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6的文章

父與女

圖片
之一 始終不讓把拔親親、堅持一定要由阿婆換尿布的女兒,在換下來的尿布被阿婆丟在地上的第一時間,大喊「把拔(快來把尿布拿去丟)」。 這應該算是自做自受。 之二 便利商店裡面,兩歲的女兒指著養樂多,說「馬麻」,一副她單純只是孝順,絕對不是自己想要喝的樣子。 之三 馬麻與女兒兩人鑽進後座之後,把拔也鑽進了駕駛座,把剛買的珍奶放在中央扶手的飲料架,準備發動引擎。 兩歲女兒忽然撲向珍奶,把拔驚呼「柔妹!危險!不可以!」,柔妹大喊「馬麻!馬麻!」。把拔會心一笑,把珍奶給了女兒,孝順的女兒也真的把珍奶遞給馬麻喝。 然後,在馬麻喝了第一口珍奶、還來不急吞下肚的時候,女兒湊上去和馬麻喇機玩親親。 之四 女兒抓住了安全柵欄開關的時間差,跟在阿婆的屁股後面溜進了廚房。把拔走進廚房,對著女兒一臉嚴肅地說:「柔妹,不可以在這裡玩!危險!」。 還不會用句子表達語意的女兒指著門口,對著把拔一臉嚴肅地說:「出去!出去!」 之五 請假在家陪女兒,讓平日辛苦帶孫女的阿婆也能稍稍放個假。育嬰假結束、恢復上班也不過就是兩個月;再度牽著女兒的手在住家四周走走,感覺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兩個月前總覺得必須要小心翼翼牽著她的手,今天她熟門熟路地帶著我往前走,不太願意讓我牽。騎樓與馬路之間的停車場水泥地並不平整,偏偏女兒還要往兩台車子中間的縫隙鑽~~大概是大人們去旅遊景點走「一線天」的概念吧? 女兒走得有點蹣跚,但是又屢屢化險為夷;把拔緊緊跟在女兒身後,又想伸手牽她、又想放手讓她探險、又覺得她這樣一定會跌倒、又狠著心腸告訴自己「在這裡跌倒並不算太危險;總是要讓孩子自己學會跌倒、學會小心」…..心中的小劇場如跑馬燈轉啊轉,才轉到一半,女兒果然就跌倒了,大哭。 不過是手掌與膝蓋有一點點輕微的擦傷。沒事,把拔抱抱。女兒也很勇敢地止住淚水。可是我心裡還是有一點酸酸的。 大家都知道這種滋味,但是只有自己當了父母、親口品嚐了,才確切知道那是怎樣的微酸。

「脈絡」與「詮釋」

關於「脈絡」 如果我說「生命是短暫的」,反對這句話的人應該不會太多。如果我說「生命是短暫的,所以要好好把握生命」,應該會很多人贊成;如果我說「生命是短暫的,既然這麼短活著又有什麼意義?死一死比較乾脆」,應該會有很多人反對。 想要評論我說的話有沒有道理,總得要把前後的句子一起考量~~比如說「所以要好好把握生命/死一死比較乾脆」。把前言後語串在一起思考我要表達的意思~~這,就叫做「脈絡化」;如果你不管前不管後,就只聚焦「生命是短暫的」,然後長篇大論地評論我說得到底對不對、接著討論「生命其實很短暫/很漫長」,這個就叫做「去脈絡化的思考」。 如果有個人說「台灣人的美感真是貧血得可悲」。如果他並沒有清楚說明他的脈絡,那麼,他的脈絡究竟是什麼呢?是「台灣人被中華民國可怕的教育壓迫了幾十年,穿了幾十年的制服,難怪完全沒有美感」?還是「中華民國創立之初的服飾多美,偏偏台灣人就是註定醜,美感貧瘠到今天這麼可悲的地步」? 很明顯,兩者的脈絡有天壤之別。 關於「詮釋」 什麼叫做「詮釋」?你說了一串話,我來「解釋」你這串話的意義,就是「詮釋」。 把「你說的話」放進「我的脈絡裡」去解釋,就等於是用你言語的磚來鞏固我論述的牆。 就算我們覺得對方是「敵人」,也要從他的話裡面摘出我們要的部份,才是借力使力。如果看見「疑似敵營」的文章就急著批判他論述上的瑕疵,其實有點可惜。 更何況,說不定只要說之以理,對方本來可能變成我們的盟友;如果劈頭就指責「你這樣是錯的」,對方恐怕很難被我們說服;更何況,萬一對方只是表達不精確,於是我們無法正確掌握到對方的脈絡,進而誤解了對方,豈不是徒然樹敵?

