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斷線的那一刻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生活經驗:某些時候,我們可能會做出或是說出一些看來非常不理性的事情~~比如說憤怒、緊張、失去耐心,或是,惱羞成怒的時候。
針對「方仰寧網站灌水」事件,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邏輯的荒謬固然讓我發笑,但也讓我認真的思考:這不可能是單純的邏輯問題吧?!這個邏輯一點兒都不困難?為什麼會犯了這種極其荒謬的邏輯謬誤呢?
我還想到了另外一個最近發生的經典案例。話說中央研究院的黃國昌副研究員與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的楊泰順教授辯論服貿議題。楊泰順認為學生要求立法監督服貿簽署實在是強人所難,國際間根本無此慣例;黃國昌則是一路雄辯滔滔,並且舉例幾有哪幾的國家例了哪幾個法案,法案名稱為何,眼看著楊泰順的頭越來越低。
打過辯論賽的人都知道,要站穩自己的立場,必須要讓討論聚焦在自己有利的論點之上。接下來的楊泰順也是如此,這當然不讓我意外。楊泰順說著說著,我忽然聽到他說「至於黃老師說的那幾個法案,我不相信有這種法案」。
黃國昌哈哈大笑,說:「按照楊老師的說法,我剛剛說的那幾個法案是我這個法律人所杜撰出來的?各位觀眾請自行上網搜尋資料求證吧!」
而我這個觀眾,我一點兒都不誇張的說:我完全笑不出來,詫異無比。
為什麼在那一個當下,一個大學教授,會說出「我一點都不相信會有你說的那幾個法案」這種荒謬絕論的辯詞?雙方都是法律人,這樣的質疑根本超出了常識。為什麼,楊泰順在那一刻的理智斷了線?
我們都說要深化民主,我們也都知道深化民主必須依靠理性的論述交流。事實的狀況是:即便我們確定我們百分之百站在正確的那一方,可是別忘了:如果用咄咄逼人的方式,就算我們說得對方啞口無言,其實我們也切斷了對方理智的線。你讓對方在情緒上受了傷,只是把對方逼到一個更遠的牆角,對於交流,一點兒用也沒有。
我們沒辦法「逼」誰去真心誠意地信服些什麼。我們只能溫柔地說,然後,勇敢堅定地做。
延伸閱讀:
「無限期支持方仰寧、支持警察」臉書網頁
黃國昌與楊泰順的對話
如果你對於黃國昌與楊泰順對話中所說的各個法律概念有一點模糊,這篇「三張圖,決定你對服貿的看法」許能夠提供一點幫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