輪流排班或聽眾票選。 工作: 錄音前: 閱讀討論書籍 與說書人事先洽談討論內容 錄音中: 引言 與說書人互動 提出聽眾可能想問的問題 結尾 錄音後: 協助校對逐字稿 說書人 可能人選: 讀者擔任說書人。 作者擔任說書人。 出版社擔任說書人。 工作內容: 書本摘要 心得分享 與主持人互動,回答主持人提問 聽眾 透過網站與網友互動。 與出版社合作,送書活動。 讀書心得徵文比賽,送禮品。

說書夢~01~發想

我有一個夢,開設一個網路廣播節目,主題是「說書」。 因為 1.閱讀很重要。 2.基於許多原因,這塊土地上閱讀的人不多。 3.所以,成立一個「說書」的節目。把好書的內容,透過網路廣播的方式,分享給大家。 每一集介紹一本書。既然研究說十八分鐘的長度是最適當的演講時間,這個節目每一集就是18分鐘。3分鐘開場。接著5~8分鐘由說書人進行書本內容摘要說明。接著5~8分鐘由說書人分享它的讀書心得。剩下約2分鐘,結尾。 書海無涯,談書,當然必須設定主題。節目設定分享書單的核心是「人」。歷史、科普、財經、法律......都可以,核心是,這本書與「人」、「群體」、「國家」、「世界」的連結是什麼? 最重要的目標是:讓這塊土地上的人,愛上閱讀,從閱讀中養成思辨的習慣。 它還可以有廣告收入~~節目做起來之後,各出版社一定很願意來打書,畢竟這個節目的聽眾可是出版社的最愛;愛看書的人通常講究「品味」~~雖然你可以說成「假文青通常假掰」~~,而「品味」等於商機。甚至,連政治人物可能也很願意來藉由「說書」來包裝行銷自己,因為聽這個節目的文青/假文青們最喜歡發廢文,而廢文往往會影響風向。 有誰願意一起來搞這個節目嗎?

臉書為何是好物?

yahoo奇摩式的入口網站為人詬病多年~~誰有耐心從一大堆的廣告、垃圾新聞之中找到重要的資訊? google的便利不需多加解釋。唯一的問題是:我得要「主動輸入關鍵字」之後,我才能搜尋我要的資訊。 至於臉書?只要我的臉友多幾個「有梗」的人,重要資訊或好文章就會自動浮現再我眼前~因為這些東西總是會被臉友到處轉貼,所以很自然地就會浮到我的臉書上等著我閱讀。 當然,有些人認為那是「同溫層」,看來看去都是「自己人」的聲音~~不會啊!因為我同時也會追蹤那些「對面」的聲音。比如說我追蹤雷倩、王炳忠、龍應台、應鳴天......,也從來不因為政治立場不同而刪除臉友。 而且,我還發現,許多最新的重要訊息,比如說越南發生暴動的時候,再電視媒體新聞快報的前幾個小時,我的臉書就已經有第一手訊息了。 對我而言,臉書果然是好物啊!

留言對戰不如搶麥克風

有時候會在臉書上和網友留言對戰。為什麼?因為透過這種互動,可以練習「檢驗思考邏輯」。經由對方的回應,檢視我自己「思考邏輯」與「表達方式」有哪些盲點、是否有應改進的地方? 畢竟,自己悶著頭想,很容易認為自己想法必然都是對的。另外,透過對話,可以練習「用疑問句讓對方自行打臉」。 對我而言,留言對戰的目的絕對不是「看不下去」。這個世界荒謬的言論太多了,哪來那麼多的時間,找出意見不同的人一個個對戰? 傳播觀念的方法,不該是「找人戰」,而是多看、多聽、多寫,提昇價值觀與邏輯能力。同時「搶麥克風」。 網路就是每個人的麥克風。聲音被越多人聽見、才可能影響更多人。「搶麥克風」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有道理的話,透過輸出功率強大的麥克風與喇叭,可以說服更多的人;如果只是放屁,透過麥克風與喇叭的放送,只會讓更多的人感到噁心。

閱讀筆記~~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之四)~~黑洞

圖片
這本書裡面充滿了真實而悲傷的故事。其中有一則關於美國夫妻去柬埔寨行醫的故事(p313~316),讓我特別的印象深刻。 美國有對夫妻,先生賈西亞是急診醫護人員,太太卡拉是掛號護士。有一天他們去柬埔寨遊玩,覺得這個國家缺乏醫療資源,於是兩人打算在柬埔寨開一間窮人診所。 夫妻倆變賣一切,換得四萬美元,(換言之,兩夫妻的總資產大約是130萬台幣,看起來並非什麼大富豪發心行善,而是平凡人傾其所有),並且另外募款一萬六千美元,來到了柬埔寨。 當地的衛生部長告訴他們:我們這裡的政策是,開診所的人自行負擔費用,但是政府會提供你們所需的藥品等醫療資源。聽起來不錯。不過當地的實際情況是:官員鼓勵醫生開業,但是應該撥給醫生的藥物被官員轉賣中飽私囊。 苦候不到藥品的卡拉知道後相當憤怒,認為柬埔寨的貪汙正在殘殺國家幼苗,於是她當面指責官員「你應該要為自己感到羞愧」。 幾天後,幾名男子從車子裡面跳出來,把卡拉抓進田裡,痛打並且強暴她好幾個小時,然後把卡拉留在田裡等死。 卡拉活了下來,兩夫妻向當地的警察局投訴這件事情,警察不受理此案,因為警察認為那是卡拉自己脫光衣服在路上亂跑所引起的。 好吧!兩夫妻終於放棄柬埔寨。他們打算回國,才發現診所的戶頭已經被診所助理盜領一空。沒有房子、沒有車子。除了行李箱裡面的東西,兩夫妻什麼都沒了。連回家的錢也得向他人乞討。 一方面,我懂得「危邦不入、亂邦不居」的道理,另一方面,我很願意相信「劃破黑暗,只需一盞燭光」的信念。然而堅硬冷酷的事實是:這個世界有一種黑暗叫黑洞,它可以吞噬一切的物質與能量。天文的黑洞非人力所能干預,政治上的黑洞卻是你我共同打造。於是我無法不感到悲傷。

面相學外的另一章

要怎麼樣粗略但快速地認識一個人?我從來不曾學習「面相」這門學問,但是當閱歷隨著年紀增加,我越來越相信面相這回事兒。而且,我甚至開始偏執地相信「聲音」也能告訴我們一些事情。比如說,有些人講話的「聲音」就是很討人驗 我不太知道要怎麼形容那種「講話粗鄙可憎」的感覺。它與用字遣詞(滿口髒話或是出口成章)、咬字發音(字正腔圓或是台灣國語)、音質特色(沙啞低沈或是悅耳動聽)或談話內容(講經傳道或是閒聊八卦)無關。勉強要形容的話,大概是「語氣」吧!一種天上地下唯我獨尊、自居正義而睥睨一切的語氣。 比如說我就曾經在超商遇見一位老婦人。明明她只是與店員聊些日常閒話,也讓只是路人的我感到不舒服。然後,果然,從她接著與媳婦對話的內容聽來,十足就是一個惡婆婆。 不論是「面惡心善」還是「面善心惡」,沒有「必然」的關係。況且,每個人都有多元的面向,壞婆婆也可能是好太太、好先生也可能是壞同事。可是追根究柢,每個人的核心還是因為「同理心」的不同而產生高度歧異。簡單的舉例是:一個「有同理心的好人」,樂於幫助同事,當然更善待自己的伴侶;一個缺乏同理心的老公,可能因為迷戀自己的老婆而甘願做牛做馬,但是卻不會在職場中主動伸出援手、與夥伴同甘共苦而建立革命情感。 最後,我們的人生智慧~比如同理心的高低~決定了我們的人格特質,而人格特質在思想言談、舉手投足、面相語氣間不經意地流露。即便是高明的演員,也無法面面俱到地演一輩子假戲。