很冷的夜、很冷的文

什麼是「宇宙」?上下四方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 之一: 地球公轉軌道並非完美的圓,因為有其他行星的重力拉扯。每過個十萬年,公轉軌道就會從圓形變成橢圓形,再變回圓形。公轉軸心也會擺盪,週期為22000年;氣球自轉軸心與公轉軸心之間的角度也不固定,擺盪週期為41000年。……大約每十萬年,地球接收的太陽輻射就會特別高,全年分配也比較不均。週期的另一端則是太陽輻射特別低,全年分配較平均。……算法不同,冰河時代出現次數從四十到五十次都有人主張,但是在公元前十九萬年與九萬年之間,這是人類演化史上的關鍵十萬年,有過兩次特別酷寒的冰期。<<西方憑什麼>>P54。 之二 「小冰期帶來的影響,除了氣溫下降外,還使得植物生長季節變短,土壤較溫,使糧食作物產量變少,穀物價格上升,造成全球各地頻繁出現饑荒與瘟疫。因為死亡率上升,這使全球人口成長率在這段時間減緩。小冰期時期也是暴亂、搶掠及死亡的高發期。」~~維基百科如此描述所謂的「小冰河時期」。其實,中國明朝嘉靖到清朝乾隆年間,歷史上就出現過小冰河時期。它離我們並沒有很遠。 之三 每次當我讀到這些片段的時候,我就會想起老子道德經裡面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老天爺並不是「殘忍不仁」,而是「無所謂仁或不仁」,該怎麼怎就怎麼走,一切都按照「道」。 當我們討論「主觀」、「客觀」、「意義」、「善」、「仁」……的時候,其實腦袋中都有一些「界線」。比如說,「客觀」可能是「符合科學原則」、「大家都會認同」。 可是所謂的「客觀」,其實也只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中。一千年前大家都認為「地球當然是平的」,那可是當時的真理呢!怎麼會不客觀? 人類其實也只是動物的一種。一切以求生存為最最高的原則,所謂「貪瞋癡」,其實很可能也是因為求生存而內建的程式,而這些程式往往不小心就會過度運作罷了。也就是說,什麼「仁不仁」、「善不善」,本質上、普遍上來說,根本在所不問,根本不是算不上是「道」的核心。 我們追求的那些「意義」、「善」、「仁」……,根本就不屬於宇宙運行的「道理」;和我們所體察到的宇宙比起來,它們就是這麼渺小、短暫又脆弱。 但是我們還是要追求。受到壓迫就會想要反抗、看見受苦的人就會流淚。明知道終極而言那幾乎一點意義也沒有,但是我們還是努力要在追求的過程中找出意義、為了意義而努力追求

自由意志與歷史潮流

「自由意志影響歷史,這種說法之於歷史學,就好比自由力量影響天體運行這說法之於天文學。」~~托爾斯泰 客觀的事實是:人類歷史上,以農業維生的民族總是不斷把狩獵採集維生的民族逼到牆角,於是農業越來越多,狩獵越來越少。 自由意志可以影響歷史嗎?比如說,如果有某一個以狩獵為生的民族,決定永遠不要和隔壁村的民族那樣以農業維生? 我的族人們當然可以決定永遠不要耕作,但是農耕就是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當隔壁農耕的民族人口數量越來越多,他們為了養活自己,就必須拓展耕地,於是就會來攻佔我的獵場;人丁單薄的我要不然就是節節敗退、要不然就是也只好跟著務農。 在這個脈絡下,得出的結論是:自由意志其實無法影響歷史。所謂的「趨勢」,從來就不是你「想」或「不想」就可以置身事外、就可以逆勢而為的。 龐大的結構性的阻力與拉力,通常不是個人的力量、個人的意志可以扭轉的。 然後呢,我想到了我所任職的公司。這麼一個大企業當中,企業文化就是「勢」,就算我貴為總經理,我也很難改變企業文化,就好像中國古代在怎麼勵精圖治,還是沒辦法改變大臣們逢迎拍馬、漆上瞞下的心態。 也因此,遇到問題的時候,總要先釐清問題是屬於「結構性的問題」,還是「個案性的問題」。 比如說,這件事情之所以沒能成功,是因為承辦人太偷懶?還是因為整個企業文化根本逆淘汰,只升遷「懂得討長官歡心」、「爭功諉過推事」的人,責備因為勇於任事而犯錯的人。 很明顯,如果是因為「承辦人太偷懶」,當然是個案性的問題;但如果是後者,那就是結構性的問題了。 要採用那一種方法?要「治標」還是「治本」?效果「立竿見影」還是「曠日廢時」?這些事情都可以細細考量取捨。但總之,如果想用治標的方法處理結構性的問題,只會白忙一場、根本就是根自己過不去。 當然,除非,你只是「做心安的」(告訴自己我盡力了),或是做給長官看的(長官你看我好認真耶)。 讀「西方憑什麼」第二章有感。

