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標籤」只是個工具。工具從來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怎麼使用它。

最近因為捷運慘案太震撼人心,大家急著找出原因以求安心,於是大把大把的標籤就往兇嫌(兇手)身上貼;在此同時,有許多人擔心大家濫用標籤,於是高呼「去標籤化」,以至於標籤快要變成一種髒東西,彷彿有識之士都不該使用。

事情當然沒有這麼單純。

首先,標籤怎麼來的?「沉迷線上遊戲的人」除了網咖,就是躲在家裡上網,所以「沉迷電玩=阿宅」;因為宅在家裡,所以通常比較內向,所以「阿宅=內向」;因為內向,所以人際情感交流特別匱乏,所以「內向的阿宅=缺乏愛」;許多心理機制不健全的原因都是因為缺乏愛,所以「沉迷電玩、缺乏愛的內向阿宅=心理變態」。

這樣的推論實在太粗糙,於是有些人大聲疾呼「去標籤化」。這句話本身沒錯,更精確地說,應該是「別對你不認識的人隨便貼標籤」

每一個標籤通常都坦白描述了一個統計學上的事實。因為有「沉迷電玩=阿宅」的標籤,所以我提醒自己別整天躲在家裡打電動,因為有「內向阿宅=缺乏愛」的標籤,所以我要求自己多參加聯誼,畢竟整天窩在家打怪,交友管道的確會比較狹隘。從這個角度說來,標籤本身很有意義。

問題是,有些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你只看到他沉迷電玩到凌晨兩點還不睡覺,不知道他下午三點到六點都在海邊衝浪!亂貼他人標籤已經夠可笑了,更慘的是還一路往下亂貼,把兇手從「沉迷線上遊戲」一路貼到「心理變態」,更厲害的是還往源頭貼「喜愛暴力電玩=暴戾成性的阿宅」。所以變成了「喜愛暴力電玩=想殺人的心理變態」。

那些喜愛暴力電玩的陽光假文青如我,怎麼會不跳出來發廢文抗議?

「標籤」存在的意義在於讓我們迅速但粗略地理解這個世界,並且提醒自己「我在別人眼中可能是個甚麼樣」,絕對、絕對不是讓我們恣意地往他人身上亂貼,而且一路往下貼,讓所有的人誤解這個世界。

別對不認識的人隨便貼標籤。因為貼錯標籤,會讓我們問錯問題、找錯方法、最後把事情越弄越糟。

新聞說,台中市政府竟然要「掌握暴力漫畫」、「避免下一個捷運殺人狂」,透過了解這些漫畫,就可以了解犯案手段或「在第一時間掌握案情」?

所以「暴力動漫」與「殺人狂」之間已經建立起標籤了?那麼為了避免這種悲劇,我們要不要嚴格限制出版品,以避免荼毒青少年的心靈?那麼,明天開始規定全國青少年清晨六點起床讀四書五經好不好?電視八點檔與政論節目毫無營養通通關閉,改成播放莒光園地好不好?西洋文化裸露女體敗壞風俗淫亂人心,不准播放西洋影片好不好?我們要讓下一代成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避免下一個賣國的性變態啊!

標籤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那些亂用標籤的人,尤其可惡的是那些為了杜撰聳動新聞所以亂貼標籤、誤導社會大眾的媒體。推而衍之,如果有誰試圖透過媒體對你我洗腦是他的錯,但是傻傻讓他洗腦就是你我自己的問題了。身處資訊洪流的你我,豈可不慎乎?


文章發表於2014-05-31-想想論壇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螢光豬

三張圖,決定你對服貿的看法

台派拉票作戰具體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