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武力抗爭」這回事吧!還有更好的選擇!


之一:暴力與仇恨的槓桿

這個世界從來都不完美。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苦難。我不了解中東、不了解伊斯蘭文化、伊拉克,也不知道isis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不過這一點都不重要。但是我知道十多年前美國用高科技武器轟炸伊拉克,理由是其實根本不存在的「大規模武器」。

即使像我這麼愛護小動物、這麼多愁善感這麼愛哭的人,如果出生在伊拉克,如果我的父母妻女死在美國的炸彈下,我肯定我會成為西方媒體眼中喪心病狂的「恐怖份子」,一點兒也不猶豫。也因為如此,這世界的恐怖份子難道還會少了嗎?

「對錯」是主觀的,「現象」是客觀的。客觀的現象是:暴力總是引來更多暴力。負面情緒總是特別具有感染力。有幾個人可以放下心中的憤與恨?只有及少數的人可以。isis的殺戮透過資訊科技迅速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美國歐巴馬誓言讓isis無處容身。因為各種歷史上的偶然與必然,美國再度轟炸了伊拉克。這註定是一場永遠沒有終結的戰爭。仇恨不斷引起仇恨。

千年以前,力拔山河、千古無二的項羽亦不能以一擋千,而現代社會中,任何一個恐怖份子都有機會劫持飛機,造成數千人死傷與全球的恐慌。千古以來,仇恨與殺戮從來都不曾冷卻,而科技把暴力的力量擴大了千萬倍。然後引起更廣泛的仇恨。


之二:破壞的目的與結果

一千年前,想要革命的人民只有鋤頭,軍隊使用弓箭。一千年後的今天,想要革命的民眾只有汽油彈,軍隊有機關槍、坦克車。政府掌握的資源從來都遠遠超過人民。

但是未必悲觀。一千年前一百個人拿鋤頭攻擊並不能對國家造成什麼傷害,但是今天如果一千個人拿著汽油彈,尤其如果是針對現代文明社會中特別脆弱的要害,比如說交通樞紐攻擊,將造成國家實質的癱瘓。

通常只有極端少數的人會主張以激進的方式「報復」或「改革」國家體制。但是當一個國家不斷的倒行逆施,激進的人的確有可能越來越多。

可惜,享有權力的政府並不會因此而戒慎恐懼地聽取民意、用心施政,反而利用人民對於「失序」的恐懼,加強對人民自由的控制。總之,破壞的目的,或許是因為報復,也或許是因為改革,但是結果卻是相同的~~強化了政府嚴格控制的正當性。


之三:資訊之所在,力量之所在

一千年前草民只能攔轎伸冤,今天起碼有機會貼在部落格,雖然未必有人想要看你的故事、又或者你的網頁根本被網路警察給封鎖了。不過在一個民怨高漲的社會,每一則不公義的「小」訊息都足以造成燎原大火。

資訊科技傳播了「訊息」,也傳播了「想法」,影響了人民的思想。資訊是「風」,行動是「火」。思想引發行動、行動帶來改變。看看阿拉伯之春吧!臉書促成了民主革命。

樂觀的人說,資訊科技讓人民有力量。但是在另一方面,國家藉由資訊科技,更是徹底地掌握了每一個人的思想與行動。看看好萊塢上映的「全民公敵」,以及華盛頓真實上演的「史諾登事件」。

不過沒關係。政府如何嚴密,也只能監控「百分之百」的國民。但是透過資訊科技,每一個人民發佈的訊息,一千年前只能影響一個人、十個人、百個人,卻可能影響一千個人、一萬個人。當這些人交互影響,如同滾雪球般,整個社會要求改變的聲音將會越來越大、行動也會越來越多。這就是為什麼中共嚴格箝制媒體、網路的原因。


結論:非暴力抗爭,是道德與智慧的選擇

暴力引發恐懼~~除非我的拳頭比對方大很多。如果有誰試圖用暴力對抗政府,首先他要說服大家克服恐懼跟著他一起幹。這已經很困難了。更何況不是所有的人對於改革都抱持著這麼堅定的意志~~於是,那些「有點想要改革又不大敢改革」的人們,本來有機會站在你這邊,卻被暴力抗爭給通通嚇跑了。

所以必須訴諸非武力、必須訴諸愛與道德。

拿著鋤頭的人民與拿著弓箭的軍隊對幹,除非人數夠多,否則勝算不大。拿著汽油彈與機關槍、坦克車對幹,結局只能有一種:慘敗。

所以必須訴諸非武力、必須訴諸愛與道德。

所以,忘了「武力抗爭」這件事情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螢光豬

三張圖,決定你對服貿的看法

台派拉票作戰具體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