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英國「佛系抗疫」的思考、反思與延伸思考
面對全球武漢肺炎危機,錯過在第一時間「抑制疫情蔓延速度」的英國,開啟了第二階段的「佛系抗疫」,主軸是「生病的人會產生抗體;當六成的人都染病之後,等於人類社群有免疫力,屆時武漢肺炎的威脅性自然就會降低,成為另一種流感」。此言一出全球譁然,台灣鄉民戲稱為「不篩檢、不隔離、不急著治療,時間到了威脅性自然降低」的「佛系抗疫」。
聽起來很「好笑」。但是且慢。這件事情至少可以分成四個層面來討論。
之一:工具理性、價值判斷與決策過程
「一加一等於二」,是工具理性;「三角形面積的算法是底乘以高除以二」也是工具理性。這兩題數學很簡單,誰都可以嘴上幾句。但有更多的時候,數學是一門不容易學的東西。比如說我就老是學不會微積分。算一加一等於二的時候固然很輕鬆,但若要我算難一點的微積分,我根本只能瞎猜。如果想要找出正確的答案,我必須就教於真正懂微積分算法的數學小老師。
而且這個世界比「算數學」還有複雜許多。比如說「噴藥、手工除草或者用除草機各自有不同的優缺點。那麼我到底該用哪一種方式去整理我那片小花圃的雜草?」
「噴藥除草/手工除草/除草機除草」到底「分別有哪些優缺點」?這個問題,只要有一些生活常識的人也都能嘴上幾句,但它終究是一門專業;最好是請教園藝專家,才不會忽略了專家才知道的重要資訊。這也是工具理性的範疇。
重點來了。身為這片花圃的主人,我到底決定要用哪一種方式來除草?我是要「又快又便宜,但是會殘留農藥害死蚯蚓」的噴藥除草?還是要「除草機剪一剪,快而且無毒,但是要承受很容易剪到我心愛花苗的風險」?還是要「多花一點工錢去慢慢手工拔雜草,才能無毒環保愛地球」?這是牽涉到我的價值觀、我的偏好、還有我有多少時間多少錢等等的因素,才能綜合考量之後作出決定。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尊重專業~「怎樣的農藥,會有多強的毒性?毒性會殘留多久的時間?」、「手工除草會花多少的工時?多少的工錢?」....凡此種種問題,一定要傾聽專業意見,最怕不懂裝懂。接著,我們要「確定自己的價值觀」~我到底是「環保至上,農藥零容忍」、還是「農藥噴一噴,便宜又有效,省錢較重要」,諸如此類的。
也就是說,關於「做決策」,通常的情況是「必須對於工具理性有基本的認識」,然後才是「進一步」「依照價值判斷做決策」。
之二:「佛系防疫」的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
在某些情況下,人體是很聰明的。這次感染了這個病之後,下次就有抗體、就不怕了。疫苗的基本原理就是奠基在此之上。
但實務上當然沒有這麼簡單。第一次的感染會不會直接害死我?就算沒有害死我,會不會造成嚴重的後遺症?就算我挺過了第一次的病毒,也真的產生抗體,這個所謂的抗體可以產生多大的保護作用?是像麻疹那樣「得過一次就終身免疫」的免死金牌?還是「下次遇到時,只有潛伏期會短一點」的小小紅利而已?
諸如此類的,會衍生出各種的問題必須加以釐清。更何況這個新型冠狀病毒是新出現的東西,當然必須由專家搜集足夠的資訊之後,才能審慎做出定論,進而當作公衛抗疫政策的「決策依據」。如果斷然認定「讓所有人都感染武漢肺炎,那麼多數人都會有抗體,那麼武漢肺炎就不是啥大問題了」這樣的說法,確實是非常「大膽」的說法。
再進一步往下說。假設英國的佛系防疫確實是「在工具理性上是說得通」的時候,那麼我們就要進入討論「價值理性」的階段了~~喂!放任六成的人去感染,就等於是眼看著幾趴的人染病後重症而死耶!而且死的很可能是特定族群~例如抵抗力相對偏弱的年長族群耶!這樣子的決策選擇,真的是我們要的價值選擇嗎?
