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文明~決定人類走向六大殺手級Apps (六)~~第二章 科學
「從七世紀伊斯蘭教徒從阿拉伯沙漠向外擴張以來,西方與東方的衝突便層出不窮」,「八世紀中葉,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建立了伊斯蘭帝國」。要知道,伊斯蘭的文明是非常發達的。第一本代數學是波斯學者在西元九世紀寫的;第一位從事實驗的科學也是穆斯林。穆斯林不僅保存了古典時代的智慧,也在製圖學、醫學、哲學,乃至於數學與光學上開創新的領域。英格蘭的思想家培根也說「哲學得益於穆斯林」。p83。
十七世紀,鄂圖曼帝國的大軍越過了哈布斯堡帝國的國界,土耳其軍人圍住了維也納這座城;過程的驚心動魄略過不表,結局是維也納解圍了,土耳其人挫敗。「維也納為城戰勝利,不只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為期數世紀鬥爭的轉捩點,也是西方興起的關鍵時刻」(p89)。
如果不涉及主觀價值的「好壞」,只是很現實的比較「強弱」,我們必須說:接下來的伊斯蘭文化被基督教文化給比下去了。問題是~~為什麼?雙方曾經那麼勢均力敵啊!
是因為經濟力量的差異嗎?「1683年後鄂圖曼人的長期退縮,不完全出於經濟因素。伊斯坦堡與中歐鄰邦城市相比並不窮困,鄂圖曼帝國在擁抱全球貿易與日後的工業化上,也不比歐洲大部分地區緩慢。」(p91)。
因為像中華帝國那樣缺乏「競爭」而衰弱嗎?「鄂圖曼帝國並不缺乏經濟競爭以及同業公會這類自治的法人團體。鄂圖曼人、薩法維人與蒙兀兒人之間也存在激烈競爭」。<<文明>>,p91。
因為戰爭科技的差別嗎?可是,至少在1683年那個當下,「許多描繪這場戰爭的畫作與版畫清楚顯示兩軍的差異並非科技或戰術,而是服裝樣式」(p91)~~也就是說,鄂圖曼帝國與哈布斯堡帝國雙方根本沒什麼差別嘛!
那答案到底是什麼呢?作者的答案是這樣子的:「西方的優越本身來自於科學更能有效地適用在戰爭上,政府的運作也較為合理……十五世紀政治與經濟的競爭史西方迎頭趕上了中國,甚至凌駕其上。到了十八世紀,西方對近東的優勢則不僅來自於火藥,更來自於腦力層面」(p91)。
所謂的「腦力層面」,如果要選擇用一個籠統的名詞涵括,「科學」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裡所謂的「科學」,包括哪些有形的「東西」與無形的「思想」呢?
最重要的「東西」,應該是印刷術。他讓一切思想的流動變得容易。在學術方面,從哲學、數學、醫學到美學,當然都因為印刷機而得以快速流傳;在經濟層面,「十六世紀,擁有印刷機的城鎮遠比沒有印刷機的城鎮成長快速」(p95);在宗教層面,馬丁路德反對贖罪券的宗教改革因為印刷術而廣泛流傳;此外,用方言寫作、大量印刷的聖經,讓一般人也能跳過教會、直接面對上帝。宗教保守分子曾抨擊印刷機是「像惡棍一樣的機器」,但是沒有多久,就連那些反對宗教改革人士也不得不利用印刷工具參與論戰(p95)。
鄂圖曼帝國呢?1515年,蘇丹塞利姆一世(Selim I)下令「使用印刷機者,最重可處以死刑……直到十八世紀晚期,西方書籍唯一被譯為中東語言的竟是治療梅毒的醫療書籍」(p103)。
另一項重要的「東西」,是「顯微鏡」。1665年,虎克(Robert Hooke)出版了<<顯微圖譜>>。「一般認為科學革命的起源大約與行星運動及血液循環研究的進展發生於同時。但真正讓科學突破既有藩籬的是虎克的顯微鏡。他使原本肉眼看不見得事務清楚呈現在大家面前。<<顯微圖譜>>是一份新經驗主義宣言,宣布我們已經遠離浮士德的巫術世界。」(p99)。所謂眼見為憑,顯微鏡對於世人帶來的震撼,是現代人難以想像的。
那麼,關於「看不見得思想」呢?這本書扼要整理了從1530年到1789年最重要的29項思想突破。以下簡單列舉幾項:1543年,哥白尼提出「太陽中心」說;1604年,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落下的距離與落下時間的平方成正比」;1628年,哈維精確描述了血液循環;1661年,波以耳定義了元素與化學分析;1669年,年頓首次有系統地陳述了微積分;1687年,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與運動定律;1789年,拉瓦謝提出了質量守恆定律。
就算你的科學知識和我一樣貧乏,也可以約略感受到這一連思想創新的驚天動地。
1660年,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學會成立;1666年,法國科學院成立。兩者「成為歐洲各地類似機構的典範」(p105)。當「歐洲各地的君主莫不積極獎掖科學,完全無視教士的疑慮」(p104)的同時,伊斯蘭學校完全專注於神學教育。「直到1851年,鄂圖曼才以法蘭西學院為範本設立了知識學會」(p126)。
因此,直到十九世紀初,伊斯蘭的學校還在教導「宇宙的外觀就像是一顆球,地球就位在這顆球的中心」(p104)。
「羅賓森的但到學革命,鄂圖曼人當然未能參與,正如他們措施了更重要的牛頓運動定律一樣」。於是,雖然「十六世紀鄂圖曼帝國鑄砲廠的武器遠優於歐洲火砲。到了十七世紀,情勢開始逆轉」(p123),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是的。「科學」在人類文明的競爭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無庸置疑。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