從文明的進程看新加坡

圖片
打開人類文明史,人類發明新科技的速度的確很快,從「電話」到「智慧型手機」要不了一百年;但是發展「新觀念」、「新制度」的速度卻極為緩慢。比如說,在已知的數千年歷史裡,人類直到近百年才開始試圖落實「人人平等」的「人權」、「民主」這些概念。即便民主國家如美國,他們的女性直到1920年才有參政權!更別提,不過是五十年前,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州長還高聲倡議種族隔離政策。 這些制度與價值觀一點一滴的進步,像是珍貴的瓷器~~要捏塑、窯燒沒那麼容易,想要破壞卻是一砸就碎。制度與價值觀的進步(或崩壞)互為表裡、也交互影響。如果要說「崩壞」,自然是制度相對落後的文明比較容易崩壞;反之,談「進步」,自然是制度相對完善的文明有比較大的進步可能。 簡單的例子就是:美國是否將因為過度消費、不健全的國家財政而崩潰?或許會,但是中國的財政因為缺乏了透明與監督,更是充滿了崩潰的可能。對於人權的保障?美國的爭議再多,也絕對不至於如缺乏監督制衡的中國來得悲哀。 關於財產權、民主、人權的保障,西方文明乃是經過了數百年的流血、衝撞,一點一滴痛苦而緩慢地、深深烙印在人民的觀念之中。而所謂新興民主國家的人民,尤其在東亞,很幸運、也很不幸地少了這些痛苦的過程,於是懷疑民主的必要性、對威權的崇拜更是揮之不去。 著名歷史學者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文明」這本書的結尾檢討「西方文明是否真的能夠繼續稱霸地球」,他似乎抱持著審慎但悲觀的看法。然而綜覽全書,給讀者如我的感想卻是:除非因為不可控制的天災因素,否則西方文明至少可以再稱霸個一百年。 為什麼?因為西方文明早在數百年前就開始了那個痛苦而緩慢的「進步的歷程」,而東方文明還在崇拜威權式的民主,一切還在萌芽。當美國透過民主的政治制度保障了財產權、人權,進而鼓勵了創新發明,於是科技、武力、經濟乃至於研發經費持續領先全球的時候,新加坡還在「活下去最重要」、「民主不能當飯吃」的階段。李光耀一死,新加坡政府立刻「無限期不受理抗議集會申請」。新加坡的民主化進程,可見一斑。 台灣呢? 323週年已屆,因示威抗議遭警察毆打的周榮宗老先生已逝,有照片、有臂章的打人警察迄今下落不明;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與前警政署署長王卓鈞左一句「找不到」、右一句「我能力不太好」,推得一乾二淨,下令限時驅離抗議民眾、把暴力流血驅離淡化成「拍肩」的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則是

頃讀「三一八帶來了兩岸關係思路的根本改變」之我思

拜讀李蔚先生於自由時報發表之大作「三一八帶來了兩岸關係思路的根本改變」,筆者佩服其「台灣政治菁英必須翻轉威權時代的思維」之結論。然此一結論之論述過程,筆者竊以為容有補強、修正之處,乃援筆為文,盼拋磚引玉激盪思辨。 縱觀該文通篇論述,旨意大綱略以:一、「牽涉到兩千三百萬人未來的國家定位和問題,是應該攤開來討論的公共政策」。二、「太陽花運動逼使中國對台政策後退反省,證明『廣大公民』戰勝『寡頭密室』」。三、「唯有爭取台灣人民授權,才有和中共周旋的籌碼,才會被中共看做必須認真看待的對手」。 首先,「國家定位」涉及「國家主權」,筆者認為這並非「可談判的公共政策」。 暫時不理會所謂法學或史學上的「台灣地位未定論」爭議,現實的情況是: 第一、台灣這塊島嶼有自己的軍隊、疆域、實質的治權,並且人民以「大致上民主」的方式和平選舉政府。不論「它」是否屬於國際法所承認的一個「法人」,但是無損於它是一個「活生生」存在的「自然人」的事實。 第二、「它」拿著自己發給自己的身分證,姓名欄填的是「中華民國」,但是全世界承認這張身分證的國家寥寥可數。 第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早就把中華民國當成死人,甚至在南京為「它」立碑紀念,並且處心積慮地要把這個「活死人」納為自己的一部分,否則不惜用飛彈把它打死。 與中國談論國家主權,等於是談論「它是不是活著」、「它要不要變成中國的一部分」或是「它怎麼樣才會死得更爽快、徹底」。 有談判經驗的人都知道:如果談判的議題設定錯誤,整個談判就已經未戰先輸了!除了堅定主張「它」是一個「活人」,而且積極爭取「一張國際所承認的身分證」之外,有什麼好談的?何況是與中國談?豈非緣木求魚、與虎謀皮? 更何況,為什麼兩岸談判的主題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下」?「九二共識」這個主題本身不能討論嗎?為什麼主題設定的權力直接屬於中國?這豈非開門揖盜、未戰先降?這種「談判」又哪裡需要「政治菁英們放下身段謙卑地傾聽民意」? 更進一步地說,如果馬政府以「傾聽民意才能回應中國」為由,藉由公審會操作公投命題,誤導民眾公投而讓兩岸簽下了「看似保證和平,實質排除國際救援可能」的「兩岸和平協議」,屆時又該如何解決自我設下的困境? 當然,中共的文攻武嚇也是國際現實。面對此一國際現實,我們該做的,是了解、善用國際形式並創造籌碼,為爭取「它」的「生存」與「身分證」創造最大空間。君

帝國的磚塊

圖片
圖片翻拍自維基百科。 「鄭和下西洋」這個故事從國中的歷史課本就聽過了。可是一直到最近,我才知道鄭和下西洋之前的故事:原來他不是漢人,是回人;10歲被明軍俘虜、被閹割成了太監;在戰爭中立了戰功變成了大太監,受到皇帝信任,然後才有「鄭和下西洋」的故事。 總覺得,鄭和下西洋之前的那一段歷史,兵禍、政爭、酷刑、才是你我真正應該關心的歷史。不過我們的歷史課本卻忽略更重要的細節,以「漢人」、「中國」的史觀歌頌明朝的國力多強大、航海技術有多先進。 能夠把船從東亞開到非洲去的確很屌,可是那是你我最應該優先關注的議題嗎?所謂的歷史課本,說的根本只是「國家的歷史」,從來就不是「常民的歷史」。國家的重要與偉大被不成比例的放大;而常民,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血有淚有情感的人,再怎麼重要,在歷史裡面不過就是一塊磚頭,用來堆砌建構偉大國家想像!更別提那些死於兵燹饑荒苛政酷刑的小老百姓,渺小不及塵埃。 才發現:缺乏真切描述常民文化的歷史課本,不過就是符合當權者史觀的洗腦教材。 更何況,台灣的祖先來自中國,就表示我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想到我從小到大讀的、背的,盡是這種刻意剪裁扭曲的教材,就好像被迫喝下一肚子的餿水。 又噁心又悲哀。 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鄭和」 。

閱讀、讀書與思考

喜歡讀書的人不一定就喜歡思考,但是喜歡思考的人通常喜歡閱讀。 任何形式的閱讀都好。閱讀小說、漫畫、電影、電視、甚至於「人生」,廣義的來說,都是一種閱讀。任何的閱讀都很好,重點是,如果閱讀了之後無法引發我們進一步的思考,那些閱讀就是缺乏深度的閱讀。 閱讀不一定能夠提昇價值觀,但是透過閱讀與思考,比較有機會幫助我們提昇價值觀。為什麼仗義每多屠狗輩?因為他從人生經驗裡面,讀到了正義的價值。這跟「讀書」其實沒什麼關係。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只要懂得選書,「讀書」的確是各種形式的閱讀中,營養密度相對較高閱讀,所以「讀書」應該是一件值得投注心力的事情。 可是,在台灣呢? 台灣幾十年來的教育,至少,從六年級的我所接受的教育來看,台灣真的有鼓勵思考嗎?鼓勵讀(考試以外的)書嗎?說得極端一點,根本就是一種反智的教育啊! 再加上經濟的衰退、整個扭曲的工作觀(比如說加班是應該的),讓大多數的工作者累得半死,下班後實在動不了。除了攤在沙發上給電視看之外,哪來的精力靜下心來閱讀? 於是,如果你說你晚上在家裡都在看韓劇、看康熙來了,大家會嘻嘻哈哈與你聊節目;如果你說你晚上都在家裡看書,要不然就是對你說「哇,你好認真」的衷心佩服,要不然就是翻白眼,一副「哼!要不要這麼假掰」的不以為然。 簡單的說,就是:因為各種因素,使得讀書淪為少數人的興趣。因為如此罕見,如果你竟然能夠從閱讀中得到樂趣,通常會被當成是一種值得佩服的文青,或讓人翻白眼的假文青。 這無疑是台灣的悲哀。