態度決定高度

有些人因為自卑而自大,又因為自大而傷害了他人。 我們該批評他的傷人?還是嘲笑他的自大?還是同情他的自卑?還是協助他建立自信? 我們選擇了哪一種態度,就決定了我們自己人格的高度。 沒有對錯,就只是我們自己的選擇而已。 ~~看了ptt討論區「難以理解的價值觀」一文有感。 我並不確知文章內那種所謂「難以理解的價值觀」是不是來自於自卑;但是我主觀地相信,所謂的「難以理解」,如果我們願意用更深層的同理心去試著理解,其實並沒有那麼難理解。 延伸閱讀

投票建議:前提、投票建議與理由

你平常關心政治嗎?如果你平常沒時間或沒意願關心政治,那麼你會不會擔心自己投錯票呢?如果你覺得小弟我還算是一個善良的人,而且發現小弟我剛好又是一個政治控(近兩年在蘋果日報/電子報、自由時報、想想論壇等紙本、電子媒體發表過一百多篇的政論文章;「你以為我派張志軍來台灣幹嘛」、「別了誠品,假文青的真傷心」、「藝人失言不只是失言」等按讚次數破萬或被貼上批踢踢熱烈討論的文章,均是小弟拙作),或許你願意試著閱讀以下的投票建議,作為投票參考。 以下先說大前提、再說投票建議,最後說理由。 . . 第一、大前提: 最大的大前提是:被統一之後,什麼環保、經濟、人權議題,都是狗屁。你聽過哪個中國人在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下可以爭取權利的?天津大爆炸、揚子江沉船、溫州動車(高鐵)這些重大事故死了多少人至今還弄不清楚的政權,你該不會真的想要被中國統一吧? 台灣這八年被鎖進中國已經鎖得夠死了。中國人已經可以在台灣買地炒股、低階白領勞工也即將進入台灣,連台灣的戶政系統也有中國的魔爪。台灣已經被實質統一了一大半! 怎麼辦?就從「不要投錯票」開始啊! . . 第二、結論(投票建議,共四點): 一、政黨票一定要給民進黨;立委票同樣也是給民進黨。 二、如果你選區的那個區域的民進黨立委真的爛到讓你投不下去,請投給主張台灣獨立的立委候選人。 你絕對不用擔心你熱愛的中華民國因為那幾個台獨立委的當選就滅亡。中國國民黨告訴你幾次「xx選上中華民國就亡了」,有哪一次真的實現的?陳水扁當選了兩屆都台獨不了,你還怕幾個立委就讓台灣獨立成功?他們能夠起到的作用,最多不過(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立法院大聲呼籲「台灣不可以被中國統一」而已啊! 三、拜託不要投給主張「兩岸一家親」的候選人。中共的統戰還不夠厲害嗎?還要我們自己用選票給中國的統戰背書? 四、如果你的選區內符合以上條件的候選人真的都爛到讓你吐血?如果按照上述策略選來選去還是找不到你覺得理想的候選人?那就開開心心給自己放假一天出遊去吧!拜託不要去投給國民黨、新黨、親民黨、或民國黨這些明確主張「實質被中國統一」的政黨/候選人,拜託再拜託。香港的慘狀你應該不會沒聽過吧? . . 第三、理由: 必須再次強調大前提:最大的大前提是:被統一之後,什麼環保、經濟、人權議題,都是狗屁!台灣已經被實質統一了一大半!所以,唯一的首要考量

