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銀行轉型未來式 Bank 3.0」(續集)
兩年前書店裡出現了這本「銀行3.0」的書,老闆要我讀一讀、寫寫心得,於是有了這篇讀書筆記。
兩年後的今天,政府總算開始重視這個潮流。上週的新聞出現「銀行推bank3.0 央行也盯場」。
對於台灣的銀行產業,其實我是悲觀的。兩年後的今天,更悲觀。
我相信主事者真心擁抱新觀念、想要跟上新潮流;但是如果「主事者的核心價值」、「推動者的思考模式」、「企業的組織文化」沒有改變,所謂的改變,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也得事倍功半,甚至根本淪為鏡花水月。
此話怎講?
核心價值
所謂的主事者的「核心價值」,比如說主管機關堅持『安全遠重於創新』。
火車剛剛問世的時候,有些人擔心「人體能否承受高速行駛造成的影響」。現在,金融科技顛覆傳統,主管機關最擔心的大概是「會不會變成洗錢管道」的問題。
在一個新科技創造新典範的時代,想要掌握先機,正確的做應該是「只要那個可能的風險即便成真也不會動搖國本,就放手去做,摸著石頭過河」,但是在主管機關的心中,「事情就算成功了也要五年十年,成功必定不會在我,但是萬一出了事情,我的烏紗帽肯定不保,所以還是小心駛得萬年船」。
主管機關處處防範的結果,就是掐死了產業的生機。台灣的行動支付就是鮮活的慘例。
思考模式
所謂推動者的「思考模式」,比如說,總經理思考「如何讓銀行脫胎換骨」。可是,所謂的「網路銀行」,對八年級的年輕人來說,只知「網路」,根本不在乎「銀行」。五六十歲的主管想的是「如何讓銀行更好」,年輕人想的可能是「未來根本就不需要銀行」。
既然我只需要悠遊卡就可以買東西、搭捷運,我為什麼要去銀行ATM領現金?如果在網路上的群眾募資平台就可以標會、借錢、籌創業基金,我為什麼要去銀行借錢?如果我不需要向銀行領鈔、借錢,「銀行」對我的意義還剩下多少?
可是,你要一個在銀行上班了二十五年的中高階主管如何否定自己熟悉的世界、承認二十年來的專業以被淘汰、打破自己的飯碗?他們要如何擁抱這個所謂的新金融、新世界?
組織文化
所謂「企業的組織文化」,那就更不用說了。基本而言,「核心價值」與「思考模式」就是組織文化的重要元素。這裡特別強調,是因為想要提另外一個細節,比如說「這個事情為什麼由我來做」?「加班忙得要死、做得要死有沒有獎勵」?「做成了之後會不會害隔壁部門裁員、會不會拿掉一張副總級椅子」?「隔壁部門的副總會不會因此找我麻煩」?
這些都是細節,然後大家也都知道「魔鬼藏在細節裡」。所謂的「學習型組織」、「變形蟲組織」,只活在教科書裡面。
組織本來就是抗拒改變的,更何況是這麼大的金融變革。銀行或許可以靠著「特許事業」的保護傘繼續支撐二十年,但是,如果沒有大崩壞、大建設的勇氣,遲早會被幹掉。
比如說,國際發卡組織如MasterCard之類的,難道對於這種金融大變動會作壁上觀嗎?
延伸閱讀:閱讀筆記~~「銀行轉型未來式 Bank 3.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