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專業」的各種意義
什麼是「專業」?怎樣算是尊重?怎樣算是不尊重?在什麼時候尊重?在什麼時候不尊重?
甚麼算是「專業」?每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就是一種專業。這應該比較沒有爭議。專業之所以值得尊重,是因為「專業人士真的比較會」,也就是「尊敬他具備的能力/知識」,簡稱「尊重專業」。
怎麼樣算是「尊重專業」呢?
首先是「尊重專業判斷」。最常見的舉例,大概是「找醫生看病又不相信醫生的醫術」、「找設計師設計網頁卻又不相信設計師的美感」,然後硬要用自己的直覺以及(貧乏得可以)的常識去否定醫師、設計師這些專業人士的判斷。
當然,身體是我的,有什麼不舒服,我自己最知道;網站做好了是我的,總不能花錢請專家做了一個我很討厭的網站,所以我會不斷提出疑問、挑戰專業。當然,說不定我的直覺、常識真的比專業人士更正確~~那麼,我豈不是超越專業的高手高手高高手了?這種機率小到微乎其微吧?!
總之,身為病人、案主,「說出感受」、「說出需求」並不是一種不尊重;全面性地否定他人專業意見,只想要對方「說出我想聽的話」(沒錯沒錯,你身體很猛,什麼病都沒有)、「做出我想看到的成品」(對對對,紅配綠的確相當能凸顯老闆的美感)才是不尊重專業。
接著是「尊重專業有價」。最常見的例子大概是找設計師「你就隨便幫我畫一畫」、或是找文案人員「你就隨便幫我想一想」,然後不願付出行情價。那是人家花了多少的時間精力去磨練出來的專業、是他用來吃飯的傢伙,而且人家並不是吃撐了沒事做。專業人士如果願意主動無償地付出,他或許是因為某種理想、或許是因為夠交情,但需要服務的人沒有理由主動開口說「你就隨便幫我OOXX」。
現在,問題來了:公司送你去了一堂要價八千元、總共12小時的「簡報技巧」之後,要求你當公司內的種子教官,對同事進行一小時的「簡報技巧分享」。請問,這樣的老闆是不是一種「不尊重專業」?
我不喜歡二分法的答案。因為,二分法的答案,通常都不會是好答案。
如果我是老闆,我之所以這麼做,不是因為我認為「上了12小時的課就會變成專業人士」,而是「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之下,用有限的資源,讓大家都能吸收到一點正確的觀念」。
更精確地說,如果我的公司是國際級的「企管顧問公司」,每年盈餘好幾億,尾牙預算一場就是五百一千萬,總之就是肥得流油、賺到手軟。公司裡每一個員工都必須是獨當一面的超強簡報人才,那麼我當然應該盡可能把每個人都送去上最好的(通常也是很貴的)簡報能力培訓課程。
如果我是個中小企業的老闆。業務人才當然必須具備簡報能力;我當然希望我的員工人人都是業務人才。問題是,目前我的公司只是一個一般般的中小企業,年收一千萬、但是固定的各項費用就佔了七成,請問我應該咬牙冒著週轉不靈的風險,多提撥三十萬元,讓所有人上昂貴的課程嗎?如果我沒有咬這個牙,就表示我是個「不尊重專業」、「缺乏長期規劃能力」嗎?
進一步說,為什麼我派那個同仁去受訓?就是因為他平日最靈光、最主動積極、學習能力與意願最強、口才也是公司裡面的佼佼者,所以我才會派他去受訓、並且要他擔任種子教官,不是嗎?如果我真的輕忽「簡報技術」這門專業,我又何必派人去上課、又要求回公司後必須轉而分享呢?我不過就是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之下,把資源最有效的利用而已,不是嗎?
「教學」本身是一種專業;「簡報技術」本身也是一種專業。找一個聽了12小時課程的素人來當公司內部「簡報技術」的種子教官,並不一定是因為不尊重專業。更可能的原因,只是因為「資源有限、需求無窮」四個字而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