閱讀筆記:「文明」讀後感~從制度演化的過程理解制度的可貴

圖片
有些樹木,例如檜木,生長速度很慢、但是質地堅硬、不怕蠹蟲,於是成為製作木材家具的上等材料。兩年前去紐西蘭蜜月旅行,導遊告訴我:當地人曾經把那些所謂的好木頭從北美洲移植而來,因為紐西蘭當地氣候的不同,這些樹木長得又高又大又快,讓人驚喜。不過,砍下樹木,才發現一圈一圈的年輪中間的間隔變得蓬鬆、不再緊密、質地不再堅硬,不再適合拿來做家具。驚喜變成了一場空歡喜。 「明文的崩壞」代表千千萬萬人不自然地痛苦、死亡。這種崩壞雖然未必能夠因為人們的努力而避免,可是我們還是要試著分析、努力、掙扎~~畢竟後果實在太可怕了。於是,這本書主要分析了西方文明為什麼強盛,最後也不免俗地反思西方文明是否將沒落。 要 討論遊戲,當然就要討論遊戲的規則;要分析文明,當然必須分析文明的制度。 最引人注目的重要制度,當然是「權」與「錢」,政治制度與財產制度。 看完這本書之後,最大的感想是:我不確定所謂西方文明有多脆弱或多理想,但是那是一棵質地相對堅硬的樹木。它的制度~包括民主制度的發展及財產權的保障~花了幾百年逐漸長成現在這個樣子。 了解歷史,就是了解這些制度的成長過程。 借鏡他人的歷史軌跡可以讓我們少走冤枉路,但並不表示我們應該異想天開地自闢蹊徑。 那是盲目的冒險,就如同中國的大躍進,一躍竟活活摔死了千萬人! 每種制度都有利有弊,重點在於是否利大於弊。西方文明花了幾百年,演化出了一套叫做三權分立的民主制度。奇怪的是許多人拿著威權制度裡面的利,批評民主制度裡面的弊,並且忽略了威權制度的弊大於利、更忽略了民主制度的利大於弊。如果我們 了解西方產生這些制度的斑斑歷史,就更能理解這些制度為什麼可貴。 那些說「西方制度不適合東方」的人,忽略了問題的核心:人性。人性不分國界,不受文明差異而影響。比如說,實施共產主義,結果就是大家都不想工作;實施資本主義,結果就是大家拼命賺錢;絕對的權力造成絕對的腐化,失去了權力制衡就會出現瘋狂。這些與什麼「東方西方」、「中國法國」一點關係也沒有。「如果你找來相同的民族,所受到的文化大體相同,在其中一群人身上施行共產主義制度,另一群人施行資本主義制度,幾乎馬上就能發現他們的行為方式開始出現分歧」(p037)。也因此,試圖半調子地移植,比如說要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某某主義」,其實是一種荒謬的邏輯。 荒謬的程度,就好像有些人憂國憂民地、悲憤激昂地說

換句話說之~你媽生你是來當女王

1.不要因為對方的承諾而上床,而是要因為自己想上床而上床。男人在想要上床時都是名嘴而已。(下床之後記得繼續名嘴,才有下次哦!啾咪……) 2.如果還不是很熟,請記得做好安全措施。「昨瞑山盟海誓,睡醒有夠拍謝」(台語)的悲劇,每天都有。(男人:姑且再多穿幾天雨衣。忍耐一下。快要很熟了) 3.如果認識不深,卻不慎有孩子,請考慮自己扶養或是墮胎,不要為孩子結婚。奉子成婚,以後來找我的機率大概會很高。(男人:親愛的看到了嗎?別再刺保險套了。)。 4.被暴力逼迫發生性關係,叫做性侵害;被騙而上床,什麼都不能請求。(男人:律師你早說嘛!)。 5.既然不要在一起,就不要想要從對方那裡取得任何補償或賠償,墮胎的費用也不要想分擔!尊嚴是無價的!(男人:如果我再對她爛一點,她應該就不會想要和我在一起了……) 6.一夜情就要承認,不要告人家性侵害,誣告罪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且不能易科罰金。(男人:請女人告訴女人) 7.結婚以後,請多磨合,不要常常把「要不是為了這個孩子」這種話掛在嘴巴上,很傷人。(男人:不然還能為了什麼?世界和平?) 8.不能磨合,請不要家庭暴力,包括外遇、口出惡言、肢體衝突、臉書上罵人等等,不是不指名道姓,就不會有刑責。(好聚好散,大家都輕鬆啦!) 9.報復這件事情是這樣,不痛不癢傷不了他,又痛又癢就得跑法院。天底下男人並沒有死光,不要犧牲自己同歸於盡,這是最對不起家人與朋友的作法。(男人:報復別人就是傷害自己;那麼傷害別人就是……?) 10.愛自己最重要,不要老想著愛他。你媽生你是來當女王,不是來被糟蹋的。(可是,律師,我遇到的,都是比女王更厲害的公主) 資料來源:呂秋遠: 你媽生你是來當女王的

大學念什麼科系,重要嗎?

我自己大學四年幾乎都浪費了。唯一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大概就是看了一點雜書,然後很多年之後才發現原來閱讀、發廢文正是我的熱情所在。如果我大學的時候就能像現在一樣了解自己,我的大學生活肯定會充實很多倍。 問題的核心是:找出你的熱情所在,然後是利用大學這段期間好好的吸收、燃燒。「念什麼科系」、「有沒有很用功地念書」,這些問題,根本就是很下游的問題。 如果十七歲那年你在選擇科系的時候實在不知道自己的熱情在哪裡,那麼,依照我個人的經驗,還有我周遭的經驗,是:大學念什麼科系.真.的.不.重.要!相較之下,「你怎麼利用大學時間」比「念什麼科系」重要一百倍!一百倍! 畢竟,國民教育把學生的學習慾望消耗殆盡。唯一可以自由學習的時段,只剩下大學時期了啊!

閱讀筆記:「文明」重點內容摘要

圖片
不管你喜不喜歡,西方,尤其是美國,從軍事、貨幣到大眾文化,在最近一百年充分主宰了這個世界。 為什麼?五百年前,從科技、軍事、建築到人口數目,最屌的明明是中國耶!人類史上第一所醫院是伊斯蘭帝國設立的、第一本代數學教科書是波斯學者在西元820年寫的,這些也與歐洲無關啊!為什麼歐洲,還有來自歐洲的美國現在變得這麼屌?(p82-83) 這本書提出答案:因為競爭、科學、財產制、醫學、消費,以及工作倫理。 第一章,關於競爭。 中國是一個大帝國,是「一個主體」,可是歐洲是一大堆的小國家,是「許多主體」。後者的環境容易產生競爭,競爭帶來進步。「東方的統一帝國扼殺了發明創新,相反地,在多山、河川縱橫的歐亞大陸西部,王國與城邦林立,各國莫不致力創造競爭與彼此交流」(P37)。 第二章,關於科學。 是的,歐洲的科學本來的確比較落後。但是,「西方的優越本身來自於科學更能有效地是用在戰爭上」。「十五世紀政治與經濟的競爭使西方迎頭趕上了中國,甚至凌駕其上。到了十八世紀,西方對近東的優勢則不僅來自於火藥,更來自於腦力層面」。(p91) 值得進一步探究的是,「為什麼西方的科學後來居上」? 「十一世紀末,具有影響力的伊斯蘭教是開始主張研究希臘哲學與『古蘭經』的訓示不符」。「伊斯蘭學校完全專注於神學教育,在此同時,歐洲大學卻擴大了自身的學術視野」(p103) 「1515年,鄂圖曼帝國的蘇丹塞利姆一世下令,凡被人發現使用印刷機者,最重可處以死刑」。「穆斯林科學家原本是歐洲學者觀念與靈感的來源,如今卻與歐洲最新的研究成果段了聯繫」。 相對於此,1660年,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學會成立,目標是建立一個「促進物理與數學實驗知識」的機構。「皇家學會之所以重要,不在於皇室的支持,而在於他是一個新科學社群。這個社群允許觀念分享,同時藉由開放競爭的過程,匯聚眾人之力一同解決問題」。比如大家熟知的牛頓和他的萬有引力,其實不只是牛頓的功勞。(p105) 「世界最重要的三項科技發明,……蒸汽機、……經線儀……與……水利紡紗機,相繼在十年內由同一個國家發明,這絕對不是巧合」(p106)。但是,「直到十八世紀晚期,西方書籍唯一被譯為中東語言的竟是治療梅毒的醫療書籍」。(p103) 第三章,關於財產權 論述從殖民地的故事開始。同樣被殖民,為什麼幾百年之後,北美洲富強、民

