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紙的省思
大約七、八年前,雜誌、新聞一古腦地介紹、分析電子紙、電子書,看著看著覺得好像真的很厲害、覺得這玩意兒應該會大流行;可是拿著紙本書籍閱讀的時候,又覺得紙本這種東西似乎不容易被取代;有了ipad之後,覺得電子紙恐怕更沒搞頭了。總之,對於「電子紙」的閱讀方式是否會普及於社會大眾,我始終沒有自己的定見。
最近一年,似乎很少看到電子紙、電子書的新聞或評論。以目前的結果看來,電子紙的確不符合人們的使用需求而退流行。
我喜歡預測趨勢。雖然老是預測錯誤,依舊樂此不疲倦。如果時光倒退四年,我會如何分析這樣一種新產品?
這是一種有趣的思考練習。如果能夠培養出這種敏銳度,就很可能在二十五年前買進個人電腦概念股、在十五年前買進筆記型電腦概念股、在五年前可以買進智慧型手機概念股。擁有這種敏銳度的人,財富可以如何倍增,那也不用多說了。
好。那麼,就在四年後的今天,我又該如何看圖說故事,揣摩當時的我應該如何做出正確的趨勢預測呢?
關於科技趨勢,最重要的觀察點是:需求。聽起來像是廢話,實際上確實有值得論述的地方。
「電報」被「室內電話」取代了,「公共電話」可以輔助「室內電話」,但是「傳統行動電話」徹底取代了「室內電話」與「公共電話」,而「智慧型手機」徹底取代了「傳統行動電話」。
這些產品擁有各自的盛世,但是都是基於共通的需求~~「溝通」。當B科技更全面地滿足了A科技所能帶來的滿足,那麼,A就要小心了;相對而言,想要打敗B,就必須創造C。
「更新」、「更好」、「更炫」都很重要,但是最最重要的,是「更能滿足需求」。能夠滿足「需求」的東西就會有市場;有市場就會帶來超額利潤;超額利潤會吸引更多的廠商競爭;更多的競爭導致了更低的價格;更低的價格造成了更高的普及率~~直到下一個「C」出現。不論「B」再便宜,也只能江河日下,退出主流了。室內電話的造型再炫、傳統行動電話的電力再持久,都終將被淘汰。
六年前,電子紙當紅;當ipad橫空出世之後,電子紙的聲勢逐漸下滑,就印證了這個道理。
論需求的滿足?目前的平板電腦更能滿足多元的閱讀、娛樂與通訊需求;論閱讀的質感?目前的電子紙不及紙張。電子紙能做的,平板電腦都做得到。當然啦,因為發光原理的關係,電子紙閱讀起來比較舒服,但是如果要比舒適度?傳統的書籍最舒適啦!況且為了玩遊戲,大家可以拿著平板電腦一兩小時不放手;電子紙光靠「舒適度」這一項要與平板電腦競爭,實在並不容易。
所以,如果敏感度夠高,在ipad出現之後,就應該要放棄「電子紙—電子書」概念股~~除非電子紙產業能夠描繪出更有吸引力的革命性用途。否則光靠「電子書」,註定成為明日黃花。
最近一年,似乎很少看到電子紙、電子書的新聞或評論。以目前的結果看來,電子紙的確不符合人們的使用需求而退流行。
我喜歡預測趨勢。雖然老是預測錯誤,依舊樂此不疲倦。如果時光倒退四年,我會如何分析這樣一種新產品?
這是一種有趣的思考練習。如果能夠培養出這種敏銳度,就很可能在二十五年前買進個人電腦概念股、在十五年前買進筆記型電腦概念股、在五年前可以買進智慧型手機概念股。擁有這種敏銳度的人,財富可以如何倍增,那也不用多說了。
好。那麼,就在四年後的今天,我又該如何看圖說故事,揣摩當時的我應該如何做出正確的趨勢預測呢?
關於科技趨勢,最重要的觀察點是:需求。聽起來像是廢話,實際上確實有值得論述的地方。
「電報」被「室內電話」取代了,「公共電話」可以輔助「室內電話」,但是「傳統行動電話」徹底取代了「室內電話」與「公共電話」,而「智慧型手機」徹底取代了「傳統行動電話」。
這些產品擁有各自的盛世,但是都是基於共通的需求~~「溝通」。當B科技更全面地滿足了A科技所能帶來的滿足,那麼,A就要小心了;相對而言,想要打敗B,就必須創造C。
「更新」、「更好」、「更炫」都很重要,但是最最重要的,是「更能滿足需求」。能夠滿足「需求」的東西就會有市場;有市場就會帶來超額利潤;超額利潤會吸引更多的廠商競爭;更多的競爭導致了更低的價格;更低的價格造成了更高的普及率~~直到下一個「C」出現。不論「B」再便宜,也只能江河日下,退出主流了。室內電話的造型再炫、傳統行動電話的電力再持久,都終將被淘汰。
六年前,電子紙當紅;當ipad橫空出世之後,電子紙的聲勢逐漸下滑,就印證了這個道理。
論需求的滿足?目前的平板電腦更能滿足多元的閱讀、娛樂與通訊需求;論閱讀的質感?目前的電子紙不及紙張。電子紙能做的,平板電腦都做得到。當然啦,因為發光原理的關係,電子紙閱讀起來比較舒服,但是如果要比舒適度?傳統的書籍最舒適啦!況且為了玩遊戲,大家可以拿著平板電腦一兩小時不放手;電子紙光靠「舒適度」這一項要與平板電腦競爭,實在並不容易。
所以,如果敏感度夠高,在ipad出現之後,就應該要放棄「電子紙—電子書」概念股~~除非電子紙產業能夠描繪出更有吸引力的革命性用途。否則光靠「電子書」,註定成為明日黃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