那麼,當英國首相與英國的科學家作出了「佛系抗疫」的決策時,你之所以批評或嘲笑,是因為因為你覺得「這樣的價值選擇很荒謬」?還是因為你確知「這樣的邏輯根本洞很大!科學上根本說不通!根本通不過工具理性的檢視!」?
我毫無醫學專業,所以不敢論斷「佛系抗疫」在「工具理性」上的評價究竟如何。在此同時,萬一~只是假設~萬一「佛係抗疫雖然是一招風險很高的險棋,但因為全球大流行終不可免,所以這是無可奈何之下的唯一相對可能的答案」呢?
鄉民如你我,在批評或嘲笑之前,有沒有養成「尊重工具理性」的習慣,至少先聽聽看各方的醫學防疫專家如何用「工具理性」去檢視這個政策,其次才是進入「說說鄉民如你我的價值選擇」?
「說說鄉民如你我的價值觀」當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在一個民主社會裡,面對這種極端的疫情危機,在「工具理性上」我們當然不應該讓外行領導內行,但在「價值理性上」卻需要凝聚全民的共識!所以,「說說你我的價值選擇」當然是凝聚共識的重要過程之一。
之三:先別急著嘲笑「佛系抗疫」
第一個客觀事實是:疫情的大爆發,勢不可免。即便你像北韓那樣徹底高壓鎖國,也未必能百分之百阻絕於境外;況且百分之百地與世隔絕,人民就算不病死,只怕也會餓死。
第二個客觀事實是:目前全世界沒有任何的醫學專家能夠樂觀到「確信一兩年之內就會出現有效的疫苗」。也就是說,這是一場還看不到終點的越野拉力賽。
那麼,往下的邏輯推論就開始清晰了:
所謂的第一階段,在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努力控制疫情,延遲疫情的爆發以爭取籌備抗疫能量的時間?這很好。就好像在拉力賽鳴槍起跑階段,就先搶到一個好桿位。這當然很好。
但是別忘了,鳴槍起跑之後的任何一個閃失,就可能是沒有翻身機會的翻車事故,就如同任何一個破口,都會造成無法回頭的大爆發。
既然大爆發勢不可免,第二階段又該做些什麼?太多了。除了醫療能量的審慎運用,經濟、金融、軍事、治安、國際貿易、政治、教育......所有方面都必須全盤考量,力求起碼維持政府的最低程度運作,以維繫國家國民的基本生存條件。英國的「佛係抗疫」在工具理性上是否說得通?自有專家與歷史去檢視證明。在此同時,英國政府務實地要人民正視大爆發的勢不可免、甚至要人們「要有失去摯愛的心理準備」,毫無疑問,也是一種正確的務實態度~~至少不會讓人民活在「疫情可防可控」的幻想裡,而輕忽了疫情,更不會在幻想終於被現實戳破後崩潰,而對社會產生更大的衝擊!
那麼,第三階段的重大任務呢?應該就是「人心的安撫」了。比如說,要怎樣面對死亡率較過去飆升數倍的「武漢世紀」?筆者想到第一個、也是最嚴肅的議題,是「宗教」。
但這篇文章不是要討論「有哪些議題」、「該做哪些事情」。我想說的是:既然這是一場還看不到終點的拉力賽。台灣社會在「心態上」、「策略上」(而不是在染病人數上)儘快進入第二、第三階段當然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英國既然已經錯過了第一階段,所以他們在心態上務實地進入第二階段。台灣呢?台灣仍舊把注意力集中在「避免大規模感染」的第一階段?還是已經開始盤點資源、擬妥方略,去進入「超前部署」那方方面面的第二階段?而社會裡面的意見領袖、尤其是那些「說故事的人」~不管是小說劇本電影填詞譜曲還是音樂演奏的藝術家們,是否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而開始去構思動人的、振奮人心的故事,去為了第三階段的凝結台灣向心力與鼓舞士氣而努力?