閱讀的樂趣:新與舊的碰撞小劇場

閱讀的樂趣有三:吸收、碰撞與創造。 關於某個主題,我本來毫無概念。因為閱讀,我開始對這個主題有了理解、逐漸能夠在思想上掌握這個主題。這是「吸收」的樂趣。 如果我們對於某題主題曾經有很多的閱讀、思考、或體驗。當我們又閱讀到某一段關於這個主題的精采文字,我們自然而然地把現在讀到的這段文字與過去的那些閱讀、思考或體驗擺在一起。新的資訊與既有的想法,兩者或許是相互印證後強化了既有的想法、可能是相互駁斥進而推翻了舊有的觀念、也可能兩者在腦海中打了一架後得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新結論。這是「碰撞」與「創造」的樂趣。 就是這種腦海中「新與舊的碰撞小劇場」,讓閱讀更迷人。換句話說,昨天我們讀得越多,今天的碰撞就會越豐富,閱讀就會越精采。

文字素描

不管是音樂、美術、體育,儘管他們的形式不一樣,但是同樣讓人感動~~讓自己感動、甚至讓他人感動。我欠缺音樂的栽培、沒有美術的天份、沒有過人的運動細胞。唯一讓自己沈醉、有可能讓他人感動的表現方式,就是文字了。因此,我愛寫。 在敲打鍵盤的過程中,發現:把幽微的心情用流暢的文字深刻的描寫、生動的比喻,是一件困難但有趣的事情。 文章,不外乎論理與抒情。論理的文章講究的是「說理明晰、深入淺出」。那些「理」即便抽象,「一條一條的道理」至少可以一一細述。 而情感。情感是一團纏繞糾結的毛線球,抽絲剝繭並非不行,但不再是複雜的毛線球而是單調的線;情感是在心底曲折蜿蜒的河,理性分析並非不行,但不再是流動的河而是僵硬的H2O。要如何才能用文字素描毛線球的糾結、如何才能傳達情感的澎湃或悠悠?抒情的困難與有趣,遠遠超出論理。

閱讀筆記:「文明」雜感~戰死的戰士

圖片
法國殖民了塞內加爾。被殖民的人的命運當然是悲慘的。那時剛好遇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死傷慘重。於是塞內加爾與法國談條件:給我法國公民的身分,我就參戰。 好的,法國人說,參戰的塞內加爾人都可以獲得法國公民身分,還可以獲得英勇十字勳章呢!而且,法國的蒙尚將軍,在1910年還只是個中校的時候,曾經與一群科學家在非洲進行研究。「他的調查隊在以完整的偽科學檢查新兵之後,認為非洲士兵由於神經系統發展不完全,所以他們會比歐洲士兵更勇敢也更不怕痛」。 一群一群的黑人,為了拿回他們被剝奪的人權,「自願」前往戰場為法國打仗。法國的指揮官讓他們在戰役裡擔任衝鋒(砲灰)的角色。法國人怎麼看待這回事呢?「雖然我對這些英勇的黑人有無限的欽敬,但我還是寧可十名黑人被殺,而不願一名法國人死亡,因為我認為法國人已經傷亡過重,必須盡可能避免犧牲法國人」。 雖然,在塞內加爾,殖民統治在醫學上的努力,使預期壽命增加了十年,從三十歲增加到四十歲。「文明;2012;聯經出版社。P241~249。」 你願意被大自然掌控、被天然的疾病襲擊,還是願意被殖民者奴役、同時手上拿著最新的iPhone,所謂的文明? 如果你問我,我選擇前者。 讀歷史,應該是為了要從中了解人類的懦弱、自私、殘忍,進而避免悲劇的一再發生。可惜,從小到大,我讀了那些歷史課本之後,唯一的收獲只是讓我順利考上大學。

閱讀筆記:「文明」雜感~馬賽進行曲

圖片
2014.3.18。不管你喜不喜歡,對台灣而言它的確是重要的一天。 一年後的今天,我讀著厚厚一本,看了好久還沒看完的「文明」。它提到了法國大革命的傷亡、提到了「嗜血」的「馬賽進行曲」~法國的國歌。 法國國歌「馬賽進行曲」部分歌詞的直譯如下:「與我們為敵的暴君/揭起血染的軍旗/你是否聽見在戰場上/可怕的士兵怒吼著/他們要衝進我們當中/割斷我們妻兒子女的喉嚨/市民們/拿起武器/前進!前進!/用敵人髒污的血/澆灌我們的田畦/不要放過這些嗜血的專制者/他們確實是毫無慈悲心的猛虎/哪怕是自己母親的子宮也會撕裂」。 才發現,法國的國歌歌詞不是普通的血腥暴力。為何如此血腥暴力卻沒有試圖修改? 我想到的理由是:這樣的法國國歌,永遠提醒法國人自由的可貴、暴政的可怕、以及爭取自由的代價。更提醒每一個試圖專制的當權者,別把人民當成小綿羊~~像生在台灣的你我,對秩序無限遵守、對權威無限崇拜的一群小綿羊。 延伸閱讀: 馬賽進行曲 備註: 1.youtube裡面歌詞的翻譯經過美化了。 2.「從整體數字看來,英美之間的戰爭仍屬於小型衝突。一些著名的戰役......就歐洲的標準來說只是零星的戰鬥。......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戰爭的死亡人數遠遠超過此數字。......保守估計,法國人為了保衛革命成果而犧牲的人數是美國人的20倍。......估計有一萬七千名法國男女經過正當的法律程序而被處決,未經審判而送上斷頭台或絞刑台則在一萬兩千到四萬人之間」。「文明,聯經出版社,2012 ;p208~209」。

奶爸生活雜文兩則

時常,深夜裡,我喜歡側著身子躺在床上滑手機。偶爾,半夜醒來的老婆從我身後拍拍我的手臂、提醒我該睡了。我有時會告訴老婆這是一種甜蜜的約束,老婆通常會給我一個白眼,說我不自愛又愛被管,簡直莫名其妙。不論如何,躺在床上的時候有個在乎你的人從身後抱住你、拍拍你,總是一件甜蜜幸福的事情。 早上九點多,我側躺滑著手機賴床,美其名是等著伺候一歲多的女兒起床。忽然一隻小手拍拍我的手臂。我轉過身,看見剛睡醒的女兒對著我甜甜地笑,眼睛瞇成一條線。 女兒的確是一種前世情人的概念。 *** 女兒不小心在客廳跌倒了,沒事。爸爸與阿嬤笑咪咪地要小寶貝自己勇敢爬起來,但是女兒仍然故做可憐賴在地上嗚咽,把掛著兩行清淚的小臉來回對著爸爸與阿嬤討秀秀。三分鐘過去了,討不到秀秀的女兒仍然不肯起身、繼續嗚咽。 就在此時,從廚房走出的阿嬤端著女兒的午餐,說:「寶貝來,我們要吃飯飯囉!」。嗚咽嘎然而止。女兒俐落地翻身爬起,笑靨如花、搖搖晃晃地奔向阿嬤。 小朋友的確是一種演很大的概念。 昨晚睡前和老婆聊到此事,兩人共同的結論是:愛吃像媽媽、愛哭愛耍賴像爸爸。結案。

