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與高下


「文化只有差異,沒有高下」。

先澄清。我不知道黃先生說這句話的脈絡是什麼~~畢竟我沒有拜讀過他寫的書。所以我不是要針對黃先生的這段文字做批評。事實上,根據他這篇貼文所連結的文章,他想說的,確實是良善的那種「沒有高下,只有差異」,比如說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歧視所謂的外勞文化。

我只是要藉此做個引子。說說「這樣的論述,如果不夠清楚,會產生什麼問題」。

我要說的是:當我們讀到「文化只有差異,沒有高下」這樣的文字的時候,必須要非常的警醒。因為,這樣的文字看起來非常的政治正確,卻可能一不小心就掉進了「假中立」的陷阱。

「不允許女人讀書寫字受教育」的文化與「鼓勵女人追求自由」的文化之間,有沒有高下?

「倡導自由平等博愛」的文化與「活人獻祭」的文化之間,有沒有高下?

沒有一個人是完人,也沒有一種文化是至高的善;人類,活著,如果想要追求精神上的幸福,就得要勇於批判與被批判。

而,批判與被批判,是一種很「討人厭」的事情。比如說我寫了這段文字,很可能就會有誰在心裡想「你踏馬的以為自己是誰」之類的,然後在心中甚至在臉書上批判我。這都是我逃不開的宿命。

可是如果想要追求精神上的幸福,這就是必要之惡。說著「文化沒有高低,只有差異」是很政治正確、最不容易引起爭議的,但也是最危險的~~如果沒有把話說清楚的話,很容易讓讀者以為文化之間真的沒有高低。

要追求精神上的幸福,就必須勇於思辨、勇於價值判斷。如果只是說些「沒有高低,只有差異」之類的話,大概就等同於淨說些「藍綠一樣爛」那樣,誤把「中立」當成美德,其實卻是犯了怯於批判、被批判與做出價值選擇的毛病。


補記:

之一
今天很多人討論的高牆老師,在我看來,他並不壞,而是沒有察覺到自己價值觀的矛盾。
其實我也會有這種糟糕的矛盾;雖然我盡量避免,但還是難免。
所以我總是告訴自己「批判理念,而不是批判個人」。雖然我還是時常沒能做到。

之二
首先,有關「歧視」的定義,我覺得想要周延定義真的很不容易。比如說,我覺得有些(並非全部)歧視就是單純的「缺乏同理心」、「看不起人」、「喜歡糟蹋人」,倒未必是要「以某族群的利益為代價,提高另某族群的利益 」。

其次,我不敢確定郝先生真正的發言脈絡是什麼,但是從我這個新聞閱聽者對於他初次發言與澄清發言的感受,我覺得

1.他的初次發言想強調閱讀很重要。
2.他沒有發覺到自己在用字遣詞之間,不自覺地歧視了他人。
3.從他的澄清發言,我明顯地感受到他的輕視他人「我們是不是越來越像外勞了呢」?「這是教養問題」?「誤會我的都是不讀書的真傻瓜」?

外勞為了家計勇於千里之外當移工、受著這些高級台灣人的欺凌,堅韌得很啊!像外勞這麼堅韌不拔有什麼不好?

坐在地上的問題是「會不會因為自己的便利而影響了公眾的安全」與「如果坐在這裡的地上是很多很多人的需求,那麼為什麼公共攻堅卻不提供公共服務」,關教養到底什麼問題?教養就是明明空著博愛座但是死也不去坐?

「誤會我的人都是不讀書的真傻瓜?」講出糟糕的話之後,用更糟糕的話去為自己辯駁?先別說什麼道德上「虛心改過」了,連「計算厲害」上的「投降輸一半」都不懂,還真的好意思說別人是傻瓜?

「在其他條件不變下」,「愛讀書的人」與「不愛讀書的人」相較,前者很可能是比較有智慧的~~如果真的用心、用腦去讀的話。但是即便如此,一個因為愛讀書而有智慧的人(我先承認,像我這種愛發廢文幹幹叫的人,根本距離這種境界十萬八千里),懂得用字遣詞的時候,要謙虛(就算我比你有智慧,我也不會敲鑼打鼓地嘲笑你無明)、不要以偏概全(很多不讀書的人因為靈台清明,所以反而更有大智慧)。

總之,
1.我不確定「歧視」要如何定義比較周延。
2.我覺得郝先生讀書的時候很可能只用眼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螢光豬

三張圖,決定你對服貿的看法

台派拉票作戰具體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