豬隊友的神助攻

黃安為了中國惹怒了台灣民心,許多台灣人就認定黃安是中國的豬隊友。到底,「黃安是不是中國的豬隊友」呢?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不過我們得要基於事實,然後回答問題。 全世界都「知道」黃安是中國的豬隊友,可是中國負責統戰部門的領導不知道?中國的媒體為何配合黃安的檢舉冷凍NONO?基本上中國的一切都在黨的控制下,中國為何放任黃安亂放砲?你覺得中國負責統戰的領導有沒有可能是個沒常識沒邏輯的笨蛋? 回答問題,總得要基於事實。 不是豬隊友 正常的民主政治中,政治權力來自於選票,選票來自於選民,所以在乎民心,才能獲得選票。可是,中國可是要「統戰」台灣耶!「統」是「統一」,更是「統治」。統治講究的是「權力」,哪裡是「民心」? 你看中國那樣處理種種中國境內的天災人禍,你覺得中共在乎「民心」嗎?你覺得一心統戰台灣的中國在乎「台灣的民心」嗎?中國在乎的是「統」而已;哪種方法有效、哪種利大於弊,就幹了。難道還有什麼溫良恭儉讓、台灣民心向背的問題嗎? 也就是說,「黃安是不是中國的豬隊友」,要看黃安的言行是否有助於統戰的實施,絕對不是「是不是惹怒了台灣民心」。 那麼,黃安的言行,是否有助於統戰的實施呢? 最簡單的一個指標就是:中國這樣封殺任何「被舉報主張台獨」的藝人之後,不管是公開場合還是私下表態,台灣還有幾個藝人、商人、文創業者敢主張台獨(如果他們想賺中國財的話)?台灣整個大環境、有發言權的人都不敢主張台獨的氛圍下,是否有助於統戰的實施? 你覺得黃安的這齣「鬧劇」,是否有助於統戰力量的執行?你仍然覺得黃安是中國的豬隊友嗎? 真正神助攻 中國一直在喊「九二共識」~~也就是「一中各表」。意思是說,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中國堅持中國就是由他代表,至於台灣堅持中國是「中華民國」?中國說「沒關係,我們慢慢談,但是至少我們都是同一個中國」。這是事實。 為什麼中國這麼大方呢?因為反正全世界幾乎沒有國家承認中華民國嘛!台灣這麼愛用「中華民國」跟我談判,那就談啊!台灣談輸了,台灣就屬於中國;台灣談贏了,仍然只是「一個中國前提」下、一個全世界沒人承認的「中華民國」啊!怎麼談,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贏嘛!中國當然願意和台灣談啊! 什麼是台獨?台獨就是「獨立於中國之外」、「制憲」、「正名」、「成為真正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中國萬萬不能忍受。對中國

晚安,台灣

就在投票的前兩天,我做了一個惡夢。夢中我帶著老媽跟團去中國福建旅遊;福建的天空灰濛濛,霧霾一片。 一進餐廳吃飯,就發現我的座位與同團的旅客隔離,我一整個覺得不對勁。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在台灣時常寫政治文章的關係? 吃飯吃到一半,忽然有三個穿著保安制服(但不是公安)的彪型大漢找我。我問什麼事情,他們拿出一份文件要我立刻簽名;我一頭霧水,試圖閱讀文件內容,但他們不耐煩地恐嚇我「你就乖乖簽名就對了,反正都得簽,別給自己找堵」,我察覺到自己的處境:如果我不乖乖簽名,立刻就會被拖出去痛打一頓。 我嚇到了。只能乖乖簽名。保安走了以後,我越想越毛。誰知道我簽了什麼鬼東西?會對我自己有多不利? 我靈機一動,對老媽說「我們就說霧霾讓你氣喘,所以我們決定提前回家好了,這或許能打亂當地公安打算對我玩的什麼把戲。」可是我立刻又想到,唉,要出境不是得經過海關?我能逃到哪裡去呢? 然後我就嚇醒了。更讓我驚恐的是:這樣的惡夢,在中國境內其實是天天上演、處處可見的真實事件。 你知道中國的維權律師浦志強嗎?他為了中國的人權奮鬥,多少次酷刑關押不在話下;又有一天,公安當著他八歲孩子的面,把他上銬準備帶走。帶走前,雙手被反銬的浦志強跪在大街上對著孩子喃喃耳語,小男孩抱著他嚎啕大哭。 那張照片,讓我一秒落淚。 我關心的不是中國,我在乎的是人權。然後你竟然跟我說「反正反抗也沒用」?「遲早還不是會被統一」? 放你的狗臭屁! 本來我偶爾也會寫,在自由時報寫寫政治廢文,很零星很零星地寫;318之後,我再也忍受不了,拼了命的寫。我不知道我能寫出怎樣的成績、影響多少的讀者,但是我知道,我不想對不起我的女兒。 還記得電影莫那魯道裡面的台詞嗎?「這是我的獵場」。雖然批評政治是一件那麼勞心傷神又不討喜的事情,還是要一直寫。 還是要一直寫。不過真心希望未來四年讓我不寫不快的議題越來越少;那麼我就可以多一點時間睡覺、多一點時間讀閒書、寫讀書心得,多長一點腦袋。 謝謝老天爺。這次2016大選投票的結果,是在既定的參選人馬之下,我所能想像到最好的結局了。我猜,至少,今晚我不會作惡夢了。 晚安,台灣。 寫於2016-01-17-凌晨

態度決定高度

關於布丁三姊妹這件新聞,在我看來,這件事情是「個人層次的道德問題」,根本不是一個公共議題。 如果要放在公共議題的脈絡來討論,我寧願探討「為什麼大家喜歡追究個人的道德問題」,而不是「這個人的道德有沒有問題」。 如果一定要探討「個人層次的道德問題」,我寧願討論「這個人的道德真的這麼不堪嗎/背後有沒有什麼更深刻的因素導致他這樣的道德缺陷」,而不是責備「他怎麼可以騙人」、質疑「為什麼窮人還這麼愛亂花錢」。 如果一定要討論「他怎麼可以騙人」這種個人層次的道德問題,這麼說吧!有些人因為自卑而自大,又因為自大而傷害了他人。我們該批評他的傷人?還是嘲笑他的自大?還是同情他的自卑?還是協助他建立自信? 我們選擇了哪一種態度,就決定了我們自己人格的高度。 沒有對錯,就只是我們自己的選擇而已。 ~~看了 ptt討論區「難以理解的價值觀」 一文與「布丁三兄妹」新聞有感。 我並不確知文章內那種所謂「難以理解的價值觀」是不是來自於自卑;但是我主觀地相信,所謂的「難以理解」,如果我們願意用更深層的同理心去試著理解,其實並沒有那麼難理解。