飲鴆止渴~~關於和平協議這檔事

你看過多啦a夢這部卡通嗎? 胖虎老是欺負大雄、大雄老是挨胖虎的揍。結果大雄對大家宣布「維持雙方和平,兩人都有責任」。班上最聰明的王聰明問靜香:「問題的核心在於胖虎欺負大雄,怎麼變成『大雄也有不被挨打的責任』呢?」。善良的靜香說:「大雄一定有他的策略、或是不得已的苦衷吧?」。一旁的小夫歪著頭,說:「哈哈!既然大雄都說他自己有責任了,你們就等著看他如何努力盡責就好了,幹嘛瞎操心呢?哈哈哈!」。 這樣的編劇合理嗎?可是民進黨公開宣稱「兩岸任何一方都有責任維護台海的和平穩定」哩! 胖虎每天欺負大雄,可是大雄每天自願把零用錢拿給胖虎保管,還和胖虎討論簽訂和平協議「只要大雄不找第三者介入兩人關係,胖虎保證不打大雄」。換句話說,大雄自動放棄找老師調停、找同學結盟的權力。胖虎欺負大雄是胖虎的錯,為什麼大雄要放棄自己的權力、資源來交換不被挨揍的權力? 這樣的編劇合理嗎?可是中國國民黨除了持續推動服貿貨貿把兩岸經濟綁在一起、讓兩岸實質統一的進程越來越快,還要求兩岸簽訂「和平協議」。中國黑手持續影響台灣民主早已不是新聞。如果日後台灣因為爭取民主而遭到中國攻擊,難道是台灣的錯?難道台灣要事先主動放棄他國介入調停的權力? 最後,在全班同學的見證下,大雄與胖虎簽下了和平協議,內容是「大雄和胖虎最喜歡和平了!只要大雄不自己當老大、也不要認別人當老大,胖虎就會給大雄糖果吃,而且保證不打大雄」。於是,大雄不但有糖果吃,更達成了「不用擔心被揍」的長久心願;全班同學也因為「以後胖虎不會吵著要動拳頭」而鬆一口氣。真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從此以後,大雄和小夫一樣時常挨胖虎的拳頭,而且把零食當正餐吃的大雄身體越來越虛弱,挨打時連逃跑的力氣也沒有。大雄找小叮噹哭訴,希望小叮噹能夠出面保護他。沒想到小叮噹兩手一攤,無奈地說:「如果我保護你,我就變成了罩你的老大了!如果我幫助你違背和平協議的話,胖虎就有理由來找我麻煩了呀!誰叫你當初要隨便簽約呢?」。 大雄抱著小叮噹大哭:「我不管!我不管!小叮噹你要幫幫我!」。小叮噹無奈地拉開書桌抽屜,卻發現時光機已經故障了。 就在此時,樓下傳來胖虎與小夫的呼喚:「大雄,一起去打棒球吧!」。全劇終。 延伸閱讀: 蔡英文:兩岸不是國共關係 都有責任維持和平

無力感與對應之道

值得關心的公共議題很多,相關的很多的示威遊行也很多。最近半年來,我幾乎都沒有參加。 因為那種嘉年華式的嘉年華,政府根本不屌你,看不出來有什麼效果。324之後五十萬人上街,這個政府有因此改變嗎?更別提甚囂塵上,而且越看越心驚的那些假抗爭真維穩(不管究竟是陰謀論還是被因勢利導)。更何況,如果真的要衝、要搞「真的」抗爭,恐怕我自己也沒種跳出來。 我一直寫。雖然一年來我對媒體投書超過上百篇、刊出超過五十篇,可是,其實,寫出來的那些東西,能不能登上版面,也都得經過「被篩選」這個關卡。就算登上了版面,其實也沒有幾個人點閱、更別提這樣的文章真的能夠影響幾個人。 這些事情都沒用。於是有很深的無力感,於是我不得不思索怎麼安慰自己,怎麼化解自己的無力感。 答案是:這種公共議題太大了,本來就不是我個人的力量可以輕易、迅速改變的。我對自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所以會有這麼深的無力感。 對應之道,是:建立合理的目標。所謂合理,是指「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一點點」。然後讓自己長長久久、滴水穿石的努力。那怕一整年只能影響一個人。可是,至少我影響了一個人啊!只要每一個被我影響的人每年都去影響一個人,計算機向我證明:十年後我就等於影響了1024個人!二十年後我就影響了一百萬個人!這樣的擴散效果難道不可觀? 想要速效,只會讓自己挫折、悲觀,然後無力。滴水穿石的努力,才是平凡人如我最應該採取的方式。

聊政治與聊八卦

公共議題有這麼多,每個人對於不同的議題都各自有自己的看法。立場與我相同者,我們未必會因此而傾慕對方;對於立場相反者,我們往往容易懷疑「為什麼他的判斷力這麼低」。討論的議題越多,越容易發現「判斷力低的人怎麼那麼多」。 事實是:自己的看法未必高明。更重要的是:在公共議題上表態,不但不會讓自己的人緣提昇,還會讓自己在無形中惹毛更多人。萬一我的意見得罪了我的老闆客戶怎麼辦?當然還是閉嘴最安全。或許這也是大家不喜歡在對公共議題表態的原因。 在加上多數人認為,對公共議題發表意見,並無法產生實質的改變;我自以為在報紙、臉書上發廢文也算是一種發揮影響力的方式,但是客觀而言這些方式的影響力非常小。 因為沈重的無力感,以及維持人際關係的考量,所以很多人寧願保持沈默,以致於讓人誤以為他們也是小確幸一族。 相對的,同樣是「矚目事件」,為什麼大家願意聊名人八卦,卻不願意談論公共議題?因為,聊八卦的時候,不存在所謂「無力感」的問題、也沒有「惹人嫌」的顧忌啊!而且聊名人的八卦,我們還可以順便道德正確一下,指責別人這裡對那裏錯,滿足自己臧否人事的慾望。於是這個社會對於八卦議題越來越嗜血、對於公共議題越來越沈默,對於既得利益者當然越來越有利。 總之,小確性之所以「看起來似乎很多」,主要是因為兩個問題,一個是「無力感」,一個是「影響人際關係」。要打破這種負面循環,首先得從自身做起:不要因為他人的各種看法、立場、價值觀與自己不同,就認定對方是白痴、混蛋或間諜。 我們需要的,是心平氣和地辯論、辯論、再辯論。雖然辯論很難改變雙方的看法,但是辯論的過程可以讓多元的聲音湧現,可以讓其他尚未決定立場的人更周延地得出他自己的看法。 如果社會能夠建立起這樣的風氣,才能夠讓更多的人願意參與公共事務的表態,民眾的聲音才比較可能被聽見,政府才可能稍稍收斂專擅獨斷。

鍵盤手的自我期許

轟轟烈烈的太陽花就要一週年了。這個社會風起雲湧地發生了一些事情,而我,除了在蘋果日報、自由時報發了幾篇廢文之外,一點值得說嘴的參與也沒有。 不過我還是怡然自得。 讀很多書的未必擅長寫文;會讀又會寫的未必有時間搞運動;會讀會寫又會搞的人有其價值判斷,而價值判斷不可能人人齊一。怎麼辦? 哪有什麼怎麼辦?這本來就是一種分工合作、各盡其力的概念。 寫、衝了半天,說不定被他人誤會、說不定遭他人切割收割、甚至根本被因勢利導。可是那有什麼關係?大家都盡力就是了。也不用去批判誰真心假意。就是不斷的思考、彼此辯論,然後是行動與檢討。做到這些,這個社會就會有進步的可能。 五十年前,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州長還在大力鼓吹種族隔離政策;換句話說,現今台灣人的思考水平,未必就輸給五十年前的美國;思想水平進步了,國家進步的可能性當然也就跟著提昇了;換句話說,五十年後,台灣人民的文化、制度有機會趕上現今的美國。這樣鼓勵(暗示?麻醉?)自己,至少不會擔心萬一明天太陽爬不起來。 看大家在網路上相互批判,表面上像是一團烏煙瘴氣,不過我寧願樂觀地相信這些只是過程。何況,規劃的時候要客觀審慎、行動的時候要樂觀勇敢、檢討的時候要悲觀嚴格。「罵來罵去」本身其實是一件好事;如果不能夠正面看待、消化這些看似負面的東西,那麼說要成就什麼大事其實根本空談。 至於我自己,身為一個只會發廢文的鍵盤手,那些運動傷害什麼的,我沒有參與、理解也有限。我選擇多看一點書,試圖讓自己寫的文多一些梗、多一些說服力,把好書裡的重要觀念寫成淺顯易懂的白話文,讓這些觀念更容易被看見。我覺得能夠做到這樣就已經很棒了。 沒錯,我的自我期許就只有這麼一點點而已。

