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論文章的寫作策略
常見的傳統政論文章總是正襟危坐地用著精準但不夠口語化的文字所寫成。
龍應台系列的政論文章,則是摻入了抒情文的筆觸,所以比較容易吸引讀者;而,人渣文本則是率直地使用網路鄉民熟悉偏好的幹幹叫直白模式以吸引讀者,但是同時又不忘三不五時提醒讀者自己倫理學學者的身分,並且俱備選舉操盤專業的評論家,強化了「既親切又專業」的形象。
回歸事情的本質:寫論說文,目的是要說服人;寫抒情文,目的是要抒發自己的/牽動他人的情緒。總之,文字的核心,是「發揮影響力」。
文字內容有沒有道理?100篇鬼扯硬ㄠ的文章,抵不過一篇有理有據、論理明晰且深入淺出的文章。如果以大眾為訴求對象,在「傳播效果」上,「學術腔」肯定不如「白話文」,傳統模式肯定不如鄉民模式。
至於能不能夠牽動他人情緒?那牽涉到能不能「引人入勝」~~舉的例子有沒有貼近人心、抽象的文字能不能夠具體地描繪出聲音、氣味、氛圍、場景、畫面......。比如說,龍應台的政論文章,就時常用「夾敘夾議」、「自問自答」的方式,再加上優美華麗但不艱澀的成語,把本來枯燥的論說文成為易讀、動人的「半抒情文」。
BBS創世世代如今都已成為了四十世代的中年讀者,這群讀者對於公共事務的關心或許不如二三十歲的青年們,但相對而言卻是更加掌握社會資源的一群;換言之,他們是影響台灣走向的重要族群。
寫作當然是有「策略」的。有志於「以政論文章改變社會」的台派朋友,在寫作策略上,從寫作議題的設定、目標族群的鎖定、到文章筆觸的選定,不妨值得再三斟酌。
比如說,三年前這篇「別了誠品,假文青的真傷心」,故意從「個人情感」出發(當然,文章中所述的確實也是我的真實經驗與情感,畢竟我本來就是個假文青);在筆觸上用使用文青最愛的煽情文字,但又大方地自承假文青;假想的目標族群是「對誠品有感覺的人」;評論的策略是「因為推廣閱讀有功於台灣社會的誠品如果竟然審查書本,那就『剝奪』其品牌光環」。
以上野人獻曝。指教批評很歡迎,嘲笑恥笑請留情^^
龍應台系列的政論文章,則是摻入了抒情文的筆觸,所以比較容易吸引讀者;而,人渣文本則是率直地使用網路鄉民熟悉偏好的幹幹叫直白模式以吸引讀者,但是同時又不忘三不五時提醒讀者自己倫理學學者的身分,並且俱備選舉操盤專業的評論家,強化了「既親切又專業」的形象。
回歸事情的本質:寫論說文,目的是要說服人;寫抒情文,目的是要抒發自己的/牽動他人的情緒。總之,文字的核心,是「發揮影響力」。
文字內容有沒有道理?100篇鬼扯硬ㄠ的文章,抵不過一篇有理有據、論理明晰且深入淺出的文章。如果以大眾為訴求對象,在「傳播效果」上,「學術腔」肯定不如「白話文」,傳統模式肯定不如鄉民模式。
至於能不能夠牽動他人情緒?那牽涉到能不能「引人入勝」~~舉的例子有沒有貼近人心、抽象的文字能不能夠具體地描繪出聲音、氣味、氛圍、場景、畫面......。比如說,龍應台的政論文章,就時常用「夾敘夾議」、「自問自答」的方式,再加上優美華麗但不艱澀的成語,把本來枯燥的論說文成為易讀、動人的「半抒情文」。
BBS創世世代如今都已成為了四十世代的中年讀者,這群讀者對於公共事務的關心或許不如二三十歲的青年們,但相對而言卻是更加掌握社會資源的一群;換言之,他們是影響台灣走向的重要族群。
寫作當然是有「策略」的。有志於「以政論文章改變社會」的台派朋友,在寫作策略上,從寫作議題的設定、目標族群的鎖定、到文章筆觸的選定,不妨值得再三斟酌。
比如說,三年前這篇「別了誠品,假文青的真傷心」,故意從「個人情感」出發(當然,文章中所述的確實也是我的真實經驗與情感,畢竟我本來就是個假文青);在筆觸上用使用文青最愛的煽情文字,但又大方地自承假文青;假想的目標族群是「對誠品有感覺的人」;評論的策略是「因為推廣閱讀有功於台灣社會的誠品如果竟然審查書本,那就『剝奪』其品牌光環」。
以上野人獻曝。指教批評很歡迎,嘲笑恥笑請留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