關於中國裁軍三十萬人這件事

關於中國裁軍三十萬人這件事,有些人說「你看中國釋出善意」,有些人反駁說「有屁用啊?還不是一大堆飛彈對準台灣」。我個人認為中國即便裁軍也絕對不安好心,所以我並不反對這樣的反駁。不過,這些反駁還可以更細緻一點;當我們看清了客觀資訊,中國的主觀意圖(為什麼裁軍)也就昭然若揭了~~更重要的是,那些試圖為中國擦脂抹粉的鬼話就不攻自破了。 其實只是一些簡單的管理學分析abc,不過很奇怪的是,在台灣的政論,往往都是「抒情文」或「陰謀推理文」,少有「客觀資訊分析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有哪些客觀資訊可以分析呢?比如說: Who(客觀資訊) 誰「發起」裁軍?誰「執行」裁軍?誰贊成裁軍?誰反對裁軍?裁軍對誰有利?裁軍對誰不利? Whom(客觀資訊) 裁什麼軍種?裁哪個派系的軍隊?裁的是高階還是低階軍人?裁撤的是主力部隊?預備部隊?還是冗員?在正常民主國家中,「軍」、「警」絕對不一樣;但是在中國呢?武警算不算軍隊的一部分?中國會不會一邊裁軍、同時一邊擴充軍隊編制?還是一邊裁軍、一邊擴充武警編制? When(客觀資訊) 何時開始裁?分多久裁?何時完成裁撤? where(客觀資訊) 關於地:裁哪個軍區?裁掉的人去哪裡? How much (客觀資訊) 裁軍牽涉多少軍事費用?這些費用被移轉到哪個使用項目? How many(客觀資訊) 裁多少人?多少單位?多少軍事設備? Why(依照客觀資訊進行主觀推測) 為了強化軍隊的指揮、作戰效能而精簡作戰單位、人員?為了因應作戰電腦化而裁減冗員?為了掌握軍隊派系而整編部隊?為了降低軍費支出而裁減部隊?為了對國際釋出善意?

寫作與思考

在網路時代,一篇淺顯易懂、有理有據的文章,其影響力,抵得過一千篇的咒罵叫囂。 真心覺得:每個人都應該試著練習寫作文。不只是寫「我為什麼覺得我是對的」,還要練習寫「我為什麼覺得你是錯的」。 慢慢的,就會發現,有時候「我說不出自己為什麼對」或是「我說不出你錯在哪裡」。 於是我們必須邊寫邊想:正面地想、側面地想、反面地想;一邊寫,一邊想;一邊想,一邊寫........。走到這一步,我們就算開啟了「自我對話」的功能。我們開始能夠更客觀地思考問題;聽到陌生的論點,能夠更快地掌握到對方想要表達的重點;聽到似是而非的言論,能夠更快看清對方思考的盲點。 透過這種方式思考問題,我們的思考更周密了、打筆戰的能力更強了。就算思考未必因此而「保證正確」,但是至少「更可能接近正確」;就算未必因此成為頂尖寫手,但是至少「戰力大幅提昇」。 寫於2015-11-13-臉書

柯文哲的單車行

所謂民主,有一個很基本的原則:寧願讓一個平庸的人打混四年,也不能讓一個偉大的人獨裁四年。 為什麼?因為平庸主政的後果是「平庸」;獨裁主政的後果是「瘋狂」~~越是偉大、越是瘋狂。 這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定律,就好像物理學裡面的地心引力。如果你認清了這條定律,你就不可能對柯文哲沒有戒心。 不用討厭他、也不用喜歡他。就是把他當成一個工具。他做對了這件事,就給他掌聲;做錯了那件事,就用輿論打他的臉;如果他膽敢用錯誤的制度推展正確的事情,就用選票把他轟下台。 就這麼簡單。可是,你做到了嗎? 在中國統戰撲天蓋地的同時,柯文哲與對岸領導人共同唱和「兩岸一家親」,還用SOP限縮憲法所保障的新聞自由~~這些,你批判了嗎? 現在,下令部屬不得請假輔選的柯文哲讓他父母出馬四處輔選、自己則是騎著鐵馬「非典型輔選」。政治人物覬覦柯文哲光環下的選票、選民則是被柯文哲的光環迷得暈頭轉向。大家只想要選票,只想「顧大局」,沒有人敢出聲批判他。 怎樣的土壤,就會長出怎樣的植物。無怪乎中國撲天蓋地的統戰可以如此順利啊!因為台灣的思想土壤就是充滿了威權遺毒、調性一致嘛! 如果你要因此解釋成我比較喜歡當時競選的連勝文,那我只能說我的文筆不夠好,才會讓你產生這樣的誤會。

我的選票被民進黨「綁架」了~~投給誰?為什麼?

