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臉書事件給我們的啟示(原標題:資訊若水~~從「蔡英文網站被謾罵留言塞爆」事件,談「因應之道」、「臉書篩選機制」與「資訊特性」)
據傳疑似因為臉書在中國測試上線,間接導致蔡英文的網站受到大量簡體字謾罵留言灌爆,然後,或許是因為蔡英文大器地說「歡迎光臨」,中國網友達不到原訂目的,又或許是測試時間結束,於是大量網民又忽然撤軍,留下了許多問題:用謾罵回嗆這些來謾罵的人,效果好嗎?跟這些只會謾罵的人討論民主,真的有意義嗎?如果一億中國網軍大量灌水,造成版主的回覆訊息、一般網友的留言訊息被垃圾留言淹沒、實質上導致個人臉書或是官網粉絲頁的癱瘓,甚至遭惡意檢舉而帳號被迫關閉,怎麼辦?
這些問題可以依照「來者」的屬性分別回答。
如果來者是個可以理性討論的對象,當然不妨讓這些初次享有言論自由的中國人體驗言論自由可貴、理解民主的價值。
如果來者是個頑石,只想宣揚威權專制多麼迷人,完全無法與之「溝通」,我們還是要耐著性子,用清楚的邏輯與客觀的證據告訴他們民主究竟為什麼重要。
這麼做的目的在於:第一,對方或許是個可以點化的頑石,於是多一個人認識民主;就算對方只是「假裝」想要理解民主,那我們也不妨趁機對他上一堂「民主真的很重要」的思想改造課程;第二,就算這顆石頭冥頑不靈,我們這樣的回應正好更加凸顯了自己的有理有據、對方卻陷於只能無限跳針、謾罵叫囂的窘境~~這會讓更多網路上路過的觀眾心中更加鄙夷威權思想、鞏固民主思潮。
如果對方冥頑不靈的程度,足以讓你判斷「這個人根本就是來鬧的」,那麼就不要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直接封鎖他、甚至檢舉他。理由有二:其一,你我的時間寶貴,應該留給那些真心想要認識民主價值的人。其二,在網路自由受到管控的國家,「開放一個可以上臉書的帳號」必須經過一定的申請程序、耗費一定的行政資源,但是我們的封鎖乃至於檢舉卻是舉手之勞,不廢吹灰之力。在這場沒有煙硝味的網路戰爭裡,以小搏大、以少易多,划算。
另外還有一個未經證實的小偏方:中國網路的「文字篩選」極為敏感;一旦出現「關鍵字」如「六四」或「法輪功」,網路立刻受到監控、甚至遭到切斷。那麼我們不妨利用這些特性,對於那些只想鬧場的中國網民私訊「你好,你要的六四照片/法輪功真相/習近平家族資產統計資料什麼時候給你比較方便呢?」又或者乾脆直接把相關資訊的文字、照片檔案寄給對方。這麼一來,這個帳號不需向臉書檢舉,應該也會很快被中國的網路長城給封鎖。
然而,中國畢竟有十三億人口,就算台灣人以一當十,也敵不過網路上的中國人海戰術啊!怎麼辦?
很簡單啊!就把臉書設定改成「網友都可以瀏覽」,但是「朋友才可以留言」就好了。試想:明天開始,蔡英文的官方網頁採取此種設定,而且「因為作業人力有限,每天僅開放五百名網友申請加入朋友,加入後才能在官網留言」,這種飢餓行銷,一方面是提昇了官網的宣傳力度,一方面限制了來自中國的垃圾留言蔓延,根本一石二鳥。
比較值得擔心的,是「惡意檢舉,導致帳號被封鎖」。不過這些問題也並非無法緩解。只要臉書能夠修改規則,例如「經臉書查證屬惡意檢舉者,一律刪除檢舉者帳號、並提高被檢舉帳號之可信賴程度」~~換言之,你越是惡意檢舉,經臉書查證之後,我的臉書帳號越不容易被下架。
當然,佐柏克能不能從善如流,讓臉書出現這種規則呢?這就有賴中國網民的努力了。中國網民們和平理性,自然不需要特別訂定這些條款;如果偏要全地球撒野,那麼所有民主世界的網民一起對佐柏克施壓,那種壓力應該會比中國的施壓力道來得強力一些。至於臉書負責審查機制的員工是否受到壓力、那又是另外一個議題了。
是的,這是一個即將被凸顯的議題。如果「篩選電視節目」是一種可怕的言論箝制,那麼,「決定臉書哪個帳號應該下架」當然也是一種值得被關注的機制。這已經不是「不爽不要用」的問題,一如有能力壟斷市場的商家,不能夠動不動把客人趕出店門口,說什麼「不爽不要買」。
總之,「資訊」本身是「水」;「透明的資訊」就是「清澈的水」,而透明的水可以沖走粉飾、讓真相顯露。有心人故意排放污水混淆視聽當然可惡,我們又要如何因應呢?答案不是「切斷污水管」,而是「策略性地阻斷污水、並且稀釋污水」。當污水逐漸稀釋變清了之後,污水池的廢棄,也只是遲早的事情罷了。
另外必須強調的是:與中國溝通民主的價值,並非因為「中國的民主希望在台灣」,和「中國一民主,台灣就安全」的謬論也毫無關係。所謂「交流民主的價值」,不過是基於「在網路上自然會發生的交流」而交流,如此而已。
本文刊載於2015-11-11-蘋果日報電子報論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