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觀與觀史
歷史的客觀與主觀
歷史從來都是一個複雜的主題:它包含有待考證、未必客觀的模糊資料,有鐵證如山、無可辯駁的客觀事實,有相對主觀的資料詮釋角度,還有絕對主觀的個人情感、國族情感或民族情感所產生的愛憎。
前陣子反課綱議題沸沸揚揚之際,七月中旬中國國民黨目前的總統候選人洪秀柱就曾說過「課綱,某種意義上是中華民國史觀和台獨史觀之爭」;李前總統提出「日治時期台灣沒有『對日抗戰』的問題」的說法,更讓「史觀」兩個字瞬間成為暴紅議題。
討論事情之前,我們總得分清楚「客觀的事實」與「主觀的價值判斷」;而所謂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可以依照各自的主觀偏好,但是「判斷」總得符合一致的基本邏輯。客觀的事實是:有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台灣隸屬於日本國。在這段期間內,台灣土地上的人民之中,有些人認同了日本、有些人始終努力對抗著日本,甚至跑去中國「打日本鬼子」,但這都無損於「台灣曾經隸屬日本國」、「許多台灣人穿著日本軍服為天皇效命出征」的客觀事實。不論你主張哪種史觀、從哪個角度詮釋歷史,如果你認為「當時隸屬日本國的台灣在那個當下參加了『對日抗戰』」,那其實是單純的邏輯錯亂,和什麼「史觀」、「詮釋角度」一點關係都沒有。
當然,筆者如此的論述,難免讓持反對意見的人義憤填膺、嗤之以鼻。在這個時間點當下討論中國、日本與台灣的歷史糾葛?每個人都可以從各種主觀、客觀的史料與史觀說寫出一番義正辭嚴的長篇大論,最後各方意見淪為各說各話,治絲益棼。在這種時候,想要「盡量」客觀,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時間與空間都遙遠的外國歷史借鏡、分析~~畢竟遙遠的他山之石與你我無關,比較不會受到「主觀情感上的好惡」干擾而影響判斷。
他山之石
於是,就暫時先別討論台灣歷史了,我們來談談「人類大歷史」吧!這是一本暢銷書的書名,內容從智人與地球談到科技與未來。書中有個章節談的是「帝國」與「殖民」,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段文字。
「現在的埃及人說阿拉伯語,認為自己是阿拉伯人,也認同阿拉伯帝國(伊斯蘭帝國);然而,阿拉伯帝國其實是在西元七世紀征服了埃及,並且多次以鐵腕手段,鎮壓了企圖反抗的埃及人民。至於在南非,大約有一千萬祖魯人,還緬懷著十九世紀祖魯最光榮的年代;但其實大部分祖魯人祖先的部落,都曾經誓死抵抗祖魯帝國的侵略,最後是在血腥的軍事行動下,才融為一體」
歷史證明:如果把焦距拉遠~~其實也不用太遠,就以百年為單位,閱讀漫漫數千年的人類歷史~~所謂的國家光榮或是民族情感,根本就是短暫的虛幻。愛祖國?所謂的祖國是哪一世紀的哪一國?民族情感?你的民族是哪一族?難道你還秉持著納粹史觀,相信世界上有「血統純正的亞利安人」那般,堅持你是「某某族人」?然後倡言民族大義?
客觀的事實是:你在哪一個時期被哪一個政權統治、殖民,那個政權就是你當下的「祖國」。至於你覺得自己「是誰」、「心向著哪個祖國」,那些都是主觀的情感、而且往往是被前代或當代統治者操弄的情感。
就說文天祥吧!宋朝文天祥面對蒙古人的威逼利誘關押寧死不降,寫的正氣歌感天動地流傳百世,後代子孫與有榮焉。「不可數典忘祖」?時至今日,你要文天祥的子子孫孫應該要以哪朝人自居?殺蒙古人恢復唐宋文明?殺韃子恢復大明帝國?中華民國呢?中華人民共和國呢?
史觀與你我何關
客觀的事實是:帝國主義帶來屠殺與剝削,也傳播了文明與融合了血緣(日本不就建造了嘉南大圳嗎?誰敢說自己的血液裡面一定沒有半滴荷蘭或西班牙成份?);「民族自決」凝聚了情感對抗侵略,但「凝聚」的同時其實也是一種「對內的侵略」(喊台獨?對抗大中國?有些原住民想要民族自決、擺脫你們這些漢人剝削統治耶!)。
對於歷史的耙梳整理有多重意義。對於普羅大眾而言,重點不是「帝國主義多可惡」或是「民族自決多重要」,而是「怎樣過才會更幸福」。台灣遇到的困境是台灣的當權者「拿著中華史觀鞏固中華民國」、「用中華民國主張兩岸一家」,而急著想要統一台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樂觀其成,於是出現台灣和中國一起編寫中國近代史、一起慶祝「對日抗戰」,卻忽略「八二三砲戰」血淚史實、好幾個世代一起遺忘「中華民國與美國曾經轟炸台灣」的悲劇。
重點是:多數的台灣人並不想要和人權低落、內政弊端叢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家親、更不想要被統一。跳脫這個脈絡的史觀之爭,往往只會淪為各說各話,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更多的歷史資料打臉來打臉去,只是讓政治小清新們對於歷史更加昏頭、對於政治更加厭惡~~最後的結果,只是創造一個「對於有權操控歷史教育的當權者更有利」的社會氛圍。
在決定自己的史觀之前,我們總得清楚自己為何觀史啊!
本文刊載於2015-08-24-蘋果日報電子報論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