圖片
「大到不能倒」。幾年前金融風暴的時候,常常看見這句話。大銀行為了賺錢亂放款,吃了呆帳以後產生嚴重虧損,明明是自做自受,為什麼政府不能放手讓銀行倒? 因為銀行和小老百姓的錢緊緊綁在一起。大銀行為了賺錢而亂搞是事實,但是如果放手讓大銀行倒,整個金融體系會崩潰,所有的小老百姓會遭殃,所以「大到不能倒」。 簡單的說,小老百姓因為必須把錢存在銀行,所以,小老百姓的錢被大銀行「綁架」了;小老百姓的命運與大銀行的命運綁在一起。 這和這次選舉有什麼關係? 檯面上,我相信哪個政黨?老實告訴你,我哪一個都不相信。我只相信「思考」。那怕思考的結果是今日之我打臉昨日之我,我也甘之如飴;或者應該說,我高興都來不急。 我把票投給誰,並不表示我信任誰;我不把票投給誰,並不表示我否定誰。我在乎的是「局」,「局」裡面有「勢」,看不清「局」、不了解「勢」的人,不管你多高貴或是多齷齰、多勇敢或者多膽小,往往只能淪為別人的棋而不自知。 所謂的「大局」。在這個場域裡面的,哪些是恆久不變的原則?哪些是人為訂出來的遊戲規則?哪些是可以打破的遊戲規則?誰是裁判?裁判能不能被推翻?釐清這些問題,就是在理解這個「局」。 在這個局裡面,誰是規則的制定者?誰是裁判?誰是最有資源/最弱勢的玩家?誰和誰在本質上衝突所以註定勢同水火?誰和誰只是利益的結合或互斥於是「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釐清這些最重要的幾股勢力、以及勢力之間的利害關係,理解這些影響大局的幾股勢力,叫做理解「局勢」。 真正有力量的人,不是「勢力的代表」,而是「有能力造勢的人」、或者「懂得操弄局勢」、「擅長因勢利導、讓他人順勢而為而不自知」的人。就算你是某股勢力的代表人物,你仍然可能只是個「棋子」而不自知;一旦失去了利用價值,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旦你失去了利用價值,失勢也是理所當然。 更別說你我。身為一個關心政治的小人物。關於公共事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在乎環保、他在乎兒權…….;每個人關心的議題不同、對於政治的理解也不同,但是民主政治畢竟需要透過選舉選出代表我們的人,於是我們對於心目中那個理想的政黨或是候選人搖旗吶喊、請託拜票。 關於台派之間的競爭。我不是要質疑誰信賴託付的政黨或候選人不正直之類的事情。我好奇的是,你對於「局」、「勢」的理解是什麼?如果我們沒有深入思考,會不會變成別人的棋子而不自知

觀念的對與錯,兼論「台獨是目標,不是核心價值」

一個觀念究竟「對或錯」,有時候要看在哪個脈絡之下闡述這個觀念。 舉例來說,「人生啊,健康最重要,其他都是假的」,到底是對還是錯? 有些人會說,這不是廢話嗎!沒了健康,要怎麼享受親情愛情、享受財富、要怎麼追尋生命的意義? 這些都追求不了,只能像行屍走肉般活著,健康有什麼用? 但是我也可以說:不對!最重要的是「快樂」!「快樂地活著」最重要。埃及不是有傳說嗎?死後想要近天堂,得要回答兩個問題「你快樂嗎?」、「你帶給人們快樂嗎?」。如果你認真思考,就會發現這兩個問題有很深的哲學意涵呢!所以,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快樂」啊!怎麼會是「健康」呢? 這兩種說法,其實是在不同的脈絡下強調不同的重點。有誰說錯了嗎?我覺得兩種說法都沒有錯。還是那句老話:一個觀念究竟「對或錯」,有時候要看放在哪個脈絡之下闡述這個觀念。 回到這篇文章。這篇文章「錯了」嗎? 關於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我的解讀是「人民如果不夠好,獨立建國了也只是建立了一個爛國;所以要腳踏實地,在各個領域上持續提供自己的能量,自然就會走到獨立的那一天」。 簡單說吧! 一群熱愛棒球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如果你是記者就多寫棒球的稿、如果你是小說家就寫棒球的故事、如果你是球員當然更要認真練球~~然後,就可以自然產生大聯盟嗎? 可能,但是並不容易。最後之所以會出現職棒之類的組織,是因為球迷有球看、財團有錢賺。 可是,台灣如果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與政客、中國的利益完全相違背哦!你就算拼了命建國,建國之路都無充滿荊棘。沒有烈士志願用血肉鋪路,要怎麼「自然」走到那一天? 我不覺得這篇文章完全「錯」了。「在自己的領域貢獻力量」、「當人民普遍有了豐厚的民主素養,建立的國家才會是真愛以民為主的國家」、「文學很重要」、「歷史很重要」……這些,順著「有好民才會有好國」的脈絡,我認同這篇文章的核心概念,我都贊成。 但是,「這幾百年來的社會變動,都是靠著底層人民向上層施壓才成功。在各個領域持續提供自己的能量,最後自然能夠走到獨立的那一步。」? 社會變動真的是「靠著底層人民像上層施壓才成功」嗎?恐怕不是哦!英國的民主制度難道單純是因為人民向君主爭取所以獲得的嗎?恐怕不是。如果不是政治、宗教以及財團(地主、企業、新興的各種工會…..等)的力量彼此制衡拉扯,就不會產生「制衡」的概念,民主也就無由誕生。這