不可能的任務

很湊巧地,今天的臉書跳出兩則報導,分別是兩個阿伯被孤立。一個是身上有泥土的阿伯搭火車,沒有人願意坐他旁邊;另一個是義美的總經理受邀參加外交部的國宴,結果整場下來獨自一人坐一桌。兩則報導,前者讓人心酸,後者讓人心驚,一樣讓人嘆息。 高總經理很客氣地撰文,勸諫政府要好好做事。其實以高總經理的人生閱歷不可能不清楚內情,高總應該只是不好意思說得太明白。 高總可以含蓄地說,身為讀者的我們不能不仔細地想。之所以發生這種事情,你怎麼會真的以為只是因為辦國宴的人「馬虎散漫」呢?如果這個客人是張忠謀、徐旭東或對岸的張志軍,有可能發生這種事情嗎?隨便一個辦過婚禮的人都知道該掌握的細節,更何況主辦者是外交部。 就算真的在可能性只有萬分之一的陰錯陽差下發生這種糗事,整場下來主辦單位竟然沒有人即時處理這個問題?其他人看在眼裡會做何感想? 對啦!從這個角度一想就知道了。這不只是「羞辱」、「教訓」,這是「昭告」與「測試」~~昭告天下「別去和這個人坐在一起」;看看天下「有誰敢去和這個人坐在一起」。不管你是超商通路、公營行庫、還是食品衛生的檢驗機關,和義美集團相關的各項業務應該合作還是抵制?應該從嚴還是從寬審理?你們自己看著辦! 在官場上,大老闆看似漫不經心的一句話,部屬們都要仔細揣摩思量,深怕漏聽了上層的弦外之音、耽誤了自己的大好前途,何況是這麼清楚的訊息! 外交部非常爽快地道歉了,不囉嗦。我猜大概是因為「道歉」本來就是任務的一部分吧?「辦好一場晚宴」是任務,「搞砸一場晚宴」未必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這個政府就是擺明了這樣幹。法務部光明正大地提名殘害人權的人當大法官,法務部長羅瑩雪還若無其事地說「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了」。你能想像德國政府提名納粹頭子擔任內政部長或大法官,然後說「事情都已經過去那麼久了」嗎? 我不知道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德國,會產生怎樣的罷工抗議。我只知道,在台灣,能做的就是邊發廢文邊發火,然後再怒吃義美冰棒抗議食安邊消火。

現實與信仰

有些人說:「中國這麼強大而台灣這麼弱小,遲早會被統一,為什麼你們要昧於現實呢?」。他的意思是「如果照現狀走下去,台灣遲早會被統一」。他說的的確是「可能的事實」。但是,「事實」有很多種可能。 因為「台灣遲早會被統一」,所以就放棄努力,直接投降~~這是屈就於「目前的現實」。而那些努力爭取台灣獨立的人,打造的是「未來的現實」。 屈就於「目前的現實」當然比較省力,更容易生存、獲利。與其批評這樣的人「錯誤」,我更願意說「打造未來現實」的人有理想性,更值得敬佩。 如果你真心覺得「與中國統一,對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子子孫孫真的比較好」,雖然我不認同你的信念,但是我敬佩你「有信念」。如果你的最高價值就只是「活下去」或「統一對我的事業比較有利」,然後為了活命、賺大錢而選擇統一,那是你的選擇。如果你對於自己這樣的選擇感到驕傲,那麼,其實,我不但同情你,而且也很佩服你。

名人的金玉良言,讓你震驚了?還是反胃了?

圖片
這些話之所以值得分享,不是因為「馬雲」說的,而是因為「這些話」很有道理。 我們先放棄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僅仰賴專家學者社會賢達富商巨賈的指導開示。所以如果有誰想要行銷宣傳什麼理念,就得先打上「某某」說的話以增加說服力。 問題不在於誰對我們洗腦,問題在於我們自己放棄思考。 相對的,大聲疾呼「不要被馬雲洗腦」的人,在乎的究竟是「馬雲」說的話?還是馬雲「說的話」?如果你看到「馬雲」兩個字就先從鼻孔哼氣,你就已經「為了反洗腦而自行洗腦」了呀! 當然,在中國經商,檯面下狗屁的事情絕對少不了,只是馬雲不會把那些狗屁拿出來說,也因此從他嘴裡說出這些大道理讓人覺得諷刺。不論如何,我只在乎「話」有沒有道理,不在乎「誰說的」,所以自然無所謂諷刺與否。

神邏輯的超展開

拜網路之賜,關心公共事務的民眾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多元的意見中,常見幾種有趣的神邏輯。 第一種神邏輯,叫做「批評朋友的人,應該就是敵人」。 號召白衫軍抗議洪仲秋虐死案、監督批判馬政府不遺餘力、為了社運辭去台大醫師工作的沃草創辦人柳林瑋醫師日前批評柯文哲失言後,有許多網友質疑柳醫師是「國民黨的」。信手拈來都是經典案例。 第二種神邏輯,叫做「批評敵人的人,應該就是朋友」。 有那麼一陣子,中國國民黨的羅淑蕾立委時常批評馬政府與國民黨,於是許多人覺得羅淑蕾是小老百姓的好朋友,卻忘了從整個黨國制度下檢視羅淑蕾的角色與整體作為。 後來羅淑蕾在幫連勝文競選台北市長的期間發表許多讓人匪夷所思的言論,網友才開始懷疑羅淑蕾到底是被盜帳號?還是現出原形?沒想到,因為羅淑蕾一連串的言論過於匪夷所思,產生了替柯文哲拉票的效果,於是網友們再度認證羅淑蕾應該是「自己人」。不過那畢竟是後話了。 第三種神邏輯,叫做「資格論」。比如說,如果有誰發表了我不認同的看法,我首先質疑對方「你有什麼資格說話?」。 最近某藝人批評「柯文哲的失言是因為沒家教」。理論是上,這個話題的爭議點在於:「是不是失言」,以及「就算是失言,是否失言就代表沒家教」。可是許多網友的立論是「你有什麼作品嗎?你對社會有貢獻嗎?你有什麼資格批評柯文哲?過氣藝人靠批評來炒作新聞太可恥」。 問題是,「批評公共事務」的「資格門檻」到底是什麼?難道同樣的言論從江蕙或周杰倫口中說出就變得比較有說服力? 遊民的人權是不是公共議題?當然是。遊民對這個社會有什麼貢獻?似乎不大。按「資格論」的邏輯,當年遊民們在寒冬遭清潔隊員潑冷水的時候,只能等待「有資格的人」向應曉薇議員抗議,至於遊民們根本「沒有資格」為「人權」這個公共議題發聲哩! 第四種神邏輯,叫做「有本事你自己來做做看」。 四年前如果有誰批評馬英九做不好,許多人會說「那是因為八年遺毒。這麼會批評不然你自己來做做看」。後來大家發現馬英九的施政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於是這種辯護就比較少了。從選前到選後,不少人批評柯文哲。許多人說「柯文哲有能力也有意願,給他一點時間。不要見縫插針、小題大作!難道你要讓連勝文當選嗎?這麼會批評不然你自己來做做看」。 你能想像麥可喬丹對著教練或是裁判大吼「這麼會嘴砲,不然你自己來打打看」嗎?很難想像~~因為那是籃球賽裡面的各司其職。

