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故中說故事的媒體
先別說什麼「他山之時可以攻錯」了。我們先問自己:每一次發生重大事件的時候,這個社會有沒有更進步一點?
沒有!從國人同悲的消防人員不斷殉職,到舉世注目的空難頻傳,這個社會有沒有更進步一點?沒有!出深入死的消防員想要換件「不破爛」的消防衣,竟然需要上街抗議!空難事件凸顯的血汗機組人員問題,出面抗議的華航工會遭到資方惡意打壓,最後勞動部的裁罰竟然是「新台幣三到十五萬」。於是那些悲劇只能是悲劇,無法產生任何正面的意義。
悲劇為什麼會發生?可能是因為運氣差;悲劇為什麼重複發生?往往是因為制度有漏洞;有漏洞的制度為什麼不曾改善?往往是因為文化。怎麼樣的文化造成了悲劇一再發生?答案之一,是「重視價值判斷、忽略事實分析」的文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並且據以對事情加以判斷,這是自然不過的事情。問題是在進行「價值判斷」之前,我們有沒有先「蒐集事實」,然後進行「事實分析」?
從黑盒子與塔台蒐集來的飛航資料,叫做「事實」;根據事實分析為什麼墜機,叫做「事實分析」;「機師為了某種理由忽然改變飛行姿態」叫做「假設」;「盡忠職守是好事」,叫做「價值觀」;「機長盡忠職守,進而避免更大的災難,所以是個英雄」,這個叫做「價值判斷」。
在事實呈現之前、在失事原因判定之前,媒體基於「災難本來可能更嚴重」的「事實」,忽略了「駕駛為了避免撞上民宅導致飛機失事」的可能,直接代入「駕駛盡力避免飛機撞上民宅,使民眾免於更大傷害」的「假設」,然後得出了「駕駛是英雄」的價值判斷。可是不過兩天,忽然又發現「機師可能操作失當造成災難」,彷彿機師從天上掉進河裡還不夠,還要把機師的名譽捧到天上然後再摔到地上,讓悲傷的家屬更悲傷。
而今飛安報告顯示機師收錯油門,讓人瞠目結舌無言以對。事實證明:當初媒體價值判斷(看哪!英雄!)背後所立基的「事實」、「假設」與「分析」如此薄弱啊!
這次復興航空摔飛機事件中,太多的「事實」沒有被「分析」,但是高度戲劇張力的「價值判斷」倒是佔滿了各種媒體。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尤有過之的是,這次新北塵爆,熊熊烈火映出了醫療體系、公共安全等各種相關制度的陰暗面時,竟然有媒體報導「八仙樂園的風水如何不單純、業者如何請鍾馗鎮煞」!
在重大傷亡事件中,對於事件中的受難者不斷追蹤訪問特別報導,對於問題發生的真正原因、制度改善的具體方案卻少有探討,媒體的社會責任何在?這是台灣媒體應有的水準嗎?
每當發生重大天災人禍,真正的專家解說因為舞台效果不佳而不受媒體青睞;語調激昂、言詞誇張的萬事通名嘴卻在各大談話性節目大鳴大放。整個社會對於專業的漠視,不能不讓人感到悲哀。
任何重大事件發生,總要先從「事實」「分析」 開始,才有可能從悲劇中汲取教訓,降低悲劇再度發生的機率。如果我們總是喜歡看媒體報導「事故」中各種讓人感動或憤怒的「故事」~~那些缺乏事實蒐集與分析、充滿價值判斷的所謂新聞報導~~那麼,臺灣永遠無法進步。
相關新聞閱讀與圖片來源:機師喊「哇!油門收錯了」 飛機8秒後墜河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