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政論節目這麼豐富!
斯斯有三種,政論節目也有三種,一種是取暖用的,一種是娛樂的用,還有一種是助眠用。
取暖用?就是找一群立場相近的來賓痛斥萬惡的敵人。如果你有很多的情緒需要宣洩,聽聽那些名嘴罵出你想罵的話,會讓人有一種解氣的感覺。比如說三立已經停播的「大話新聞」或是tvbs的全民開講。
娛樂用?節目會安排壁壘分明的雙方爭鋒相對,效果類似於看一場拳拳到肉的拳賽。時常,邀請來賓的取捨條件不一定是講話在不在理,而是「有沒有節目效果」。如果看到敵方被我方打臉,大快人心彷彿自己賞了敵對陣營一巴掌。這就是電視台最需要的效果。
所以,來賓要能打(會凹),而耐打更是重要條件~~不是人人都可以被打臉卻不翻臉啊!時常,某些議題的是非對錯明顯一面倒,這時候更需要一個能打耐打的人站在另一個角落接戰,不然節目就開天窗了啊!代表節目如年代的「新聞面對面」。
第三種呢,就是邀請該議題領域的真正專家學者,真真正正就事論事,沒有激情火花、只有抽絲剝繭。偏偏公共議題最後總要牽涉到價值判斷,而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換句換說,看了半天,觀眾還是無法直接從節目上獲得結論。
在這次的香蕉...... 呃,太陽花運動之前,社會多數的民眾對於公共議題是冷漠的。拜託!要認真解析一個公共議題,時常牽涉到政治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還有不可或缺的基本法學素養……上班已經很累了,下了班有幾個人還想要動腦筋?看了就打呵欠啊!更慘的是,哪來這麼多有「節目效果」的專家呢?簡直就是「沒營養」又「不精采」啊!代表性節目,比如說公視的「有話好說」。
當然政論節目還是有正面的意義啦!第一、不同立場的人會各自找出對己方有力的證據或論述,如果我們能夠靜下來傾聽,就可以藉由這些節目吸收到雙方的資訊。當然,資訊或論述的正確與否,有待交叉檢驗、辯證。第二,看看來賓辯論的技巧,尤其看他們如何迅速抓到對方話中的破綻,其實是一種有趣的腦力訓練。
斯斯有三種,各有不同療效,政論節目,也是。政論節目值不值得看?今天有個朋友問我這個問題,於是我認真的寫了這篇文章~~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