大雄的和平協議

圖片
胖虎老是想要把大雄收編為自己的小弟,可是大雄覺得每次都幫著胖虎欺負別人的小夫也時常挨胖虎的拳頭,所以大雄心裡實在不願意。 胖虎生氣了,說:「你乖乖聽話我就拿零食給你吃。要知道我家雜貨店的零食可是不隨便送人的!如果你還不知好歹,當心我揍你!」。 瘦弱的大雄沒有跑去找老師告狀,也沒有找同學結盟對抗胖虎,更沒有努力鍛鍊身體以求自保。聰明而且負責任的大雄對全班同學宣布:「關於『胖虎會不會打大雄』這個問題,胖虎和大雄兩人都有責任」。 班上最聰明的王聰明問靜香:「問題的核心在於胖虎欺負大雄,怎麼變成『大雄也有不被挨打的責任』呢?」。善良的靜香說:「大雄一定有他的策略、或是不得已的苦衷吧?」。 一旁的小夫歪著頭,說:「哈哈!既然大雄都說他自己有責任了,你們就等著看他如何努力盡責就好了,幹嘛瞎操心呢?哈哈哈!」。 最後,在全班同學的見證下,大雄與胖虎簽下了和平協議,內容是「大雄和胖虎最喜歡和平了!只要大雄不自己當老大、也不要認別人當老大,胖虎就會給大雄糖果吃,而且保證不打大雄」。 「追求和平」當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啊!誰會反對呢?沒事又何必爭著當大雄的老大呢? 於是,大雄達成了「不用擔心被揍」的長久心願,全班同學也因為「以後胖虎不會吵著要動拳頭」而鬆一口氣。真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從此以後,大雄和小夫一樣時常挨胖虎的拳頭,而且把零食當正餐吃的大雄身體越來越虛弱,挨打時連逃跑的力氣也沒有。大雄找小叮噹哭訴,希望小叮噹能夠出面保護他。沒想到小叮噹兩手一攤,無奈地說:「如果我保護你,我就變成了罩你的老大了!如果我幫助你違背和平協議的話,胖虎就有理由來找我麻煩了呀!誰叫你當初要隨便簽約呢?」。 大雄抱著小叮噹大哭:「我不管!我不管!小叮噹你要幫幫我!」。小叮噹無奈地拉開書桌抽屜,卻發現時光機已經故障了。 就在此時,樓下傳來胖虎與小夫的呼喚:「大雄,一起去打棒球吧!」。全劇終。

柯文哲該道歉的理由?

柯市長說的失言風波再添一樁。就以「進口外籍新娘」為例,部分支持者認為批評者緊抓柯文哲「心直口快」的特點而小題大做、見獵心喜而見縫插針;部分批評柯文哲者認為迴護者無腦支持謂之柯粉。 到底柯文哲該不該道歉?為什麼? 為什麼政治人物必須謹言慎行?因為政治人物的公開發言有兩種功能。其一,他的發言可能是「陳述自己的價值觀」,也可能是「描述社會大眾的價值觀」;其二,更重要的是,他的發言具有「塑造、宣揚社會價值觀」的功能。 試想,如果三個月前,當時的行政院長江宜樺說「那些亂搞性關係而染上愛滋病的人,在性的自我約束上比猴子還糟糕」,社會輿論將如何批評? 「性關係混亂」、「染上愛滋病」、「猴子有嚴格的交配制度」都是事實呢!這個社會的確也有不少人對於愛滋病患極端厭惡或恐懼呢!請問一個進步的社會應該容忍這種缺乏同理心的發言、宣揚這種歧視病患的價值觀嗎? 一個社會「擁有多元的價值觀」當然不是壞事,但是「擁抱錯誤的價值觀」絕對不是好事,更何況是「宣揚」錯誤的價值觀? 不論這個社會是否「充斥著以買賣為核心的婚姻」、不論是否「許多人的確把外籍配偶視為進口貨」、不論柯文哲本身是否「心直口快且無意歧視外籍配偶」,就憑著「宣揚錯誤的價值觀」這點,他就應該道歉。 本文發表於 2014-03-09-蘋果日報電子論壇

談人權,究竟是唱高調,還是應該幫高調?

圖片
就在同一天,網路出現了兩則新聞。一則,是印度民眾衝進監獄,把一個強姦犯衣服剝光,當街活活打死;另一則新聞,則是伊斯蘭國當街砍斷小偷的手。網路新聞下方的留言,多數網友留言叫好。 如果私刑、酷刑可以解決犯罪,數千年來人類發明了多少殘忍刑罰,究竟有效嚇阻了多少犯罪?又便利多少暴君鞏固政權、凌虐百姓? 如果有誰傷害了我女兒,但是國家卻不能給予對方適當的懲罰,我很可能會氣得「想要」砍了那個混蛋。但是我是否「應該」砍了他?砍了他之後,對我、對我女兒、對這個社會的好處是什麼? 這個社會該不該容許我砍了他?容許的後果會是什麼?這個社會該不該大家一起幫我砍了他?大家一起砍了他的後果是什麼? 人類文明數千年演進,近百年來廢除酷刑、重視人權成為普世價值,難道只是因為「一群愛唱高調的人不食人間煙火」所造成的結果? 「人權」、「法制」、「政府」與「國家」究竟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要保障人權?因為要讓每個人活著不用擔心受怕。強盜很可怕,所以我們需要警察來抓壞人;如果警察濫用權力怎麼辦?所以必須用法律來規範警察。如果警察因為各種原因(或許警察不認真、或許警察很認真但是被法律綁手綁腳),就放任每個人私刑報復,認為那是「不得已」、「情有可原」~~那麼警察是不是為了辦案也可以不守法? 如果警察(公權力)認為對的就可以放手去做~~那麼,代表公權力的行政院長認為324有必要派警察流血驅離民眾以維持國家秩序呢!江宜樺何錯之有?後來幾十萬人上街頭抗議國家暴力又是在抗議什麼?就像蔣介石把施明德抓來刑求敲掉滿口牙齒一樣,馬英九把帶頭衝進立法院的那幾個,比如說把黃國昌抓起來十根手指骨敲碎,又有什麼不可以?「保證以後大家的抗爭都會和平理性」呢! 「法制」的目的,首先是規範「避免國家傷害人權」,然後才是「避免歹徒傷害人權」~~畢竟,一個瘋狂的政府所造成的傷害,千百倍於一群喪心病狂的歹徒。它的核心概念是「人權」。如果政府違背法制精神而傷害人權,民眾為了保護權力不受政府的壓迫,只好「違法」抵抗政府。這個「抵抗權」,並不是用來「讓民眾抵抗歹徒」的。 不在乎人權、法制的結果,就是:壞人沒抓到幾個,獨裁政府利用不受法律規範的警察軍隊徹底控制國家、剝奪人民的權利,讓人民活得提心吊膽、水深火熱。這就是人權、法制、政府與國家的彼此間關係。很抽象,也很直接。 對人權、法制失去信心的國家,正是威

性的星象圖

圖片
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各自有其魅力。如果你堅持只欣賞流行音樂、排斥古典音樂,連「試著欣賞」都不願意~~不能說你「錯」,但是就是「可惜了」。「性」、「高品質的性」、「頂級的性愛」,這是三種層次,各自有其吸引力,但是我們未必都能體會,甚至不曾試著體會。 最容易獲得的,是滿足生理的「性」,但是它通常無法滿足心理。更美麗、英俊的性伴侶、更大的乳房或胸肌、更緊的陰道或更堅挺的陰莖、更好的性愛技巧可以提高生理的滿足,但是也僅止於生理。 一個看得順眼而且聊得來的性伴侶,不用擔心各種額外問題~比如說性病啊、仙人跳啊之類的~再加上雙方都具備健康的「身」「心」懂得享受「性」的歡愉,這樣的性滿足了生理與心理,這才稱得上「高品質的性」。如果這個性伴侶是你真心相愛、彼此承諾、有「愛」也有「恩」的愛侶~~總之,再加上「愛」這個元素,那就真正是符合「頂級性愛」的定義了。 吃東西和性愛都是人類的本能。只有生病的人才會討厭吃與做、或者拼命吃與做。我們把性愛套上一大堆的社會規範、道德枷鎖,然後壓抑自己的性慾。整個社會有因為這樣而變得更美好嗎?我們的人生有因為這樣而變得更美好嗎?在我看來,正是因為我們如此壓抑自己的性慾,所以我們才會很病態的拼命做,或是討厭做。於是「性」成為一個生命中難以面對的沈重課題。 如果你只想享受第一種「性」,不能說你「錯」,但是就是「可惜了」。男人只要死皮賴臉或者敢砸錢、女人只要敢把腿張開,根本不會缺乏「性」。只要我們願意,追求「性」並不困難。可是「高品質的性」,還有最頂級的「性愛」,只會離我們越來越遠~~畢竟只願意下載流行音樂,並且拒絕嘗試欣賞古典音樂的人,永遠無法享受古典音樂的美好。 曾經我不知道如何享受性,後來我知道了~~性的享受,要用心去體會,而不是用道德去評價;曾經我缺乏愛,後來我擁有了~~愛是付出,對自己付出,也對值得的人付出。能夠享受性、而且懂得愛的人,才能夠真正享受性愛。 身為一個男人,我充分了解男人的慾望。男人(說不定包括女人)總是愛嘗鮮、愛刺激,擁有了「頂級的性愛」並不代表從此對於普通的「性」不動心。水手都得學會以星象判讀方向;學會了並不表示從此不怕風浪,但是少了這套技能,迷航的機率大增。了解「各種層次的性」並不能保證我們不會在慾海中迷失,但是當我們的慾望起波瀾,至少我們知道自己正在面對一個怎樣的課題。