一位結了婚的女同志出櫃之後

一個結了婚的女同志在婚後第二年出櫃,丈夫也接受了這個事實,甚至溫暖地說「未來會一起面對」。 然後有人說,怪了,大家都在讚美男生、祝福女生,「連丈人都給女兒讚」,有誰想過那個男生的心情?不就好棒棒? 在我看來,這件事情凸顯了好幾個重要的問題。 第一,「高標準要求自己、低標準要求別人」。 如果我是同志,我會期許自己不要因為任何壓力而與異性結婚~~這是我用高標準進行自我要求;至於我是不是真的能夠頂得住那些同志所受到的壓力?我其實沒有把握。 況且我不是同志,我根本無法真切體會同志所受到的壓迫、無法出櫃的痛苦。結果我看人挑擔不吃力地說「你只在乎女同志的不幸,可曾想過丈夫的痛苦」......。 這豈不是「用高標準要求他人」? 第二,用同樣的標準去要求同性戀與異性戀,彷彿兩種性傾向的人在這個社會所受到的待遇、人權的地位毫無差異。 第三,「那個標準」真的是對的嗎?愛了就不能回頭?結婚了就不能回頭?回頭了就是傷人?傷人就應該批評?局外人有沒有資格批評當事人? 第四,他人的私事我們應該學著閉嘴;公眾人物的私事,如果與公共利益無關(比如說當事人沒打算選總統),外人也不應置喙;公眾人物的私事如果可能造成社會的負面的示範,於是忍不住批評幾句,則是人之常情,也是理所當然。 問題是,批評的角度是什麼?批評的內容又是什麼? 如果我們只是替當事人抱屈?很抱歉,當事人自己心中自有一把尺,不需要你的義憤填膺。 如果我們是為了匡正道德、以正視聽,那麼倒也不妨。但是相對的,我們說出來的言論也得接受他人的檢視辯論。 進一步說,我蹲馬桶時說的喃喃自語不用對你說明解釋,但是我在報章雜誌上的胡言亂語當然應該接受報章讀者的檢視、批判,我們在臉書上的公開發言,難道就不用接受臉友們的公開檢視、批判嗎? 第五,「錯誤的言論到處被宣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勇氣、或是沒有適當的管道與之辯論;錯誤的言論必須「被批判」,而不是「被隱藏」。

心存善念是不夠的

主持尾牙,好像很成功,其實我做了兩件蠢事。 第一件蠢事:副總加碼獎品,拿出禮券,說「這裡有五份」;但是我一時眼花看成六份,於是我竟然把它接過來數一數。 我這個白痴。副總根本在心裡想「你這個小經辦是在懷疑我的算數就對了」。雖然我只是心存善念想要確認副總是不是多包了一包,可是,白痴,副總就算不小心多了一包,要我多事去糾正嗎?沒事招惹別人的白眼幹嘛? 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人,光是心存善念是不夠的,要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才是智慧啊! 我不求升官,所以副總對我白眼不白眼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我怎麼會做這種白目的事情。我一直以為自己很靈光的啊! 第二件蠢事,經理送給我的喜來登餐券我放在上衣口袋,不知怎麼竟然弄丟了。 一蠢還有一蠢糟。主持完已經夠累了,結果發現自己犯這兩件蠢事,又累又蠢,忽然一整個低潮起來。

