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動腦的省思



故事是這樣的:看『Google模式』這本書,提到了招募優秀人才的重要性,還順便舉了一個「動動腦」題目當例子「十二個硬幣,其中有一個是偽幣,重量與其他硬幣不同。問:如何用一個天平、三次測量,就找出那個偽幣」。

花了五分鐘,我以為我想出答案了,結果錯得離譜;原來,這樣子的問題,需要用數學式才能清楚地表達各種可能性。數學上甚至有專門的研究探討「n 個相同的錢幣中有一為偽幣,試問最少須用天平測量幾次,才能找出偽幣?」

我花了三個小時研究答案,可是連答案都看不懂,唯一的收獲是幾個心得:

第一,我的「數學腦」實在很有限;國中程度還算可以應付,高中程度就已經有點兒吃力,何況式這種超出程度以外、必須以數學表達、推演的抽象思考。

第二,簡報、邏輯這些東西一輩子受用,學校裡相關課程卻付之闕如;數學這種東西,明明加減乘除已經夠用,偏偏還要我學三角函數、求圓形與切線的方程式。偶爾遇到了「找假銅板」這種生活中的數學應用,我依舊連看也看不懂!我的學生時代到底浪費了多少時間!?

我們的教育政策,究竟是「為了國家好,所以教育學生」?還是「只要學生好,國家就會跟著好」?

前者是:一個國家的數理能力很重要,所以所有的學生都要學數學,一路上來擅長數學的就容易冒出頭;對數學不擅長、沒興趣的那些人,浪費了一大堆寶貴的青春期在數學上,算你倒楣。總之層層篩選之後,國家很容易找到數理人才。

後者是:學生未來需要的數學能力,不過就是基本的加減乘除,國小把這些學會就好,時間留給其他一輩子受用的課程;其他更深一點的數學,能不教就不教,有興趣的學生再透過老師的導引更進一步學習。適性多元的學習,或許讓幾個對數學「有天份但沒興趣」的數理天才成為國家的遺珠之憾,但多數的學生因此熱愛學習、學習的內容則是更貼近未來人生所需的技能。當人民的素質提高了,國力自然強盛。

顯然,我們都是錯誤教育政策下的犧牲品。

第三,重要的技能,比如說加減乘除,不管有沒有興趣,總得要設法讓自己擁有一定以上的水平;除此之外,不要勉強自己。「培養興趣」不是壞事,但是勉強自己在毫無興趣的事情上努力,毋寧是浪費生命。擁有多元的興趣不是壞事,但是如果因此就把時間分配給多元的興趣,結果沒有一項學得精,那還倒不如老老實實只愛一項、至少有機會專精一項。

「娛樂」的興趣可以「樣樣通、樣樣鬆」,但是「核心能力」,比如說「寫電腦程式的能力」、「運用法律的能力」、「寫作能力」、「經營管理能力」、「業務能力」……之類,總得要有一項精通,才比較容易安身立命。

顯然,如果接近中年的我因為受了這道題目的刺激就開始把時間投注在專研數學之上,是一種不智的行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螢光豬

三張圖,決定你對服貿的看法

台派拉票作戰具體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