之四:佛系抗疫的戰略意義
面對武漢肺炎如此重大的全球傳染病,邏輯上只有四種可能:預防它、治療它、隔離它、不管它。
關於預防,有待疫苗問世;關於治療,有待特效藥研發。醫學科技固然一日千里,但人力畢竟有時而窮,總之都還在未定之天,就暫時不去討論。
關於隔離。不論是中國那樣的封省封村封區封門的「硬封鎖」,還是義大利的「軟封鎖」,基本上都是封鎖。
剩下的另一條路~「不管他」~則是與英國的「佛系抗疫」若合符節。
讓我們姑且假設~我畢竟沒有醫學專業,就只是單純依照邏輯去建立假設~如果英國的佛系抗疫真的能夠奏效,那麼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我的推測是:「中國會成為世界強國」!
因為,既然「得病之後,活下來的人基本上就不怕武漢肺炎」,那麼世界上更有哪個國家,可以有計劃地讓人民感染武漢肺炎,讓疫情散播一陣子,然後又嚴密封城「避免疫情短時間內過熱」一陣子?哪個國家有能夠蠻橫到讓人民「有計劃地」、「有週期地」去「適度地感染武漢肺炎」,而且在媒體輿論上又可以一片「正能量」地把喪事當成喜事辦?而且還搭上鋪天蓋地的數位監控系統,監管(箝制)能力更是如虎添翼呢!
如果換個角度去檢視,中國的封城正是「練蠱」!練成之後,中國將會是全世界第一個恢復內需市場的國家、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也會是全世界勞動力最充沛(中國本就人多!就算死掉兩成人口,也還有很多個億)、也最健康(最不怕武漢肺炎)的世界工廠!
更不要說中國因為有最多的帶抗體人口、與最卓著的「疫情控制成效」之後,在全球戰略佈局上會產生多大的加分效果!甚至,當世界各國軍隊忙於抗疫而手麻腳麻的時候,中國士兵卻身強體壯!
更別提,那些在「練蠱」過程中所耗損的人命,在中國,恰恰是那些「相對不具有生產力」的老人家,與因為高度缺乏資源而熬不過封城折磨與病毒攻擊的「低端人口」!別忘了中國多早之前就在著手掃除驅離低端人口啦!凡此種種,對中國來說,都是一兼二顧的「附帶紅利」哩!
在此同時,武漢肺炎在高齡化的歐美民主國家所產生的衝擊,當然數倍於獨裁專制、絲毫不用考慮輿論、民意、人權的獨裁中國!
也就是說,如果~單純假設~如果「佛係抗疫」真的經得起科學與時間的考驗,那麼從短期(三個月到半年)來看,武漢肺炎固然重創了中國的生產力,但長期(一年到三年)來看,對中國來說,卻是短空長多!
所謂「傷人七分,損己三分」。這不是七傷拳,什麼才是七傷拳?令人擔憂的是,至少在英國政府的眼中,「佛係抗疫」竟是有一定程度的可行性!
比賽還在進行
台灣在第一時間「延遲疫情蔓延」的成績斐然,為台灣爭取到了至少一個月的緩衝時間而獲得舉世推崇,已經毋庸置疑。近期防疫指揮官也在疫情說明記者會上釋放「社區感染終究是會發生的」的訊息,導引台灣民眾務實看待疫情的發展;畢竟,只有坦然面對客觀事實、加上尊重工具理性的求真態度,台灣社會才有可能做出合理的價值判斷。
台灣走穩了第一步,接下來的每一步,需要政府發揮「工具理性」去超前部署,也需要民眾提升思辨能力、增加「工具理性」,民眾才能進一步「價值判斷」,最後才能凝聚共識,團結抗疫。面對這樣全球人類未有之大變局,當我們十年之後回頭看,歷史會證明:風險與機會,曾經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
本文刊載於2020-03-17-上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