「正確的價值」與「錯誤的論述」

圖片
從世界各國的實例觀察,「財產權保護指標」與「每人平均國民所得」之間有正相關(國家為什麼會失敗,P18)。 這很合理嘛!當制度保護私人財產的時候,人民才會努力生產,於是所得自然增加。所以,有好的制度,才能夠讓人民更富裕。~~你覺得有道理嗎? *** 遇到問題,我們就必須思考「為什麼」,這幾乎是一種求生的本能。就算我們找不到正確的答案,至少也得找一個自己相信的答案。有了答案之後,我們才不會不知所措,才能夠採取行動,才能夠消災解厄、趨吉避凶啊! 比如說,為什麼會有瘟疫呢?「一定是鬼神降禍啦」!於是,確定這個答案後,以後就要每年固定祭拜鬼神,才能夠國泰民安啊! 這篇文章不是要討論宗教、更不是要嘲笑某些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傻瓜,而是要討論一個普遍而客觀的事實:多數的人~~包括我在內~~時常忽略了基本的邏輯。 比如說,我時常忘記「相關不等於因果」這個基本的道理,時常誤用因果關係,甚至「倒果為因」。 什麼叫做「因果關係」?「下雨天所以馬路濕」,可是我們總不能說「馬路濕一定就是天下雨」。 什麼叫做「倒果為因」?就是:你以為「因為a所以b」,其實根本是因為b所以a。 例如,一般來說,警察越多的地方治安越亂;但是我們總不能說「因為警察多導致治安差~~那就是倒果為因了。我們都知道,其實是因為治安差,所以才要加派警察嘛! 什麼叫做「相關不等於因果」呢?就是:你以為「因為a所以b」,其實根本是我們遺漏了c這個變數,沒發現是c在作怪啦! 例如,窮苦人家出生的孩子,長大後社經地位相對不高。這當然不是因為「窮人家」的問題,而是因為孩子們缺乏足夠的學習資源,滿手爛牌所以不容易變成贏家。 上面的例子很單純,我們一眼就可以看穿這些邏輯上的謬誤,並不會輕易犯錯。但是,當事情複雜一些些的時候,我們犯錯的機率就忽然大增了。 比如說,文章開頭的那個例子,對於像我這種討厭威權、崇尚民主的人來說,當然樂於宣傳「好的制度很重要」這種道理。而且,例子本身,怎麼看都很合理嘛! 問題是,「制度與國民所得之間的正向關係,有可能只是富裕國家較有資源負擔較佳的制度而已。」?又或者,其實是因為其他的原因(比如說文化因素),讓制度與所得同時提昇?(國家為什麼會失敗,P18) 如果答案是前者,那麼,我們就犯了「倒因為果」的錯;如果答案是後者,那麼我們就犯了「遺漏變數」的錯。

高爾夫的迷人

在練習場練習揮桿,315元,大約等於一場電影的價格,可以租七盒共210顆球;揮210桿,大概可以打兩個多小時。 在這兩個小時裡,每一次揮桿,如果打得好,立刻會有成就感,心情爽得很;如果打壞了,就得停下來想一想哪個環節有問題、如何修正,腦袋忙得很。 因此,對於總是滿腦子政治吠文的我而言,週末練球的兩個小時,就是我最愉快的兩小時。不但生理運動了、心理也放鬆了。 以我的財力而言,高爾夫無論如何不算平價的消費,但給我的滿足絕對物超所值。

閱讀的吸星大法

金庸的笑傲江湖裡面有一套「吸星大法」,把別人的內力納為己用。對我來說,讀書也是一種類似的過程。 如果書本的內容不算艱澀。用速讀的方法挑選關鍵字迅速瀏覽,我只能掌握五成的架構;用正常逐字閱覽的方式,我可以掌握八成的內容。但是那些都是「作者的東西」,我只是把別人的拳法粗略或仔細地瀏覽一遍。 透過寫作讀書心得進一步消化整理,就是我的「吸星大法」。「閱讀與吸收」是「輸入」,「整理、思考與寫作」才是「轉化」;轉化了之後才能內化,才能變成我內力的一部分。 貪多嚼不爛。關於書,我還是慢慢啃、慢慢寫心得吧!

「看風向」與「多元傾聽」

對於某個公共議題,沒有自己的主見,只想看主流的聲音怎麼喊,然後自己就跟著怎麼喊~~這,叫做「看風向」。 對於某個公共議題,還沒有自己的定見、或是對於自己初步的看法還不是很篤定,所以先看看聽聽各方的聲音(尤其是一向很有見地的人的聲音),最後確定自己的想法,然後才說出自己的意見~~這叫做「多元傾聽」。 兩者都是「等看過別人怎麼說,再決定自己怎麼說」,外觀上看似雷同,本質上天差地遠。前者只會讓你成為無法自主思考、靈魂空洞的應聲蟲,後者卻能讓你的思考更加敏銳與周延。