自己的文章自己評

我很早就發現自己的自戀傾向,尤其我喜歡反覆閱讀自己的文字,覺得自己的文字真是鞭辟入裡、直指人心~~廢話,我寫出來的文章當然能夠「直指我的心」。自己的文章自評,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客觀的。 可是我仍想了解自己文章的價值所在。既然自己給自己打分數不客觀,那麼他人打的分數呢? 曾經我在某個知名教授的臉書討論串之下貼了一篇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但乏人問津,沒人點讚、更沒有人討論;後來我把 這篇文章投到蘋果日報 ,忽然一時之間傳得沸沸揚揚,蘋果電子報的該篇文章高達四千多人按讚。也曾經用兩個小時的時間一揮而就完成 一篇短文投給蘋果電子報 ,隔天醒來發現網友按讚次數破萬。 還曾經我寫了一些文章登在蘋果電子報,網友按讚的數量少得可憐,尤其當我的 文章涉及批判柯文哲 ,不但點閱次數變少、甚至網友留言往往罵聲連連。 我體會了一件事情:有些文章,我寫得比自己想像中的「爛」,但是也可能有些文章我寫得比自己想像中的「好」。「好」仍然不夠,要「被看見」,才有機會看見別人的肯定;當然,也可能引來罵聲連連。 我不擔心被罵,我只遺憾通常那些反駁我的論述沒能說服我,就如同我的論述沒能說服他們。政論文章的「好壞」,端看「論述的高下」。所謂的瀏覽人數、按讚比例或分享次數,只與「文章是否受到歡迎」有關,與「論述高下」根本無關。何況真實的世界裡,很少有誰會在看了一篇鏗鏘有力、文情並茂的文章之後,就忽然翻轉了自己對某個公共議題的看法。 投稿這種事情呢,絕大多數的情況,不過就是投稿者「喊出聲音」,然後贊同的讀者們一旁贊聲。如此而已。結論是:文章這種東西,很難經由外在喝采的大小,得出一個客觀的評價。 既然寫作是種難以評價的事情,為何還要執著追求? 執著地一直寫,其實只是為了兩種很少見的情形:一是希望自己的論述可以讓還沒有既定立場的人參考,二是偶爾寫出振聾發瞶的論述提醒社會。可惜,關於前者,畢竟自己不是什麼社會賢達或知名作家,文章說服力有限;至於後者,礙於自己的肚才見識有限,更是百不得一、可遇不可求了。

清一個六十八年前的創

圖片
二二八連續假期結束了。把時間回溯到六十八年前的二二八,屠殺才剛開始,後續的清鄉將持續約九個月,白色恐部還要持續四十三年。 六十八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一群人在二二八當天破壞了蔣介石的銅像。除了「破壞公物」之外,你還看到什麼? 蒐集客觀的事實資訊、基於事實進行多元的假設與符合邏輯的推論、最後才是主觀的評價,這是成熟公民理性思辨的基本要件。「破壞銅像」是「表象」,「顛覆歷史」是「精神」。在我們對「毀損蔣介石銅像」這個客觀事實進行主觀評價之前,你經過了哪幾個階段? 我們總得要「認清事實」,然後才能價值判斷。什麼是「事實」?即便我們親身經歷了那些歷史,但是我們經歷的只是「真實的片段」,而片段無法總括全貌,更何況我們不可能活在每一個重要歷史的當下,就如同多數的你我並沒有親身經歷二二八事件。所以我們總得讀歷史。 不幸的是,史實有許多被篩選、被剪裁的可能,而且當權者總是以自己的喜好詮釋歷史,否則教育部不會在高等行政法院判定敗訴後,仍然堅持使用「審核小組成員」與「會議記錄內容」皆不詳的「歷史課綱微調」。 你看到一群年輕人毀損了蔣介石的銅像於是義憤填膺,指責他們「紅衛兵」、「不尊重歷史」、「不尊重不同的過去」。可是當你看到我們的歷史教科書被如此粗暴地改寫,你有沒有同樣地痛心疾首?還是你根本就不在乎歷史課本被如何「微調」? 我們終究還是基於「自己所認知的歷史」而給予評價。可惜的是,有那麼些人對於二二八的認識僅止於歷史課本所給的資訊,甚至沒有任何資訊~~至少在長達三十八年、世界之最的戒嚴時代裡,將近四個世代的人噤若寒蟬。 「總之,破壞公物就是不對」?好吧!那怎麼「殺人」「償命」就是對的?你說「因為殺人就得償命呀」,那麼,為什麼偉大領袖的手下殺了這麼多無辜的人依舊值得樹立銅像追思緬懷,而六十多年後試圖「顛覆歷史」的年輕人破壞銅像就是錯的? 你說「沒有蔣中正,就沒有今日的民主台灣」?可是我也可以說「如果八十年前中國國民黨的領袖不是蔣中正,中國國民黨不會在輸給中國共產黨,中華民國毋須流亡台灣、不會退出聯合國,大陸同胞更不用經歷文化大革命、不會赤地千里,台灣也不需要經歷漫長痛苦的戒嚴時期」啊! 那些假設、論證,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樣的堅實!血淋淋的二二八屠殺,卻是不折不扣的史實! 相對於台南市市長賴清德準備移除所有的蔣公銅像,台北市市長柯文哲認為「尊重彼

爸爸的育嬰假

圖片
身為一個年近四十的男性,在應該上班的日子,我抱著剛滿週歲的女兒在城市遊盪。因為我請了一年的育嬰假。 養寵物的人走在街上特別關注別人的寵物,有了小孩的我走在街上目光自動對焦到每一個錯身而過的小朋友身上;除此之外,還下意識地觀察有沒有和我一樣不上班的奶爸。 沒有,幾乎沒有。公車上,我時常遇見單獨帶著小朋友、小嬰兒的媽媽,但是我從來沒見過單獨帶著小朋友、小嬰兒的奶爸。我很想對所有的人說:這真是太可惜了。 激情的愛不需要理由也可以轟轟烈烈,但從來都無法長長久久。深厚久遠的愛,源自於深厚久遠的持續付出;付出得越多,於是愛得越深刻。對於自己的子女,你沒有理由不愛她;付出了這麼多的愛之後,你沒有辦法不永遠愛她。而愛過的人都知道,愛或許是一種負擔,但絕對是一種享受。輕易捨棄與孩子親密相處的時光,等同於捨棄享受愛的可能。 雖然愛子女並不能保證婚姻長長久久,然而親子關係的疏離往往加深了婚姻的裂痕。如果妳是媽媽,何不鼓勵另一半請育嬰假照顧小孩?讓老公因為付出更多的愛而更加地愛子女,婚姻與家庭也因此更加穩固。另一方面,母性讓女人對子女付出較多的感情,然而男人未必領情;當男人對子女付出更多感情,自然對女人的付出更容易心生感激。這些都是無法用金錢量化的珍貴寶藏。 現實生活是無法不顧慮的。但是,如果你的現實生活並沒有那麼窘迫、如果申請育嬰假對你而言只是損失一年半載的收入,那麼,損失又如何?獲得的回報,無價啊! 你彎著腰,手忙腳亂地幫躺在床上的她換尿布,但是光屁股的她手舞足蹈只想玩耍;抓住她,她哭;不抓住她,她逃。換一次尿布像打一場仗,代價是腰酸背痛,報酬是花錢也買不到的珍貴回憶。 你守在床邊看書,等著安撫午睡醒來的她可能的哭鬧;猛一抬頭發現她正靜靜地看著你,臉上帶著甜甜的笑,讓你像是喝了兩倍甜的珍奶,卻甜而不膩,才知道「一顆心甜得要融化」不是誇飾。 你刺刺的鬍渣刮著懷中的她的稀疏的髮,她仰起頭給妳一個燦爛的微笑,比熱戀中的愛侶的笑還動人。 勇敢享受育嬰假吧!陪寶貝享受此生不再的親蜜! 本文發表於 2015-02-28自由時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